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俗语:“六月立秋 难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粮成丘”究竟是啥意思)

2023-07-06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0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在很早的时候,我听说过这么一句俗语:六月立秋,难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粮成丘。但我一直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前几天,遇到一位老者,于是,向他求教,他告诉我说:

一、六月立秋,难喝白粥

立秋分早晚,一般来说在农历六月份立秋被称为早立秋;而在七月份立秋则被称为晚立秋。

我们都知道立秋时节一到,传统意义上的秋天就已经开始了,有一句谚语就曾经这么说:立秋之日凉风至,遍地青草将要死。意思是只要过了立秋节,天气就要转凉,大部分青草就会因天气寒凉而衰败死亡。其实,农作物也是青草的一种,青草的衰败死亡也意味着农作物的衰败死亡。而农作物一旦过早地衰败死亡,粮食产量就会明显降低,农民就会因粮食收成不好而过上艰苦的日子,甚至连白粥都不能天天喝了。这就是“六月立秋,难喝白粥”的来历。

当然,这种说法都是古人的说法,而对于今天来说是已经不太适用了。因为今天的气候与古代不同,所以,这句俗语不能适用于今天。

但在古代的时候,这句俗语是非常实用的。据老一辈人讲,古代的气候都偏寒,纵然是夏天,也不是很热,是根本不会出现35℃以上的高温天气的,并且,季节非常分明。一旦过了立秋日,天气立马转凉,北方地区的白天,人们都需要脱下夏装,换上秋衣秋裤,而到了夜晚的时候,就需要盖上厚厚的被子了。我们可以想想:古时候的季节转换这么迅速,立秋前与立秋后的温度差别这么大,秋庄稼还怎么生长啊!一旦秋庄稼停止了生长,那么,秋庄稼减产就会成为定局。要知道古代人可全都是靠种庄稼生活的呢!

二、七月立秋,米粮成丘

农历七月立秋就属于晚立秋了,在古代的时候,称为“正常立秋”。而一旦“正常立秋”,秋庄稼就能够顺利地成熟,从而获得丰收,所打的粮食就会堆积如山。这就是“七月立秋,米粮成丘”的来历。

据老一辈人讲,一旦哪一年属于晚立秋,农民们都会非常高兴。会在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做秋社”,每家每户都会带上食糕、黄酒、水果到土地庙里祭祀土地神,用以感谢土地神的保佑。同时,还会开展“摸秋”的活动,允许结婚后尚未生育的妇女,在小姑子或其他女伴的陪同下,来到田间地头,暗中摸索并摘取瓜豆,一旦摸到了扁豆,就容易怀上女孩儿;而一旦摸到了南瓜,就容易怀上男孩儿。总之,只要遇到了晚立秋的年份,农民们便会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以示庆贺丰收。

听了老者的讲述,我才算明白了这句俗语的意思。不过,正如老者所言,这句俗语仅仅适用于过去,而不适用于现在。因为现在的气候与古代相比,已经大有不同。纵然像今年一样会经常出现早立秋的现象,但秋庄稼一样会获得大丰收。因此,我们就早做准备,打算隆重地庆贺丰收吧!

如果觉得《俗语:“六月立秋 难喝白粥;七月立秋(米粮成丘”究竟是啥意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