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医药股泡沫破了

2023-07-0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2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在被追捧了三个月之后,医药板块的“避风港”优势消耗殆尽,以大跌收场,而这也被认为是已经“太贵了”的医药股,行情终结的开始。

过去一个月,A股经历了证券史上最夸张的单一行业估值狂欢之一——在百元股清单上,生物医药类个股以7只股票超过百元的数量屠榜。

今天,A股终于迎来了医药板的第一个明显调整,生物医药板块指数大跌逾3%。

具体到个股,除了刚刚上市的独角兽药明康德之外,医药板块其他个股走势可谓“惨不忍睹”。“老大哥”片仔癀呈天量跌停,爱尔眼科跌幅达到9.58%,通策医疗跌幅逾8.7%,云南白药跌幅超过7%,复星医药跌幅超5%。

对于3月份以来一直以逆势走强姿态出现的医药板块,今日突然遭遇重挫,有分析指出,医药板块如今是高位大跌,这或许并不是上涨过程中的正常调整,而是行情彻底终结的信号。

事实上,具体到众多涨势喜人的医药个股来看,估值过高似乎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50倍起步的医药股

医药板块在经历了2016年、2017年的惨淡行情之后,处于相对估值洼地的医药板块终于在2018年初迎来了补涨,板块估值回归理性。

事实上,近期整个医药板块在A股风头无两,申万医药板块指数累计涨幅达到16.29%。数据显示,医药板块共计281只个股中,共计有171只累计涨幅为正,其中涨幅超过100%的共有7只,涨幅介于50%-100%的有16只。

其中,已有几十只医药股刷新历史高位,包括片仔癀、云南白药、康美药业、通化东宝、复星医药,以及昨日突破百元线的恒瑞医药等。刚上市的独角兽药明康德以约450%的累计涨幅傲视群雄,收获了连续16个涨停,每股报价高达129.91元,远超21.6元的IPO发行价。同时,医药行业的“老大哥”之一片仔癀的涨幅也超过了100%。

不过,持续了3个月左右的反弹行情被认为已经达到了顶部,目前相对于全球同行来说是十年来最贵,板块内绝大多数公司的估值超过了50倍,而恒瑞医药的动态市盈率此前也已超过70倍。

今日“贡献”了跌停板的片仔癀,此前估值水平已逾60倍,而这或许也正是造就了其股价走势的重要原因。

事实上,虽然片仔癀拥有“国家绝密级配方”打造的护城河,但从其过往走势来看,其估值底部区域大约在19倍至27倍左右。回顾其估值走低的原因,多是由业绩波动导致,对未来盈利预期降低,造成股价大幅下挫。具体来说,2014年时,因2013年未能延续此前几年的提价趋势,造成公司业绩增速不达预期,引发市场悲观情绪,导致股价大幅下挫,由2013年6月最高144元跌至2014年6月的74元,跌幅也达到了48.6%。

同样,片仔癀市盈率较高的阶段也是由公司的高业绩支撑。2005年时,其产品连续涨价,推动业绩大增,营收增长70.61%,净利润增长107.78%。业绩的提升使得投资者进一步看好,资金扎堆,推高股价,片仔癀彼时一年多时间内股价累计涨幅逾110%,估值也同步放大。然而数据显示,当其估值达到60~70倍时,股价开始掉头。

由此来看,经片仔癀历了2016、2017年连续涨价,市场或许将需要时间来消化涨价的压力。据此来看,未来若片仔癀无法提供涨价预期,未来业绩增速可能会出现回落,而这或许会导致估值的回归。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片仔癀的估值达到61倍左右,应属于偏高阶段。

商誉雷区

除了提价获得业绩增长预期之外,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获得商誉,在为投资者贡献一份漂亮的财报的同时,顺便为自身估值提供更多筹码,这是众多上市公司善用的技巧。

事实上,并购来的企业究竟能够真正为上市公司带来多少现金流,难以真正预测,这也就使得商誉可能会变成黑天鹅,给上市公司带来沉重打击;而上市公司的估值究竟几何,也就成为一个未知数。

事实上,大手笔并购也是各大医药股常用的手法。

身在医药千亿俱乐部的复星医药,便是通过收购的方式,将生产资源、研发资源、产品资源以及一部分市场资源收入囊中,以此实现快速发展。资料显示,仅在2017年,复星医药就完成了大大小小四笔收购。

最引市场关注的莫过于2017年10月的一场海外并购,复星医药彼时以71.42亿元的价格,完成了对印度仿制药企业Gland Pharma 74%股权的收购,这是中国药企目前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更重要的是,据复星医药2017年年报显示,这场收购给其带来的是高达50亿元的巨大商誉。2018年5月,复星医药又将目光盯上了跨国药企诺华制药公司。媒体报道称,复星医药已经入围竞购诺华美国皮肤病医疗业务等资产的潜在买家名单。据悉,这些资产包括诺华在美国的皮肤病学业务,换算人民币约为126亿元。

爱尔眼科也是并购界的一把好手。2012年饱受“封刀门”影响的爱尔眼科,股价全年跌幅逾30%。在负面影响逐渐消退,利润逐渐回归,爱尔眼科股价涨幅也在此后的2013年超过80%,市盈率在2014年底更是高达60倍,2015年更是冲破百倍。彼时爱尔眼科的盈利增速约在20%左右,对如此高的估值明显支撑力不足。

此时,爱尔眼科开创了“合伙人计划”,同时设立并购基金,在不影响上市公司业绩的情况下,体外孵化新医院,为上市公司担负起提升利润的任务。报道显示,2016年底,爱尔眼科拟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以5.8亿元收购产业并购基金的9家医院。2017年上半年,这9家医院并入上市公司,合并产生商誉4.65亿元。效果立竿见影,2017年前三季度的营收及净利润规模就超过了2016年整个年度。

于是,爱尔眼科便通过这种方式为自身培养最合适的并购标的,并借此实现对高估值水平的支撑。而这或许也正是爱尔眼科能够穿过2015年的股灾,股价实现逾150%涨幅的原因。而目前,爱尔眼科的市盈率(TTM)已经高达92.4,而其2017年的营收同比增幅尚不足50%。

如果觉得《医药股泡沫破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