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施琅收复台湾后建议攻打日本(康熙龙颜大悦却又为何严词拒绝)

2023-07-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4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1683年8月,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大清水师一举收复台湾,可奇怪的是施琅攻占台湾后,马上给康熙上了一道奏折,这道奏折不是邀功行赏,而是建议康熙立即出兵,攻打日本!,康熙在收到施琅的奏折后,也是龙颜大悦,觉得施琅是深得朕心,但是随后他严辞拒绝了攻打日本,这又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施琅为什么要提议康熙攻打日本,本就不喜欢日本的康熙为什么又拒绝了呢?如果康熙大帝当时攻打了日本,结局又会是怎样呢?1683年农历八月,施琅率领大清水师攻占台湾,之后施琅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康熙上了一封奏折,建议康熙让他继续用兵攻取日本,当年十月康熙收到了奏折,才打开看完就十分高兴,毕竟康熙也是个好大喜功的帝王,当年他派兵遣将平定三藩收复台湾,都取得了成功,要是能继续攻取日本,那他的功绩就能更上一层楼,但是康熙对奏折的内容并不满意,因为在奏折中,施琅只是提出了进攻日本的想法,并没有说明为什么能攻取日本,以及实施攻日这一计划的方案。

因此康熙在奏折上批示,施提督提出了攻取日本想法,为何既不说明为攻日的缘由,又不说明大清凭什么能攻取日本,甚至连攻取日本的方案都没有,你上这么一道模棱两可的奏折,是逗朕开心吗?不久这道奏折发还给了施琅,施琅一看有些吃惊,于是他立马一本正经地重写了一封奏折,上书康熙,奏折中说日本在以前就被称为倭国,明朝年间多次派倭寇骚扰东南沿海,危害当地居民正常生产生活,现在日本依然贼心不死,图谋我新收复的台湾,为了安定东南永绝倭患,攻取日本无疑是最佳办法。

现在大清为了收复台湾,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在收复台湾以后,这支水师士气正盛锐不可当,足以攻取日本,希望皇上能让我继续率领它,择日攻取日本,康熙看完施琅的奏折龙颜大悦,一方面他觉得施琅说得在理,确实我大清虽然成长于白山黑水,长于陆战弱于海战,但是现在已经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水师,一举收复台湾就是明证,用它攻占日本是手到揣来的,另一方面康熙从内心里就非常讨厌日本,根据《起居注》记载,康熙不但随时蔑称日本为“倭子国”,还说“倭子国,最是反复无常之国”,要是能攻取日本再好不过 。

但战争之事,不能马虎,于是康熙把朝中重臣都召集到南书房,准备根据施琅的建议商讨一下攻打日本之事,结果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这遭到了所有大臣的集体反对,在南书房内大臣们就说,相对攻取日本而言,收复台湾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施琅说能攻取台湾,就能攻取日本实在太过轻率,愿皇上明察不要被他所骗,康熙见状怒气冲冲地说,只是找你们议事你们就这般抵触吗,大臣们一看纷纷跪在康熙面前,但是口中依然在说,攻取日本断不可行望皇上三思,大臣本的反映完全出乎康熙的意料,他没想到,自己想攻打日本的想法会招到如此激烈的反对。

然而事情的发展,远远超乎康熙的意料,大臣们不仅当着康熙的面反对攻打日本,甚至还不断上书,劝说康熙放弃攻打日本,有的大臣上书说,皇上亲政以来大清先是花了八年时间,才平定三藩之乱,又花了三年时间勉强收复台湾,虽然水师收复了台湾锐气正盛,但是先前连连战火,大清实在没有足够的粮草物资,用于攻打日本,再有的大臣上奏康熙,日本离中国实在太远,进攻日本需要大规模跨海作战,当年元世祖忽必烈两次东征日本,结果都全军覆没功败垂成,现在施琅想要率水师攻打日本,耗费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不说,难道他取胜的希望比当年的忽必烈还高吗?

还有的大臣上奏康熙,葛尔丹率领的准葛尔部叛军,多次侵犯北方的蒙古草原,随时会威胁大清的首都北京,属于大清的心腹大患,而日本不过蕞尔小国,所能做的事情不过是骚扰东南沿海,只是挠痒痒不会真正威胁大清统治。皇上绝对不要因小失大,甚至有大臣上奏康熙,其实施琅也明白攻取日本断不可行,只是他害怕皇上“鸟尽弓藏”,在攻取台湾后对他弃之不用,要攻取日本就要长期准备,这样他就能长期被皇上重用。希望皇上能以欺君之罪惩处施琅,保证朝廷上下一心为皇上效力、看到这些奏折后,康熙意识到,这些大臣们说得确实有道理,攻取日本收获不大难度不小,北方的准葛尔丹威胁又很大,还是先集中精力解决葛尔丹吧,最终康熙否决了施琅的建议,搁置了攻打日本的计划,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在这里假设一下,如果当初的康熙大帝攻打了日本,结局会是怎样呢?两百年后日本侵略中国、祸害中国的一幕会上演吗?

如果觉得《施琅收复台湾后建议攻打日本(康熙龙颜大悦却又为何严词拒绝)》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