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春秋时期伍子胥用年糕筑了一座城(苏州百姓吃了一座城)

2023-07-0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98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欢迎大家做客“读史雅舍”。如您喜欢本号发布的文章,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都有精彩文章更新。

在古代,城墙是统治者进行政治控制和军事防御重要屏障。苏州古城有着2500多年漫长的历史,斑驳的城墙向世人无言述说着千年历史的风霜。追溯苏州筑城的起源,史料记载,始于春秋时期伍子胥,他是吴国大夫,杰出的军事家。公元前514年,吴王阖闾命伍子胥在江南平原上筑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阖闾大城,也就是如今的苏州城。

这座城的城墙布局在当时看来很是另类,因为古代的城池居多是呈方形或圆形,抑或依山而建。但苏州城呈“亚”字型。神秘的“亚”字型在古代墓葬中的等级是属于最高级别---天子之墓。其次是“中”字型墓葬和“甲”字型墓葬。

伍子胥受吴王之命,“相土尝水,象天法地” ,以天和地的格局,设计了等级最高的城墙,可见,当时苏州城的地理位置在吴国的重要性。除了“亚”字型的独特格局,更加令人称奇的是,伍子胥突破了古代建筑城墙的堆土封石的建造习惯,别出心裁地用糯米粉做糕而砌地基,且建造时秘而不宣,而是暗地里吩咐随从,今后如果闹饥荒,可以去城下掘地三尺取粮。

夫差继承王位后,一直辅佐夫差打败越国,阻止勾践回国,但是夫差听信谗言于公元前484年赐剑伍子胥,命其自刎,并将其尸漂浮于江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反攻吴国,将全城官兵百姓困于城中,百姓们眼看就要活活饿死了。随从想起主人伍子胥的嘱咐,掘地三尺,真的发现城墙地基是可以充饥的糯米糕。此举救活了全城百姓,让他们安然度过了饥荒。

吴地人感怀这位造福百姓的忠臣,将地名命名为胥江、胥口、胥山,立祠庙祭祀,建胥王庙和伍子胥墓。民间还长期流传一个习俗,每到寒冬腊月,苏州人就准备糯米糕,以此来纪念伍子胥。苏州年糕也因其久煮不腻、久藏不坏而称为远近闻名的土特产。

两千多年来,苏州古城的位置至今未变,与中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宋《平江图》的总体框架、骨干水系、路桥名胜基本一致,这在世界的建筑史上属罕见。苏州基本保持着古代“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古迹名园”的独特风貌,是全国河道最长、桥梁最多最精致的水乡城市,被马可·波罗称为“东方威尼斯”。不禁感慨: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大家是否也有关于苏州古城的历史可以分享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文字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果觉得《春秋时期伍子胥用年糕筑了一座城(苏州百姓吃了一座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