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靠赊销完成借壳承诺后(德展健康业绩“变脸”)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6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本报记者阎俏如北京报道

工业大麻概念股热度不减。5月8日,德展大健康股份有限公司(000813.SZ以下简称“德展健康”)发布公告,为加快推进公司在工业大麻应用领域布局,开展类大麻素化合物研究,推进大麻二酚在治疗罕见病及癌症等方面的应用,公司拟与汉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自然人缪焕辉共同出资成立公司,拟注册资本暂定为1亿元,注册地址暂定为云南昆明,德展健康占注册资本49%。公告当日,德展健康封涨停板。

在工业大麻领域布局再下一城,为德展健康拓展新业务带来可能。不过,远水难解近渴,身处一品独大窘境中的德展健康业绩开始“变脸”。

此前的4月27日,德展健康披露的2018年年报和2019年一季度报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德展健康出现上市后首次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公司解释原因为受“4+7”城市带量采购政策影响,导致产品单价降低。而在与一季度报同日披露的2018年年报中,德展健康刚刚以101.12%的比例完成了借壳上市时签订的业绩承诺。

针对年报中相关问题,《中国经营报》记者致函德展健康证券部,截至发稿未收到对方回复。

净利润陡降32%

事实上,在2018年年报中,德展健康就已经将嘉林药业业绩未达预测的原因归结于“4+7”带量采购政策。

2019年第一季度,德展健康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4.81亿元和1.21亿元,同比分别减少38.92%和32.09%。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德展健康解释称,主要系受“4+7”带量采购政策影响,产品销售单价下降所致,进一步影响了营业收入和利润。

2018年12月17日,上海市阳光采购平台发布“4+7”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德展健康全资子公司北京嘉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阿乐(阿托伐他汀钙片)”成为中标产品之一。德展健康公告称,公司中标本次集中带量采购将有利于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公司产品市场份额,但不影响公司经营的独立性。

带量采购试点的11个城市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本次采购在执行上要求“4+7”城市医疗机构优先使用集中采购中选品种,并确保完成约定采购量。

根据上海市公布的数据,阿乐的市场份额为8%,价格降幅达83.29%。

不过,记者查询各地公告了解到,在试点城市中,最早开始执行“4+7”集中采购政策的重庆、天津、厦门等城市,开始执行时间为3月1日,而北京、上海、沈阳、大连等城市则于3月下旬才开始执行。

同时,全国执行价格联动并非硬性要求,在非试点地区,各省对于是否执行价格联动政策也不一致。大多数地区,包括辽宁省、广东省、陕西省等地区,逐步释放出全省联动信号。

不过仍有部分地区表示暂不执行价格联动。4月29日,广西药品和医疗器械集中采购处发布《关于开展药品采购省际价格联动的通知》,表示将开展药品采购省际价格联动,不参考“4+7”中选药品价格。此前的3月28日,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发布《关于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药品挂网采购的通知》,通知规定,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城市的试点药品中选价格不列入价格参照范围。

事实上,在2018年年报中,德展健康就已经将嘉林药业业绩未达预测的原因归结于“4+7”带量采购政策。2018年,嘉林药业实现业绩9.33亿元,较当期预测业绩有368.49万元的差距,年报解释其未预测的原因是受国家“4+7”政策影响。而预测终止时间12月31日距公布中选结果仅14天,此时政策还未开始执行。

“4+7”带量采购政策对德展健康影响才刚刚开始。

精准完成业绩承诺

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嘉林药业每年完成的业绩承诺比例分别为102.12%、102.10%和99.61%,三年合计完成业绩承诺的101.12%。

2016年,天山纺织实行重大资产重组,置出原有毛纺织和矿业等全部资产负债及人员,置入嘉林药业100%股权,转型进入医药行业,嘉林制药以此上市,上市公司后更名为德展健康。

本次重组拟置入资产的支付方式为资产置换和发行股份;拟置出资产的支付方式为现金和资产置换。重组完成后,公司控股股东由凯迪投资变更为美林控股,实际控制人由新疆国资委变更为自然人张。

交易采用收益法对嘉林药业进行资产评估。截至2015年4月30日,嘉林药业经审计总资产账面价值为14.16亿元,净资产账面价值为12.14亿元。收益法评估嘉林药业的股东全部权益价值为83.69亿元,增值率为589.50%。

