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勐泐傣学(第四卷) 傣族经典菜品制作技艺的传承

2023-07-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青苔系列

青苔,水生藻类植物,因生长环境不同、形状略有差异以及制作工艺不同而有“改”、“岛”、“孤”、“改糯埋”(状如花朵的)、“改黑祜”(状如小朵木耳的)、“改养”等多种傣语称谓。

青苔系列菜品,因食材的生长环境、采集方式和制作方法不同而有多种类型,制成菜品味道鲜香独特,不同的青苔菜品用于搭配糯米饭及不同的食物,具有不同的佐餐效果和营养价值,广泛流行于西双版纳及境内外傣族聚居区。

从明代·车里宣慰使司管辖时期起,青苔系列菜品就是召片领和土司头人才有权享用的珍稀佳肴,在傣味菜品中地位显赫。据说,只有生长在澜沧江里的青苔品质最佳。数百年前,勐捧土司认为南腊河的青苔没有澜沧江里的味道好,就专门派了几十个家奴和十二头大象,到澜沧江里挑选一块长满青苔的巨石,拖运了六天六夜,才运回来安放在勐捧坝子的南腊河河湾里做青苔种用,每年要举行采青苔庆典后才能采捞。

青苔系列菜品,原料就地取材,主料有“改”、“岛”、“孤”等,辅料有葱、姜、蒜、芫荽、小米辣、香茅草、大芫荽、荆芥、薄荷、香蓼、野花椒、食盐等。青苔系列菜品,风格别致,味道鲜香,适于佐酒和蘸食糯米饭等。主要菜品有:

烤青苔片

将采集于江河中生长在卵石上的青苔丝“改”,经剔除杂质、漂洗干净、摊成圆形薄片晒干备用。制作时,用炭火烘烤青苔片,边烘烤边涂抹猪油、边撒盐巴,待青苔片烤脆后,将其揉成碎末,装盘即可食用。

炒青苔末

将“改”经剔除杂质、漂洗干净、撒上盐水和姜末、摊成圆形薄片,晒干备用。制作时,先把青苔片用炭火烘烤脆后揉碎待用,把炒锅注油烧热,将葱花、辣椒、姜末炒香后,倒入青苔末快炒片刻,即可装盘食用。

煎青苔片

将“改”经剔除杂质、漂洗干净、撒上盐水和姜末、摊成圆形薄饼,晒干备用。制作时,把炒锅注油烧热后,将青苔薄饼切成片状,放入锅中过油煎炸片刻,即可取出装盘食用。

煮青苔糊

把采集于山箐沟里的“岛”(汉语方言称作“滑苔”)或丝缕较粗的“孤”(长在箐沟或池塘里的青苔),用网眼很细的竹箩滤除水分、剔除杂质,丝缕较粗的还要用木棍或卵石捶打击碎,备用。制作时,把事先选好的鹅卵石放进火堆里烧红,将备好的“岛”或“孤”放进口径较粗的竹筒里,加入适量的水及盐巴、葱花、芫荽、姜末、小米辣等作料,搅拌成糊状,然后把烧红的鹅卵石放进竹筒里,待其滋滋作响将青苔糊烫熟后,取出鹅卵石,青苔糊即可食用。

此外,还有青苔鸡蛋羹、青苔杂菜汤,青苔炒肉末,等等。

青苔系列菜品,原料辅料采自野生的原生态食材和人工种植的绿色环保食材。如:“改”,生长在澜沧江、南腊河等水清质优的河湾中的卵石上,色泽鲜绿,丝缕细长;“岛”和“孤”,生长在流水潺潺的箐沟里或碧波荡漾的池塘里,色泽深绿,丝缕较粗;辅料葱姜芫荽等,均系人工种植,不施任何农药化肥。

制作青苔系列菜品的烧、烤、煮、揉、拌等工序,无公害、无污染,能保持食材的天然营养成分,故味道鲜美,色泽美观,营养丰富,保健养生。制作青苔系列菜品的主料——青苔,较为珍贵,原因之一是它季节性强,生长期和采集期较短,民间有傣历“三月青苔发,四月青苔旺,五月青苔黄……”之说。

青苔系列菜品,色泽青碧,养眼爽口,有的香酥脆嫩,有的馨香滑润,富含绿色素、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族等,是药食两用的营养保健养生佳品。不仅造型新颖别致,且色香味得天独厚,搭配糯米饭等食物,给人予多重舌尖感受和视角享受,是研究傣族水文化、生态观等方面不可缺少的鲜活资料。

如果觉得《勐泐傣学(第四卷) 傣族经典菜品制作技艺的传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