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珍食”世界等您来品尝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12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10月23日下午,万科公益基金会与设计互联共同主办的“珍食”食物艺术与设计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园景展馆正式开幕,即日起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珍食”特展联动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特邀15位(组)国内的新锐跨界设计师与艺术家,从农业承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工业化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模式、城市中的消费习惯等多个维度,创造性地呈现一个由食物设计、艺术装置、影像、可视化数据与设计构成的“珍食”世界。

“珍食”展览现场

来自深圳市人大常委会社会建设委员会、深圳市民政局、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盐田区生态环境局、深圳市慈善事业联合会、深圳社会组织研究院等单位的代表,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万科公益基金会、招商文化、设计互联等主办单位代表,共30余位嘉宾、媒体共同参与展览开幕式。

开幕回顾

开幕式上,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廖齐梅表示:垃圾分类处于整个粮食生产消费过程的最末端,属于被动的垃圾处理方式。我们在做垃圾分类的同时,更加倡导的是垃圾“源头减量”,就是避免产生垃圾,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减少餐厨垃圾和厨余垃圾。11月8日是深圳垃圾减量日,很高兴能通过这样富有艺术气息的表现形式向大众倡导光盘行动和减少食物浪费的理念,希望人人都能以实际行动支持深圳的垃圾分类工作

深圳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事务中心主任廖齐梅

招商文化总经理孙奇杰对展览开幕表示了祝贺,借本次展览共同号召理性进食,减少损耗、避免浪费;同时代表设计互联、海上世界文化艺术中心,对展览所有跨界合作伙伴、策展团队表示了感谢。

招商文化总经理孙奇杰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表示:万科公益基金会自2018年起将可持续社区定为战略目标,在社区废弃物管理议题上做了三年多的工作,在实践中发现厨余垃圾是很难处理的一个问题,也就越发体会到在垃圾分类前端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的重要性。而谈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与食物有关的碳排放大约占整体碳排放的1/3,从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来讲,减少食物浪费和食物损耗也是非常必要的。很高兴能通过“珍食”展览这样一个跨界活动,将社会各界、各行各业都联系起来,以具有冲击力的形式,更鲜活地将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倡导健康饮食的理念传递给大众。

万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陈一梅

此次开幕式也同样邀请到部分艺术家与创作者们来到现场,与观众一起分享他们的创作理念。

艺术家刘庆元和设计师合作的作品“粥粉面”占据了一整面墙,刘庆元提到,他希望在未来,这些方言标语可以变成大排档里真实的菜牌。刘庆元也表示,时代在变化,无论在城市还是在艺术项目中,都需要传递知识与文化的能量。今天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连接变得越来越便利,这样的展览在未来也可以放到自然或者户外,或者是带到乡村里,去打破原来业态的自我划分,现在时代已经把原有的边界打破了,一个有趣的展览则应该去重新勘测边界,去寻找更多的连接。

粥粉面,刘庆元X胡镇超

艺术家陈皮分享了酱油的酿造过程与他探访江苏酱园的故事,酱油是中国人生活中最常见的调料之一,也正是因为太常见了,大家可能并不会太珍惜,但其实制作一瓶酱油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精力,把酱油的酿造过程带到展览中,让观众了解酱油背后的故事,他们也许会更珍惜每一滴酱油。

陈皮现场展示酱油

新食物消费体系:可食地景将植物带进了展馆,华南农业大学可食地景项目负责人李自若介绍,本土的种植生产其实是一个很核心的在地文化内容,最开始做可食研究是希望能让更多人回归本土。种植其实是件非常严肃的事,如果真的种了一棵植物之后,你会自然而然地知道一个生命在天地之间的生长过程,也会从心理和身体上认识和感受到,要如何才能活得更健康。与此同时,课题组也希望发挥华南农业大学在可食植物种植技术及风景园林设计方面的优势,将可食植物与环境营造相融合,让大家通过食物和种植联系在一起,从消费者转换成生产者,让食物的生产以及社区的发展更加可持续。

在展览开幕式上,还有一个特别的环节:齿轮梨用水果做了一个名为《丑食狂想曲》的装置,参观者们可以用水果演奏出歌曲。而在开幕式结束后,这个装置上的水果也被参与开幕式的嘉宾们全部带走,成为了他们餐桌上的美食。

点击视频,听听水果是如何奏响乐曲的

亮点展品

本次展览旨在以艺术和设计的语言讲述食物背后的故事,并提出一系列值得广泛讨论的问题:食物如何塑造我们的世界?我们与食物的天然链接是什么?明天,我们的食物会是什么?怎么吃才能为我们带来更美味的美食享受,以及更可持续、更美好的未来世界呢?

