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寻味——湖北公安县美食锅盔

2023-07-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曾在2013年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来到了湖北荆州市的一个公安县,给我留下了难以忘怀却有不知何时才有机会才尝到这么美味的地方小吃——公安锅盔。

走在这陌生的街头,拖着沉重而又孤单的行李,对于我来说工作在哪都一样,因为我都是当是旅游的一种方式,此时只有一个字——饿!街头巷尾充斥着一股未曾闻的香味,只见店家老板拿着一个铁钳子在一个像水缸大小的火炉里取出一个30cm大小金黄的大饼。

我随意点了个牛肉味的,只见另一店员和着一团面粉,熟练手法左搓有拉的一小会功夫就摊开一个大饼模样,问了我是否加辣,加了一点辣椒粉,抹了一点牛肉泥和上面粉,用手把面饼贴在缸的里面,差不都两分钟的功夫又看了一下,细心的和我说,小哥外地来地吧,还一小会就可以了,说话会功夫就拿出来了,用一张油纸包给我,小心烫哦。这店家还是很客气地也很质朴。

饿了就变的狼咽,一口咬下去,哇……皮焦里嫩,好吃!原本是想着填饱下肚子,没曾想吃到了人间美味,看来这一城一小吃的说法确实真的。

翻查过历史提起锅盔的来历,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传说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在位时,朝廷为他俩在奉天县城北的山梁上修建合葬陵墓。当时,建筑陵莫的工程非常浩大,一下子聚集了约两三万能工巧匠和民工。为了施工安全,监工大臣请朝廷用薄铁特制了一种铁盔帽,发给民工们戴在头顶。由于工程要求紧迫,民工越来越多,吃饭成了问题。无奈,监工大臣就直接把面粉发给民工,让他们用头盔烙馍。这样,就解决了吃饭难的问题。

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悉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这一切在三两分钟完成,红案师傅便将面食迅速贴进了炉膛里。大约也不过三两分钟,师傅便用一把专用钳子,轻轻从炉膛里将体积增大近一倍的锅盔取了出来,然后根据客户要求或许会刷上辣椒酱,红红的油辣子看着就让人食欲大增。然后再将锅盔对折一下,用一张纸包着递给食客。这时候的锅盔,外焦里嫩,松软适宜。

一个锅盔5-10块,一般人也就够了。即使是引车卖浆,出力流汗,最多也就只能再来一个。无论是形式还是价格,锅盔都是不折不扣的大众食品。令人奇怪的是,就是在公安本地,稍有档次的餐馆饭店,都没有锅盔的席位,要吃锅盔,并不一定要到简陋的街头巷尾,繁华街道也可以看到锅盔的身影。

记忆里的味道,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了,街边就有一个个摊点,不时飘过来焦香诱人的味道也都是记忆了,各位如果有机会去湖北公安县一定咬去试下这很地道的美食,在别的地方你就不一定能吃到这么美味的小吃了,如果公安县地朋友你们也要多多向大伙推荐下你们的特色,最好能高各地方特色的连锁店,那就更好了。

如果觉得《寻味——湖北公安县美食锅盔》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