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索尼是辅政大臣的首辅 他死前做了什么决定(帮助康熙除掉了鳌拜)

2023-07-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5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索尼堪称八旗入关第一文武全才,当了首辅大臣之后却浑浑噩噩,任由鳌拜专权,临死前才做出一个重大决定,为康熙扳倒鳌拜立了大功。

清朝初期,尤其是努尔哈赤时期,八旗贵族大多瞧不起汉人和汉人的学问,皇太极和正黄旗的索尼一家子除外。

索尼和父辈一样精通满、蒙、汉3种文字,同时又没有落下八旗的看家本领骑射,深受皇太极的喜爱。

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豪格侵袭北京城时,被袁崇焕大军围困,索尼率部杀入重围救出豪格,此后又多次立下战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等人在三官庙商议继承人问题,召见索尼询问他的意见,索尼只咬定一条:“立皇子!”

第二天,两黄旗将领率兵包围崇政殿,要求立皇长子豪格为新皇。

但是,大殿里面英亲王阿济格、豫亲王多铎劝睿亲王多尔衮即帝位,多尔衮犹豫不决没有答应。

因为他在考虑两派的实力对比,两白旗在多尔衮兄弟三人掌控下,还有其他一些宗室暗中支持;而豪格有两黄旗和正蓝旗大部分人的拥护。

剩下的两红旗听礼亲王代善的,镶蓝旗听济尔哈朗的,这两人既没有争夺皇位的野心,也都不会明显倾向谁。

可是豪格与多尔衮旗鼓相当谁也不服谁,如果强行上位,必定会引起流血冲突。

如果真的兵戎相见,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大清国了。

因此,多尔衮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拥立6岁的皇子福临继位。

索尼与谭泰、图赖、巩阿岱、锡翰、鄂拜盟于三官庙,誓辅幼主,六人如一体。

其实,这一过程中索尼就是在耍滑头当骑墙派,不管是豪格还是福临,或者多尔衮,他们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都拥有皇子的身份,随便哪一个上位,都符合索尼效忠的条件。

多尔衮也是心知肚明,所以他当了摄政王之后,对豪格进行清算的时候,把索尼、鳌拜等等两黄旗的人全都报复了一遍,差点把他们弄死。

直到多尔衮死后,顺治帝福临终于亲政,才重新启用索尼等人,索尼被加封一等伯世袭,擢内大臣,兼议政大臣、总管内务府,成为顺治朝位首席满洲大臣。

顺治驾崩后,遗诏任命了四位辅政大臣: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除了苏克萨哈是正白旗,其他三人都是两黄旗的。

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索尼都是这四人里面当之无愧的首辅。

可是呢,索尼已经62岁,深谙儒家中庸之道的他,此刻已经位极人臣,只求无过,不求有功。

四位辅政大臣除了开始一两年同心协力辅佐小皇帝康熙之外,后面的时间都是面和心不和。

鳌拜张扬跋扈,索尼只求自保,遏必隆是个墙头草,但与鳌拜同属镶黄旗,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是多尔衮的余党。

鳌拜与苏克萨哈恶斗,遏必隆跟着摇旗呐喊,索尼视而不见,经常装病不去上朝。

当时的大清朝廷已经被鳌拜弄得乌烟瘴气,首辅大臣却置之不顾,这成何体统?

于是孝庄皇太后坐不住了,她先后给孙子康熙安排了两桩联姻,先是把索尼的孙女许配给康熙做皇后,又替康熙做主纳了遏必隆的女儿为妃。

这样就把老狐狸索尼和墙头草遏必隆都绑到了小皇帝康熙的船上,但一开始索尼的态度并没有明显的改观。

直到康熙六年三月,索尼知道自己大限将至,终于决定在最后时刻为子孙谋福利了。

这一天,索尼邀请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一起请皇帝亲政。

位高权重的首辅都主动提出来了,苏克萨哈犹豫过后也答应了,遏必隆这墙头草一看似乎不妙,于是附议。

只剩下鳌拜一个人了,虽然内心一万个不愿意,却也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但是,孝庄太后是个明白人,她对局势看得一清二楚,当时时机并不成熟,还不适合康熙亲政,于是在她的指点下,康熙拒绝了四位辅政大臣的请求,并褒奖了首辅索尼。

索尼虽然表面上装着浑浑噩噩,但老狐狸心里比谁都明白,鳌拜对手中的权势恋恋不舍他能不知道?

之所以提议归政于小皇帝,除了作秀表忠心之外,就是在提醒文武大臣,让他们明白皇帝已经长大了,迟早要亲政。

同时,也给了康熙将来亲政的理由:首辅曾经多次提议归政!

当年七月,索尼就死了,康熙开始亲政,给索尼上了一个高规格的谥号:文忠。

索尼死后,鳌拜更加的嚣张跋扈,十天后就杀了另一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又给逼着皇帝自己和墙头草遏必隆加封了一等公的爵位。

鳌拜的飞扬跋扈和恋栈权势给康熙提供了诛杀他的理由。

康熙八年,经过两年的准备,康熙一声令下,以“布库”为名训练多时的十几名少年不畏生死地向大清第一巴图鲁鳌拜发起了进攻,成功将其抓捕,而负责训练这些少年的,就是索尼的第三子索额图。

不用说,索额图就是得到父亲索尼的指示,才会辞掉一切官职,回到小皇帝身边担任一等侍卫,寻求扳倒鳌拜的机会。

如果觉得《索尼是辅政大臣的首辅 他死前做了什么决定(帮助康熙除掉了鳌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