珍食宝藏·发酵

酱油、腐乳、豆瓣酱、米酒、乌龙茶、酸奶,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发酵食物。各地的发酵食物均有不同,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酱油一二陈皮,2021

酱油是起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发酵调味品,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日常调味佐料。来自德国的陈皮与江苏淮安酱园“九龙口”的第五代传承师傅叶瑛群,展开了关于酱油酿造工艺的对话,并通过在家中创新自制咖啡渣酱油的实验,探索了传统与当下不同的酱油酿造工艺、不同原材料的差异以及可能性,借此邀请观众关注发酵食物。

漫游者徐溪婧,2019

对北欧酸奶文化特别感兴趣的徐溪婧设计了三种印花布,每种布分别添加了来自格鲁吉亚、芬兰和瑞典的特定酸奶酵母。由此,印花布成为了酵母的“漫游毯”。

风干处理后,徐溪婧将它们寄送给亲友,让大家品尝远渡重洋、风味独特的酸奶。这种用布料保存酸奶酵母的方式既能跨越地域的隔阂、抵御时间的流逝,也代表着生命的永存、文化的传承。

珍食宝藏·地方

粥粉面刘庆元X胡镇超,2021

著名艺术家刘庆元流连于各地的店招、餐牌,认为它们“极具地域特色,既用到方言,也是活色生香的视觉写作,不囿于品牌、连锁和工业体系。”

粥、粉、面是岭南地区最基本和普及的餐饮单元,是无数广东人、潮汕人、客家人最日常的饮食记忆。这件包含了29幅木刻版画的巨幅招牌,引用广式饮食的独家记忆——一盅两件的早茶文化,“食得咸鱼抵得渴”等俚语,让观众在烟火气中重拾与食物相伴的人情冷暖。

回家吃饭OFPiX Zine Factory“还乡计划“作品郝梦雅、梁心、周玮、汪可,2019

这是四位摄影师过年回家,用镜头记录的家乡“味道”,味觉的记忆使得“乡情”变得更加感官具体。

春节的餐饭不一定真的那么好吃,食材也至多是地方特色,算不上名贵,却有着令人难以割舍的食外之意。仔细品尝,也许其中就有那么一道,能唤起你对家乡味道的记忆。

播厥百谷,藏种于民 农民种子网络、秋笔,2000年至今

农民种子网络秉承着“播厥百谷,藏种于民”的信念,鼓励社区和公共研究组织合作开展农家种的保护、利用与创新。他们的足迹至今已遍布全国10个省份的30 多个乡村社区。

什么养成了我们李朝晖,2020

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经历了从“自然采摘”到“大规模种植”的演变,景迈山则处于这种演变的中间状态。艺术家拍摄了景迈山居民食用的近200多种食物肖像。

谁总是喋喋不休

劳丽丽,2019

单频道录像,3分23秒,粤语对话、中英文字幕

艺术家试图揣测植物的心情,俏皮地与植物进行对话,或为植物配音。运用艺术的表达方式,还原世界不完整的面貌,呈现出一种对生态的想象,也启发我们去重新感知自然。

珍食宝藏·未来

未来蛋白城市养殖系统

傅誉煜,卞诗瑜,2018

未来,昆虫会成为我们主要的蛋白质来源?这并非妄想。如今,畜牧业养殖成本高、环境污染严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早在2006年就提到,牲畜产生的温室气体已经超过了汽车,且导致了土地和水质的退化。人类迫切需要获取蛋白质的“绿色”方案。

昆虫蛋白作为一种高质量的动物蛋白质资源,消耗的能源却仅为普通畜牧业的三分之一,有望作为蛋白来源,缓解未来世界食物资源的危机。这项社区昆虫养殖与食用系统,以推演设计的方法,构建了五十年后、2070年的社会形态。

新食物消费模式:剩食盲盒

“明日之路”行动小组,兜着走,2021

通过与面包店、商超及菜市场等产生当日剩食的商家合作,兜着走推出卖不完的面包、零食、长得歪瓜裂枣的蔬果等折扣商品“剩食盲盒”,既为商家提供更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又能让消费者买到低价安全的食物,同时减少食物浪费。兜着走还会为消费者提供不同食物的储存手册、食用指南,从消费端减少浪费。

