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好听·独家丨建好自己的健康档案(寻医问诊才能高效有效)

2023-07-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12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帮你少走看病就医弯路,做更适合的医疗决策。

大家好,我是安杨,我们一起来谈谈那些不是秘密、非常重要,但是医生可能没有顾得上告诉您的事情。

建好自己的健康档案

寻医问诊才能高效有效

今天,我们接着讲就医秩序的话题,先回顾一下这个分支话题的引子事件。

一位患者上午就诊后,因为还需要调取之前的CT片,医生嘱咐下午三点半再来。下午三点二十,患者进入诊室,被告知等候就诊。约十分钟后,患者再次进入,被告知继续等候,冲突开始了。

(补充一句,在这个事件中,医生刚好和患者原来拍片医院同行熟悉,是自己利用休息时间帮助患者通过网络把片子调了过了,省了患者东奔西跑。)

注意到没有,这里的关键细节是患者没有带齐资料,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我经常观摩专家出诊,过去也有陪亲朋好友就诊的经历,发现带不齐资料和不会整理资料是两个严重的问题,大大影响了沟通效率。

所以,我给大家三个建议:

1、平时就整理病例资料。

2、看病时带齐带好资料。

3、看病时带一个笔记本。

今天先讲第一点学会整理资料。

您会整理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档案吗?估计大多数人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见过拎着一大袋子资料,到了医生面前手忙还乱乱找一通的;见过上百张片子抱到诊室,一忙哗啦啦掉一地的;也见过像做科研一样用曲线图、EXCEL表格整理自己健康资料的------一件小事,却对医患沟通影响很大。

针对整理健康档案我总结了几条,分为基础版和升级版,跟大家分享一下。

健康档案基础版:

给家庭成员每人准备一个文件袋,然后按照病种、按照时间把各种资料整理好。如果家庭成员比较健康,可以把历年体检报告按时间排序。如果情况比较麻烦,一定先按病种再按时间整理。比如一位老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骨关节炎、慢性肾脏病,那么都要分门别类单独保存这几种疾病的资料,别混为一堆。在时间上,一定是由近及远,最近的资料在最上边。

特别强调的是有些疾病复查拍片较多,比如癌症,一两年下来,片子就厚厚一摞,首先要按时间排序,其次最好给每个片子袋子上加一个醒目的标签,类似账目整理中的口取纸。上边标上年月日和简写,比如2019.3.11pet等字样。

健康档案升级版:

升级版中的第一项工作是做病例资料清单。

人随着年龄增加,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六七十岁以后,很多人多病共存,而这批老人多数有文化有时间,可以经常整理一下自己的病例清单。一页A4纸给自己建立健康档案。(当然,未来随着全科医疗的发展,这部分可以由全科医生来做)。清单开头写名字,年龄,主要疾病,比如糖尿病、慢性肾脏病、骨关节炎等。以可以写每一种疾病的简述,或主要资料目录。

升级版中的第二项工作是做自己的慢病记录。

很多慢病患者养成了检测自己某些指标的习惯,如血压血糖等,很多年前,我见过有用坐标纸记录自己血压变化的老人,后来有人用电脑工具记录。其实,如果不会这样的技术,只有用笔简单记录一段时间,比如七天或者十四天的数值,清晰准确,对于医生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升级版中的第三项工作是做自己的就诊记录。

对于复杂疾病,辗转多家医院的,可以做点就诊记录。复杂疾病诊断治疗难,人们可能会四处求医,无论怎样前边的求医经历对后来医生的判断都是有参考价值的。

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医生最想让你读的书》,书的作者讲了一个例子:患者安妮因为长年呕吐腹泻骨瘦如柴,15年辗转求医,看了近30位医生,均被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但治疗没有效果,人已经被拖得奄奄一息。最后找到法尔查克一生,带着15厘米厚的病历档案,法尔查克一生仔细问诊了病人,结合她15年求医经历,重新思考过去的诊断,最后发现真实的原因是谷蛋白过敏。

安妮很幸运,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医生。她自己整理的15厘米厚的病历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病人,他们怎么阅读上千页的病历资料呢?如果这时患者有一个就医清单,简单记录一下自己的看病经历,医生或许很快就会发现15年,30位医生,都诊断肠易激综合征,但治疗无效果,病人状态每况愈下,那么很可能是诊疗方向出了问题。

升级版中的第四项工作是做自己的用药记录。

在我们《看病的智慧》第一期节目中,就说了人一辈子平均要吃上万粒药,不可能做上万次记录。但有个关节点需要提醒:就是重病、慢病和特殊疾病用药一定要做用药记录,另外药物过敏史和不良反应史也一定要记录。

几年前,曾有一位朋友母亲咳嗽不止,反复去看病,还自行乱用抗生素,后来有位呼吸科大夫仔细问诊后,发现是朋友母亲新近换了一种降压药引起的。虽然现在越来越多医生已经意识到某些降压药可能引起咳嗽,但如果就诊时能给医生提供一个用药清单,会协助医生更快找到问题根源。

药物过敏史和不良反应史一定要记录。在《看病的智慧》第40期节目中,我讲过一位同学磺胺过敏威胁生命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后续是我的同学事后回忆,他小时候也有过磺胺过敏的情况,不过年代久了,自己忘了。如果,当年他的家长给他建立的健康档案,记录了他的药物过敏史,那样的情况就可能会避免。

整理是一门学问,整理健康档案为自己为医生都提供了清晰的参考资料。那么看病的时候,我们又应该带着什么资料去求医呢?下期节目和您继续探讨。

欢迎来听听FM订阅。

分享您的故事和经验,帮更多人少走看病就医弯路,做更好的健康决策。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如果觉得《好听·独家丨建好自己的健康档案(寻医问诊才能高效有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