天天百科

11年前 黑人小男孩被浙江农村奶奶收养(如今正在为考浙大奋斗)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99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在浙江金华兰溪市柏社乡的胡联村,生活着一对特殊的“祖孙”。

奶奶名叫盛美娟,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太,而孙子巴比皮肤黝黑、头发卷曲,是个不折不扣的黑人小孩。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十多年前,巴比被亲生父母遗弃在中国。

盛美娟收养了他,并独自一人把他拉扯大。

这对祖孙之间没有血缘关系,却胜似亲人,成为当地的一段佳话。

一、父母遗弃、奶奶收养

2004年,中非混血的巴比在浙江省义乌市出生。

他的父亲名叫阿里,来自非洲国家多哥,当时在中国做生意。

他在广州结识了一位中国姑娘,并和她生下了巴比。

后来,两人分道扬镳,巴比也就跟着父亲来到了义乌。

一开始,阿里在义乌做药品生意。

他本人很有经商头脑,又是博士毕业,很快便把生意做大了,成了当地有名的商人。

因此,巴比从小就养尊处优,衣食住行都有好几个保姆专门照顾。

当时,为了方便出行,阿里雇佣了金华小伙盛晓阳当他的私人司机。

据盛晓阳回忆,阿里平时对待手下的员工都很亲切,为人也仗义、说话算话,在他眼里是一位值得深交的朋友。

因此,两人的关系一直都不错,盛晓阳对这个老板也很信任。

2010年10月的一天,阿里告诉盛晓阳,自己要运送一批原材料回国,请他帮忙照顾自己的儿子一段时间。

热心肠的盛晓阳一口就答应了下来,可是他没想到的是,阿里从此便一去不复返了。

刚开始时,阿里还会经常打电话给他,询问巴比的近况。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联系逐渐少了。

后来,阿里更是彻底消失,连巴比的生活费都不再给了。

迟迟等不到阿里的消息,盛晓阳便主动打电话联系他,但对方的号码竟成了空号。他一下子慌了神,到处寻找他的下落,但阿里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

这下子,盛晓阳既丢了工作,又多了个孩子要照顾。

他和妻子本来就已经有了一个孩子,再抚养巴比,实在是有心无力。

妻子也因为这件事没少和他闹别扭。

无奈之下,两人便商量着把巴比送到福利院去。

可是,巴比既不属于孤儿,又不属于弃婴,不符合收养的条件。

有朋友建议夫妻俩直接把巴比丢在福利院门口,但他们想了又想,还是没忍下心。最后,盛晓阳决定把巴比带回老家,交给母亲盛美娟照顾。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盛美娟说:“刚见到巴比时,他才6岁,我都有点懵了。我一个农村老太婆,怎么养一个黑人孩子?”

但看着巴比那双会笑的眼睛,听着他亲切地喊着“奶奶”,盛美娟的心一下子就软了下来,决定抚养他看看。

没想到,这一抚养便是十几年。

二、百般照顾、舐犊情深

巴比刚到村里时,人们都对这个黑皮肤的孩子很好奇。

当然,也有不少村民在背后嚼舌根,说他是盛晓阳和外国女人的私生子。

但盛美娟毫不在意旁人异样的眼光,一直尽心尽力地抚养这个孩子,将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孙子来对待。

刚到农村时,巴比很不适应。

他小时候一直养尊处优、锦衣玉食,对农村的粗茶淡饭一时半会还不习惯,盛美娟就专程去买他爱吃的面条。

巴比喊着要吃雪糕,她便一家家地问,从村民那里买来给他。

由于水土不服,巴比得了肠胃炎,上吐下泻。

盛美娟就背着他走很远的山路去医院,带他看病、买药,整天地陪着他。

在盛美娟的精心照顾下,巴比很快便适应了村子里的生活,成了个活泼、健康的小孩。

收养巴比后,家里多了个人要吃饭,盛美娟的负担也重了许多。

但好在巴比是个懂事的孩子,经常帮着奶奶做农活、做家务。

因此,盛美娟也对这个孙子越来越疼爱。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巴比便到了上学的年纪。

这件事没少让盛美娟发愁:“为巴比上学,我不知道哭过多少次。”

巴比无父无母,也没有户籍,属于“黑户”,无法按照正常手续上学。

但是,他没上过幼儿园,要是再不上小学,以后该怎么办呢?

盛美娟到处托人问,终于,当地的教育部门破例让巴比入读了柏社乡下陈中心小学。

可是,另一桩难题又摆在了盛美娟面前。

巴比的学杂费、住宿费、餐费等加起来需要1800多元,而她一个农民,没有固定收入,家里也没有积蓄,负担不起这笔费用。

为了让巴比上学,盛美娟决定去村里的被褥厂打工。

当时,盛美娟已经年近六十。

但为了尽快凑齐学费,她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几乎是拼了老命。

而懂事的巴比也经常来帮奶奶干活,虽然他帮不上大忙,但剪剪线头、整理布料、陪奶奶说说话,也能让奶奶欣慰不已。

在盛美娟的努力下,巴比顺利地上了小学。

在小学里,巴比很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

他性格开朗大方,又是班上的运动健将,大家都很喜欢和他一起玩。

每天下课后,他都带着同学们一起玩翻转卡片的游戏,在课间舞环节中也常常带领着大家一起跳。

他的班主任金老师评价他说:“巴比是学校的开心果。”

在体育课上,巴比更是大放异彩,是班上跑得最快的学生。

而巴比自己也很喜欢学校的生活:“我在学校很开心,那里是最好玩的地方。”

