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黑土地拓出“食用菌”的王者之路

2023-07-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37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

“世界木耳看中国,中国木耳看东宁。”东宁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是由牡丹江市代管的县级市。2015年12月,东宁撤县设市。境内总面积7139平方公里,地貌呈“九山半水半分田”特征,辖6镇100个行政村。得益于当地黑木耳产业的快速发展,东宁先后荣获“中国黑木耳第一县”“绿色黑木耳生产基地县”“小蘑菇新农村建设十强县”等20多项国家级殊荣。

长期以来,黑木耳都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和药用菌,食用之上品,被誉为弥足珍贵的“食用菌之王”。

东宁黑木耳产业发展历史悠久,从唐朝起便有黑木耳相关记载,先后经历了野生采集、伐木生产、段木栽培、袋料栽培4个主要阶段。今天,袋料栽培依然是黑木耳的主要栽培方式。

在东宁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党组书记、主任、黑木耳产业管理办公室主任王良武看来,人口下降幅度很小的原因之一也在于黑木耳产业长期以来都是当地农户的致富产业。“有钱赚,自然也留住了大部分人。”王良武说。

世纪之交的转型

从上世纪80、90年代开始推广段木栽培技术,到2003年开始全面普及袋栽技术,东宁黑木耳逐渐走上了产业规模不断增长、品质不断提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村村生产、户户栽培”的产业发展格局。今年58岁的绥阳镇绥西村的李忠仁是这一时期的见证者。

1983年,20岁出头的李忠仁开始种植黑木耳。“我们村当时是贫困村,人均3亩耕地,一年到头也赚不到多少钱,只能种植黑木耳来找一条出路,因为黑木耳效益比种地强。”谈及当年种植的原因,李忠仁说。

那时的绥西村尚没有划分到绥阳镇。当时绥西村不像绥阳镇那样,已经掀起了种植黑木耳的浪潮。李忠仁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从绥阳镇学习了一些经验后,李忠仁开始着手去干。他用罐头瓶种植了2000多瓶的黑木耳菌种,大获成功。

“当时每瓶卖到了8毛到一块钱,赚了一大笔。”李忠仁回忆起当初的情形,依然嘴角扬起微笑。

2000多元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字。村里其他人一看确实有钱赚,便陆续开始种起了黑木耳菌种。

到了1990年,全村已经有三成多的农户种起了黑木耳。到了2000年初,这一比例达到80%。

这期间还有个小插曲。东宁市供销社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站长徐连堂告诉记者,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国家禁止乱砍滥伐措施严格实施以来,作为菌种培育载体的木材的获取便不在容易和廉价。果树不再能够随意砍伐,每年培育黑木耳菌种所需的木材都需要向当地林业局报备,段木栽培的模式便开始走向衰落。

因此,那时候很多人都在担心黑木耳不再能成为大家种地之外的“副业”。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忠仁等人在报纸上看到了辽宁朝阳当时在探索袋料栽培模式。袋料栽培模式,即培养料配好后装入塑料袋内,经高压灭菌或常压灭菌,取出,待培养料温度降至30℃左右时,以无菌操作接入菌种,便可移到栽培室进行培养。

1994年4月,李忠仁和一干人等便前往辽宁朝阳市“取经”。回来后,6月便开始尝试。遗憾的是,初期尝试生产的两万袋全部失败。经过众人一起分析经验,认为是温度过高导致菌种腐烂。因为菌丝长满后要进行10天左右的低温培养,即温度控制在20~22℃之间。

第二年春天,李忠仁等人重新尝试了一万袋的菌种种植,控制好了温度,果然大获成功。此后,村民们纷纷采用了这一模式。

2001年,绥西村已经行政划分到了绥阳镇。当时的镇长“三顾茅庐”请他选村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李忠仁不再好推辞。最终,经过民主选举,李忠仁当选了绥西村村长。

要干就干好,要做出点样子。当选后,李忠仁撇下了自己的事业,全心投入到村里黑木耳产业发展上来。与此同时,徐连堂在袋栽技术基础上试验成功棚室立体栽培技术,大大提高了黑木耳产量。

2006年,在多方努力之下,绥阳镇建立起了当时全国唯一的黑木耳菌厂。

新时代的发展抉择

王良武说,为提高黑木耳的竞争力和科技含量,东宁市成立了黑木耳产业推广办公室,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在技术引进、推广、研发上给予支持,针对本地气候、土壤、水质等特点,研究出集吊袋悬挂、人工控温控水、棚顶喷灌于一体的棚室挂袋栽培技术,使黑木耳的产量和质量达到了双提升,实现每亩土地由生产1万袋向生产4-5万袋的大跨越。

据当地提供的数据显示,2020年,东宁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596元。

近年来,东宁市实施黑木耳“六化”战略,即标准化、集约化、科技化、工厂化、品牌化、组织化,强化科技创新,转变发展方式。在黑木耳产业用地方面,东宁累计建成200亩以上园区39个,占地1.7万亩。位于绥阳镇的黑木耳交易市场,年均交易黑木耳10万多吨,交易额60多亿元,交易量占全国年均交易总量的2/3,被当时的农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木耳批发市场,目前已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黑木耳交易集散中心。

2021年,直接从事黑木耳生产的农户0.93万户、2.2万人,占全市农民总数的22%;预计今年东宁黑木耳种植规模9亿袋,与去年持平。

今年5月,由新华社、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等单位联合举办的“2021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暨中国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东宁黑木耳以843的品牌强度和181.27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排行榜第19名,蝉联全国地理标志产品食用菌类第1名。

在聚光灯下的东宁黑木耳产业发展如今也再次遇到了“瓶颈期”。“随着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各地竞相发展食用菌产业,同质化竞争日趋加剧。随着黑木耳产区的增多,周边竞争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规模扩张也将直接导致用工成本和原料里费用增加,技术领先红利也将被过高的生产成本所吞噬,导致优势弱化。”张秀月直言不讳,“是否可以出台一些废弃菌料综合利用政策,帮助对接国家级科研院所或者给予一些废弃菌料综合利用补贴资金推动黑木耳产业全产业链条发展,同时给予黑木耳从业企业的发展壮大给予财政、金融上的支持,比如贷款贴息等,这些是目前黑木耳产业发展急需面对的问题。”

王壹

如果觉得《黑土地拓出“食用菌”的王者之路》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