新饮食方式:植物性饮食、全食物理念

NICE公社WAWA,2021 南瓜籽-南瓜籽酱黄瓜杯 南瓜肉、南瓜皮-南瓜麦芬 南瓜外壳-南瓜牛蒡饭 南瓜花-南瓜天妇罗 南瓜肉-烤南瓜沙拉

你知道吗?南瓜,除了我们平常吃的南瓜肉、南瓜籽以外,其实南瓜花、南瓜皮、南瓜壳也都可食用,而且味道也不错。

此次展出的“南瓜一生”展示了“全食物理念”这一新饮食方式,强调完整食用食物的各个部位,如绿叶菜的根茎、根茎蔬菜的叶、糙米的种皮等,它们均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植物性饮食”指的是食用应季、当地、天然、少加工的植物性食物,它们大多来自无化学农药的生态种植农场,含有更多的微量营养素成分。

未来食物 - “超甜”饼干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全循环农场,2030

这是一款升级改造的饼干,由传统意义上没有售卖价值的农业副产品制成。将制作燕麦奶剩下的干燕麦渣磨成面粉,再加入可可果浆、果汁副产品等纯天然、低血糖的甜味剂。

这款饼干不仅美味,且提出了一套食物副产品的解决方案,最大化地利用农场中的所有原料,避免食物浪费。

新食物消费体系:可食地景绿装农业、秾·可食地景研究组、四叶草堂,2017年至今广州、深圳可食地景分布图

秾·可食地景研究组,简国荣、李小霞、吴泽鑫、蓝文婷、池珊、张梓原、邓晴心、陈昊晴,2021

食物的生产,是人与自然的连接,更是社区内人与人的连接。可食地景,可以让城市原本荒废的边角空间,转眼化身为具有高度社会凝聚力的情感场所。

作为城市食物系统的新生产力,推进城乡生活的可持续。这是对城市“格式化”进程的一种转换,用更复合的价值赋予环境新生。

特别参展:珍食儿童画

4至12岁小朋友,深圳向西小学,翠北实验小学,光明区新地中央幼儿园,2021

2021年9月,“珍食”项目面向4至12岁的小朋友发起了“珍食儿童画”征集活动,邀请他们在日常生活悉心观察食物,化身食物的小小观察员,画出心中的“食物成长记”。

特别设计:可持续展陈

这次展览采用符合3R可持续原则——减量化(Reduce)、可循环(Recycle)、再利用(Reuse)的展陈设计,特邀可持续材料设计合作方材料乘以设计,定制了由100%回收废弃塑料瓶盖、洗洁精瓶(废弃HDPE塑料)再造的板材制作而成的展具。

在展览结束后,展陈用板材和展具将被回收再造、循环利用。 此外,展览还特别采用了模块化的展具设计,突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定制化展台。这些展台可快速拆卸,方便运输;不同尺寸的展台、座椅都采取同样的支撑结构及组装模式,方便巡展与再利用。

寻找珍食设计家

持续征集中

11.8截止

今年“平安*万科公益基金会减少食物损耗和浪费、倡导健康饮食慈善信托”携手设计互联,联合7所国内高校、31家公益合作伙伴,共同发起“寻找珍食设计家”活动,公开征集减少公共食堂浪费的设计方案,呼吁大家参与到行动中来。

点击图片报名参与

后续精彩活动

珍食之旅定时导览

展览期间每周日

策展人、导览员

珍食论坛:减少浪费论坛

11.06 周六

合作伙伴: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明日之路”行动小组等

食物废料实验室:可以吃的新材料工作坊

11.07 周日

合作伙伴:Atelier Fang食物设计(胡方 中国美术学院)

食愈力在街头:一起搜集回家的诱惑工作坊

11.21 周日

合作伙伴:开FUN

食物剧场:我是什么食物?工作坊

11.28 周日

合作伙伴:秾·可食地景组

珍食市集

12.04-12.05 周末

合作伙伴:多位美食专家、设计师、艺术家

展览信息

展期:2021年10月23日-2021年12月5日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望海路1187号,海上世界文化艺术艺术中心一层园景展馆

开馆时间

场馆

周一-周日 10:00-22:00

展馆

周一-周五 10:00-19:00

周六-周日 10:00-21:00

*展览免费,无需预约

万科公益基金会是由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发起,经国家民政部、国务院审核批准,于2008年成立,由民政部主管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2017年被认定为慈善组织。2018年以来,万科公益基金会在新的五年战略规划框架下,以“面向未来,敢为人先”为理念,关注对未来影响深远的议题,以“可持续社区”为目标,推动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进的关系。基金会当前着重围绕社区废弃物管理、绿色环保、社区发展和专项支持四大业务领域开展工作。

如果觉得《“珍食”世界等您来品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