但是,学校离家有十几公里远,巴比只能在学校住宿,等到周末再回家。

在学校,巴比很快就学会了洗衣服、整理床铺等生活技能,把宿舍打理得井井有条。

而每个周末,都是巴比最开心的时候,因为马上就可以见到奶奶了。

他一放学便急匆匆赶往车站,而盛美娟也会在家准备好吃的等巴比回来。

祖孙俩拉拉家常,聊聊巴比的学习情况,可谓是其乐融融。

巴比学习非常认真,成绩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很受老师的喜欢。

在语文课上,他常常领着同学们读生词,数学老师也常常让他上黑板解题。

聪明好学的巴比,一直是盛美娟的骄傲。

她也暗暗下决心让孩子过上更好的生活。

平时,除了做农活,盛美娟还在村里的食堂兼任炊事员。

在生活上,她从来不短着巴比,经常给他零花钱。

而巴比也很懂事,不会乱花钱,总是把钱留着补贴家用,让盛美娟欣慰不已。

盛美娟一直记得,巴比上小学三年级时,有一次作文课上,老师要求大家写《我的妈妈》。

巴比并不记得自己的妈妈,便写了一篇《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非常善良……没有她就没有我,我长大一定要报答奶奶。”

看了这篇文章后,盛美娟感动得当场落了泪,对这个孙子也是更加疼爱、视如己出。

盛美娟和巴比的故事很快便传遍了四里八乡,人们都被他们之间纯朴的情谊感动了。

许多热心人士了解到盛美娟一家的家境不太好,便主动给巴比捐钱捐物。

巴比身上穿的衣服、睡觉盖的被子都是志愿者捐助的。

三、政府帮助、正式落户

随着巴比一天天长大,他的户口也成了个大问题。

盛美娟对此很是忧虑:“巴比现在没有户口,以后读书、工作,还有成家,不知该怎么办。”

爷爷盛睦根也表示:“没有户口的话,孩子就无法读书,也没有医保。”

巴比的户籍问题成了压在全家人心头的一块大石头。

盛晓阳曾多次前往派出所咨询,但是派出所的人告诉他,想要落户,就必须找到巴比的亲生父母,让他们决定是否同意巴比加入中国国籍,并决定是否要放弃对巴比的监护权。

如果找不到父母,就必须证明巴比是被遗弃的,才能办理收养手续。

当时,巴比的父亲阿里早已经失联了许多年。

盛晓阳手中关于他的全部信息,便是一张照片和一张名片。

可是,仅凭借这两样东西,根本无法确认他的身份。

而巴比的母亲是否真的为中国公民,也难以证实。

因此,巴比的落户手续一直都没有办下来。

幸运的是,2016年,浙江省出台了无户口人员落户的相关政策。

了解到巴比的情况后,兰溪市公安局也“特事特办”,专门派出民警到义乌、金华等地走访调查巴比亲生父亲的相关情况。

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在2018年初,巴比的户口终于落实了。

元旦节过后,民警金明洁来到盛晓阳家中,将崭新的户口本交给了巴比。

在户口本上,巴比也有了一个新的中文名:“盛天一”。

一家人拿着户口本看了一遍又一遍,喜不自胜。

面对记者的采访,巴比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很开心,因为我有家了。”

四、茁壮成长、树立理想

2018年7月,在小升初考试中,巴比凭借着优异的成绩成功考入了当地的重点中学——兰溪柏社中学。

成绩出来的那一天,盛美娟高兴得一夜没睡。

进入初中后,巴比在学习上更加认真了。

而且,他还参加了学校的街舞社。

凭借与生俱来的运动天赋,巴比的舞蹈水平提升得很快,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

空闲时间,他还常常表演给盛美娟看,而盛美娟每次都会用手机拍下他跳舞的样子,脸上充满了自豪。

今年上半年,巴比即将面临着中考,学习任务更加繁重了。

因此,他暂时搁置了街舞的学习,一门心思扑在功课上。

通过不懈的努力,他的成绩也是十分优异,在全年级300多人中可以排到30名之内,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

看着巴比学习如此辛苦,盛美娟也非常心疼。

她变着花样给巴比做好吃的,给他补充营养。

巴比将奶奶的照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默默地为她准备了一个惊喜。

今年5月9日,母亲节当天,巴比在学校里为奶奶制作了一张贺卡,封面上写着四个字——“感恩奶奶”。

收到贺卡后,盛美娟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表示:“这是我这辈子收到的唯一一张母亲节贺卡,也是我收到过的最喜欢的礼物。”

6月17日,巴比参加了中考。

经过认真地复习,他顺利考入了蜀山中学。

暑假在家,巴比早早地看起了初高中的衔接课,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

同时,他也重新开始跳起了最喜欢的街舞。

巴比的故事被报道后,许多媒体都来采访他。

面对着记者,巴比认真地说:

“我感觉我是一个很幸运的人,她(盛美娟)就像我妈妈一样,给我温暖。我本就是没有母亲的,她给我带来了母爱。她如果说不要我回报她,那么我就会在这里一直陪着她。”

如今,巴比已经开始了高中生活,为高考而全力以赴地准备着。

他心里早已经定了下目标,希望能考上浙江大学。

这是因为,浙江大学是全国的顶尖高校,又在省内,离家近,方便他照顾、陪伴奶奶。

对于巴比,盛晓阳一家人是打心眼里的疼爱。

他们表示:“我们希望他快快乐乐地成长,尽我们所能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盛美娟也表示:“我不要求他回报什么,只想把他好好养大,让他好好读书,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结语

盛美娟只是个普通的农村老太,但在她身上却有着超乎常人的大爱。

这种大爱,能够超出种族和血缘的限制,将两个陌生人的心紧紧连接在一起。

十一年的精心照料,谱写出了一曲动人的诗篇。

希望巴比能不负奶奶的期望,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继续将这份大爱传递下去

如果觉得《11年前 黑人小男孩被浙江农村奶奶收养(如今正在为考浙大奋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