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晚年的悔恨 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

2023-06-0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0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康熙皇帝八岁登基,十六岁亲政,一生英勇事迹无数,被称为康熙大帝,而康熙这辉煌的一生,正是从打败鳌拜开始的。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身边没有太多人的支持,而鳌拜则权力极大,在朝内说一不二,康熙与鳌拜的战斗可谓九死一生,但为何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却开始后悔击杀鳌拜,还要主动封他为大功臣,这其中又有和隐情。

满清第一勇士

鳌拜的威名有多厉害,看看朝中的索尼就知道了,索尼是索额图之父,顺治死前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不仅人脉极广,且德高望重,可实际上,顺治皇帝去世后,鳌拜却成为了朝廷内权力最大的人,那么真实的鳌拜有多强?

鳌拜是三朝臣子,一生经历了皇太极、顺治与康熙,但事实上,鳌拜唯一愿意臣服的皇帝只有皇太极一个人而已。

在遇到皇太极之前,鳌拜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一介武夫,虽然当时的鳌拜在军中小有名气,但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小兵,不过在皇太极出现后,鳌拜开始了自己辉煌的人生。

鳌拜的成名之战是皮岛之战,当时的清军屡次进攻皮岛,纷纷失利,眼见进攻无果,鳌拜主动向当时的将领阿济格请缨进攻皮岛,并立下了军令状,如果拿不下皮岛,就不回来了。

言出必行一向是鳌拜的准则,虽然当时的明军有着火炮的优势,但依然挡不住爆发的鳌拜,鳌拜带着战士快速冲入敌阵,利用近身肉搏战一举拿下了皮岛,也正是这一战,鳌拜名声大噪,被皇太极封赏为“巴图鲁”。

在那之后,鳌拜多次立下大功,在朝内地位非常高,完全碾压索尼等重臣,不过此时的鳌拜并没有居功自傲,而是对皇太极忠心耿耿,只不过随着皇太极的去世,鳌拜也到了人生的转折点。

顺治继位

因为各种原因,皇太极因病去世,大清的江山瞬间陷入了纷争,坦白来说,这个时候的鳌拜是有能力继位的,虽然他不是皇姓,但他手握兵权,起码能够和多尔衮五五开,即使输了,也可以找一个小地方成立一个小的国家。

但他没有这么做,他赌上了所有身家性命,两个索尼在内的几位大臣,一起和多尔衮对抗,但他们对抗的目的仅仅是让真正拥有皇族血脉的福林继位,可以说,如果不是鳌拜,皇太极的血脉就会遭到断绝。

但福临的继位,让鳌拜有了巨大的损失,作为对等条件,鳌拜等人退出辅政大臣行列,由多尔衮担任摄政王。

没有成为皇帝的多尔衮,自然将满腔的怒火发泄在了鳌拜的身上,他接连对鳌拜进行了三次的迫害,在第三次迫害的时候,直接定了鳌拜的死罪,但因为鳌拜功劳很高,死罪改为了关押,直到多尔衮去世、顺治继位后,鳌拜才走出了大牢。

也正是因为如此,顺治在死前才任命鳌拜为辅政大臣之一,将自己的儿子康熙与整个大清朝都托付给了鳌拜,可以说,鳌拜一直以来都是大清朝的守护神。

鳌拜与康熙

在康熙的晚年,他对于自己打败鳌拜,并将他关押到大牢这件事十分的后悔,不仅主动对他进行平反,还对他进行了赏赐,为何康熙会对鳌拜的态度有如此大的反差,一切皆是因为康熙年老之后,才真正读懂鳌拜。

首先,鳌拜是一个绝对忠心的人,像吴三桂等人,他们的绰号都是“平西王”等极富野心的绰号,他们在自己的地盘上呼风唤雨,即使圣旨也不好用。

但是鳌拜不同,无论鳌拜做了什么,他的绰号永远是“满清第一勇士”,也就是说,鳌拜始终没有过谋反的想法,这点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对于一个权力滔天的官员来说,只要不是谋反,就罪不至死。

其次,鳌拜真的在欺负康熙吗?这点索尼最有发言权,在康熙继位后,鳌拜做了很多事,例如圈地、贪污等等,索尼从未做出过反对,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是索尼不敢和鳌拜对抗的原因,可事实上,索尼对鳌拜所做的事情全部认可。

在皇太极死前,鳌拜是朝内权力最高的臣子,与多尔衮不相上下,而他个人的封地、财产等自然也十分可观,所以鳌拜所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正是在一步步的拿回自己原本的东西。

吴三桂主动打开城门,就获得了整个云南,而为皇太极打下大片江山的鳌拜,怎么能连封地都没有。

而且鳌拜无论做了什么错事,都从没有威胁过清朝的利益,他没有贪污国库,没有克扣税收,也许他对少年时期的康熙的确有点冷酷,但那时的康熙还没有亲政,按照古法,这时的他还不具备皇帝的权力,还不是所有臣子都臣服的皇帝。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康熙人到晚年才终于看懂,鳌拜正是用自己的生命,让康熙能够亲政,让康熙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皇帝,只要康熙能够打倒鳌拜,朝中大臣谁人不服。

康熙当时所拥有的阵容,其实完全不够看,贴身侍卫魏东亭,加上一些普通武官,就能够击杀满清第一勇士鳌拜,这件事从哪个角度看都不可能,但康熙偏偏做到了。

为了让康熙打败自己,鳌拜做了太多的努力,他纠结了多位大臣,却唯独一个人来到康熙的书房,纵横战场多年的鳌拜,难道看不出这是康熙的阴谋吗?但鳌拜还是选择了“送死”。

在这场战斗中,康熙没有受伤,魏东亭没死,甚至魏东亭手下的武官,都没有达到一半的死亡率,这种战损,无异于康熙带着一万精兵就打败了噶尔丹。

鳌拜一路看着康熙长大,他知道康熙必须用实力来打开自己的未来,于是他选择让自己成为牺牲品,以此来铸造一个强大的康熙皇帝,最后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康熙开启了康乾盛世,让清朝的国力达到了顶峰,可遗憾的是,他并没有亲眼见到这一切。

鳌拜的一生极富传奇,也死得其所,相信在他死的时候,一定会骄傲地告诉皇太极,他终于完成了他的遗愿。

如果觉得《康熙晚年的悔恨 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