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什么看起来健康的人会猝死 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是怎么回事(|健康大家谈)

2023-07-0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6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健康大家谈

“心源性猝死”这个词近年来反复出镜,刺激人们的神经,引发了不少人的焦虑,让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值得警示。猝死、房颤、早搏、心动过缓……心律失常在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发生过,只不过有的人症状轻,有的人症状重,有的人甚至因此失去生命。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主任医师姚焰教授日前做客健康大家谈直播间,针对公众关心的心律失常话题进行了权威解答,健康中国带您快速浏览核心要点。

01

远离猝死 记住这几条

Q: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约54.4万例,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发生猝死。不同于人们认知的是,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很多此前从未被确诊过心脏疾病。那么如何辨别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呢?

姚焰教授:心源性猝死是异常凶险的心血管疾病,猝死中90%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已成为猝死的首要病因。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突发、严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突然发病,心跳变得特别快、特别乱,心脏不能“正常工作”,导致患者大脑供血、全身供血不够,如果这种状态持续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患者脑死亡或死亡,往往来不及救治。

知晓自己是不是高危人群,尽早发现疾病的潜在风险,对于预防猝死的发生至关重要。

心源性猝死的高危因素包括:

以冠心病为主的缺血性心脏病是导致全球范围内心源性猝死的头号病种。

各种心肌性损伤。

过度紧张、激动、劳累等。

其他危险因素,如直系亲属的早发冠心病家族史(男性55岁前、女性65岁前),肥胖、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长期口服避孕药物、偏好高糖高脂饮食等。

Q:发生心源性猝死之前,身体会不会发出一些预警信号呢?

姚焰教授:会!

比如晕倒、两眼发黑、胸部闷痛、觉得极度疲劳等,还可伴有面色苍白、恐惧、大汗淋漓、濒死感等。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猝死的发生,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

Q:心源性猝死会遗传吗?

姚焰教授:会,但遗传的概率比较低。

家族中如有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建议去做心电图检查,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进行相关的基因检测,很快就能知道自己有没有携带心源性猝死的遗传基因。

Q:如何有效预防心源性猝死?

姚焰教授:健康饮食+健康作息。

健康饮食。当前,我国肥胖、超重人群越来越多,容易患上冠心病、糖尿病等,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健康作息。身体处于熬夜、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过度劳累等应激状态下,血管都会受到损害,生活中应尽量避免这些危险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人们往往觉得猝死的高危人群是老年人,但不同于人们认知的是,近年来,心源性猝死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发生心源性猝死的患者,此前多数从未被确诊过心脏疾病。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应该密切关注身体状况,不可大意。

02

心脏发生这些情况意味着什么?

Q:早搏是一种疾病还是症状?会威胁生命吗?

姚焰教授:早搏是个病,症状是心脏突然“咯噔”一下。绝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对患者最大的危害是心理上的,影响生活质量。

早搏指异位起搏点发出的过早冲动引起的心脏搏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绝大部分早搏是良性的,虽然会让患者心烦意乱,但不足以致命。

恶性早搏发生的几率很低。所以不要因为发生了早搏,就惶惶不可终日,没有必要过分恐慌。建议患者去做心电图,由医生去判断早搏的性质。当前无法用药物治愈,但可以控制。严重情况可用导管消融手术的方式进行根治。

年纪越大,发生早搏的可能性越大。

Q:房颤也是常见心律失常,哪些人更容易发生房颤,得了房颤怎么办?

姚焰教授:房颤是早搏的“升级版”。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生率达10%。房颤会造成心房压缩功能失常,导致心跳过速且不规则。

心脏的结构像一座两层楼小房子,下面的“房间”我们叫心室,相对来讲最重要。上面两间“房间”叫心房,右边是右心房,左边是左心房。正常人在右心房上有一块特殊组织叫窦房结,它像萤火虫那样不断发出电信号来控制心跳。房颤绝大多数下是因为心房肌肉老化所致的。

得了房颤,患者主要会感觉到心慌、心跳加速且不规则,有些患者会有憋气或者气短等情况。

与早搏类似,房颤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控制与导管消融手术。

Q:发生心动过缓,一定要装心脏起搏器吗?

姚焰教授:因人而异。

心动过缓也是心律失常的一种。总体讲,老年人发病率更高。

以往,我们认为正常人在清醒状态,如果心率每分钟低于60次,则诊断为心动过缓。最近,业内对心动过缓的标准有所调整,即心率每分钟低于50次,才能诊断为心动过缓。因为通过大量临床观察和随访发现,人的心率为每分钟50~60次时,对健康不会有大的影响。

遗憾的是,当前治疗心动过缓的药物,多数有较大的毒性,所以不能长期使用。心脏起搏器是一种植入于体内的电子治疗仪器,通过脉冲发生器发出由电池提供能量的电脉冲,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刺激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使心脏激动和收缩。

是否装起搏器因人而异,需要请专业医生判断,看患者是否有症状,即“4个不好”(睡眠不好、胃口不好、记忆力不好、脾气不好)。

“4个不好”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倒不是说有“4个不好”症状的患者,不安装心脏起搏器就一定会怎么样,但安装心脏起搏器,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03

教您读懂心电图

Q:如何确诊心律失常?

姚焰教授:特别简单,犯病时做个心电图,一目了然。

心律失常的诊断并不复杂,多数人发作时会有心慌不适的表现,有症状时到医院做个心电图就能确诊;有的患者不是总有症状,可以在身上戴一个24小时动态心电图(Holter),或者7天动态心电图,持续对心跳进行监测。还有一些可携带穿戴设备,也有监测心跳的功能。

Q:“窦性心律正常吗”,这是很多患者拿到心电图后经常问医生的问题。窦性心律到底意味着什么?

姚焰教授:大概率是正常的。

窦性心律,是指从心脏窦房结发出的激动控制整个心脏电活动的节律。就是说,心脏的窦房结发出了指挥心跳的指令,心脏按照这个指令的节律工作,这时候的心律,就是窦性心律。

如果心电图没写“窦性”,很大程度上是不正常的。当然,窦性心律也有可能是不正常的,如过速或者过缓,但是无论如何,如果不是“窦性”心律,肯定是不正常的。

人在静息状态下,心率一般为每分钟60~100次,夜间睡着了每分钟约为40次甚至更低,白天活动每分钟约120~130次甚至更高,属于正常的生理表现。

Q:心电图上的“心率”和“心律”有什么不同?分别有什么意义?

姚焰教授:心率是心跳频率;心律是心跳节律。

心率:即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心跳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快到一定程度甚至会死亡。

心律:心脏跳动的节奏和规律。心律整齐是好的,不整齐是不好的。

(本文根据直播内容整理)

医者名片

姚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心律失常机制研究与诊疗工作,心脏神经消融术、Brugada综合征消融及全三维电生理模式主要创始人,首创房颤线性消融及器质性室速片状基质消融术。心律失常导管消融量国际领先。

获国家级“中青年突贡专家”及“百千万人才”及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

“健康大家谈”简介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推进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充分发挥专家的技术支持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科学的健康科普知识,2020年初,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办向社会公布了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第一批成员名单。为动员专家积极参与科普活动,形成系列品牌,专家库管理办公室将开展“健康大家谈——国家健康科普专家系列直播活动”,由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平台具体实施,力争聚合国家级专家资源,打造精品科普栏目,并通过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矩阵进行推广,扩大权威科普内容传播。

您也可扫描二维码,回看精彩内容↓↓

策划:方彤

文字:甘贝贝

如果觉得《为什么看起来健康的人会猝死 心脏突然“咯噔”一下是怎么回事(|健康大家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