此次交易签订了业绩承诺协议,嘉林药业股东美林控股、上海岳野、西藏锦桐等承诺:嘉林药业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度实现的合并报表口径下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6.50亿元、7.79亿元和9.37亿元。业绩未达预期将以股份补偿。

而在当时,嘉林药业的业绩虽保持高速增长,但与承诺业绩还有一定差距。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8个月,嘉林药业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1.7亿元、3.55亿元和2.86亿元。

一年后,嘉林药业的业绩突飞

猛进,2016年即实现净利润6.61亿元。三年承诺期结束,嘉林药业“精准”完成了业绩承诺。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嘉林药业每年完成的业绩承诺比例分别为102.12%、102.10%和99.61%,三年合计完成业绩承诺的101.12%。

申万宏源5月9日出具的持续督导意见显示,经核查,独立财务顾问认为,截至2018年12月31日,上述承诺人未违反其关于嘉林药业盈利预测补偿的承诺。

此次重组配套募集资金15.06亿元,计划用于嘉林有限制剂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天津嘉林原料药生产基地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心脑血管及肿瘤等领域治疗药物的研发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研发平台改造提升项目。截至2018年底,重组配套募集资金累计投入4.08亿元,另有4.6亿元用于购买理财产品。

业绩突飞猛进的同时,德展健康的货币资金沉淀却不容乐观。

截至2018年底,公司货币资金14.44亿元,其中重组配套募集资金余额6.46亿元,嘉林药业置入上市公司前(2015年8月31日)账面货币资金1.23亿元,上市后累计沉淀货币资金约6.75亿元。相比之下,2016年~2018年,德展健康累计实现净利润达23.9亿元。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德展健康账面未分配利润达39.20亿元,不过,该公司自上市以来还未进行过分红。

应收账款迅速下降

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缩小到10.02亿元,应收票据减少至8.99亿元,合计占资产总额32.99%。

与德展健康业绩几乎同步变动的,还有其应收账款规模。

信永中和出具的对嘉林药业审计报告显示,2015年8月31日,嘉林药业应收账款余额5.47亿元,占其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43.04%。

上市后,在对赌协议、“两票制”双重压力下,德展健康对经销商加大了铺货力度。2016年,德展健康期末应收账款余额7.64亿元,应收票据4.39亿元,合计占当年营业收入的83.37%。其中,对第一大客户海南康宁药业有限公司应收账款就有6.47亿元,占应收账款总额的84.68%。

至2017年末,德展健康应收账款余额接近翻番达14.56亿元,应收票据5.33亿元,合计占到当年营业收入89.59%。

从2017年开始,德展健康客户集中度逐渐降低,当年向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额占年度销售总额比例40.53%。而在2016年,这一数据为96.28%。在2017年前五大客户中,贵州康心药业有限公司和瑞康医药安徽有限公司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7年12月与德展健康展开合作,当年即分别贡献1.36亿元和0.99亿元的销售额,两家公司销售收入合计占到德展健康2017年营业收入的10.59%。

不过,这两家公司未能在当年带来太多现金流入,2017年末,德展健康对这两家公司应收账款余额分别为1.56亿元和1.16亿元,甚至超过其销售额。

2018年,德展健康应收账款规模没有继续扩大,比上一年稍有缓解,为13.39亿元,占其总资产22.62%,应收票据规模扩大至11.22亿元。在2018年年报中,德展健康未披露前五大客户及前五大应收账款方的具体名称。至2019年第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规模进一步缩小到10.02亿元,应收票据减少至8.99亿元,合计占资产总额32.99%。

德展健康方面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由于公司销售进展较快,产生了高额营业收入,但应收账款的账期是跨越营业收入账期的,所以出现应收账款高企的情况。同时,公司的销售回款一直都很正常,没有出现过欠款难收的情况,而且账期都在一年以内,并进行了坏账计提。

在工业大麻领域布局再下一城,为德展健康拓展新业务带来可能。不过,远水难解近渴,身处一品独大窘境中的德展健康业绩开始“变脸”。本报资料室/图

来源:中国经营报

如果觉得《靠赊销完成借壳承诺后(德展健康业绩“变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