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康熙大帝为什么看中小小村庄 建造养老之行宫(并附建王府)

2023-07-1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溧赢原创首发

有一朋友春节来京旅游,我安排在温都水城国际大酒店,在故宫游了一天,回到水城,在水城广场刚一下车,他便说“唉呀,这里这么清静!”

没错,在北京中轴线正北20公里处的温都水城,有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皇城行宫,里面清朝“王爷”的设施一应俱全。走在行宫殿群之间,总有一种神清心静愉悦之感,后来才知道这里原来是“龙脉”所在,风水宝地!环境格局地磁场好、水质柔软甘甜、令心愉悦清净之处即为修道福地。难怪被康熙大帝看上,数次往游,建了这规模宏大的“城外城”。

行宫之处有不少,温都水城(也叫郑家庄、郑各庄、宏福苑)的“行宫”可与别处不同,与王府合建、城墙与护城河兼具、临近京城又有温泉的皇帝行宫与王府,仅此一处,规模之大堪比紫禁城。

其中“行宫大小房屋二百九十间、游廊九十六间、王府之大小房屋一百八十九间,南极庙大小房屋三十间,城楼十间、城门二座、城墙五百九十丈九尺五寸,流水之大沟四条、大小石桥十座、滚水坝一个、井十五眼,修葺土城五百二十四丈,挑挖护城河长六百六十七丈六尺,饭茶房、兵丁住房、铺子房共一千九百七十三间,夯筑土墙五千三百五十丈七尺一寸。”用银二十六万八千七百四十六两八钱九分三厘。修葺土城五百二十四丈,夯筑土墙五千三百五十丈七尺一寸”,总计五千八百七十四丈七尺一寸,约合17600米,折合34华里。北京老城周长约40里。”(《康熙满文朱批奏折》)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康熙下令兴建郑家庄行宫与王府,于六十年(1721年)竣工。

可见规模之大,城内配套设施相当完善,而且城内建筑布局极具特色,水多桥多,不愧为“温都水城”。因为康熙想在这里养老,令胤礽陪伴,胤礽虽两立两废,但却是康熙最爱之子。

说水城是风水宝地,是因为在“龙脉”脊梁上。南自永定门、经紫禁城、到钟鼓楼的子午线即中轴线的延长线上,俗称在龙脊上。南距紫禁城、北距昌平州各约40里,恰好居中。由京师北巡,东南出古北口,西面出居庸关,依西山之怀、畔温榆之水,天地风水极佳。

位于温榆河南岸,有渡河码头。顺流可达通州,与京杭大运河相连;逆流可达沙河巩华城,与昌平、居庸相通。陆路、水路四通八达,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另有温泉,康熙帝尤喜温泉。又因康熙帝晚年患中风,洗浴温泉有益健康。

行宫竣工后,康熙意欲自己入住行宫,让胤入住王府。但康熙因病老未能如愿。胤礽也没有居住王府。雍正帝即位后即封废太子胤礽之子弘皙为理郡王,令其到行宫的王府居住,并派上千名随从、兵丁和门卫驻守。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二十日(公历10月18日),举行了隆重的乔迁仪式。从此,行宫成为理郡王府。

此皇城俗称“平西府”,笔者认为,“平西”与“弘皙”并无关系,因为雍正元年五月(1723年),宗人府奏请雍正:“平西府早已完工,是否将废太子胤礽移往郑家庄。”但雍正未准胤礽居住,而是明谕:“……今弘皙既已封王,令伊率领子弟,于彼居住,甚为妥贴。”奏请(雍正元年五月)与迁居(雍正元年九月二十日)前后相差四个月,也就是说,在弘晳入住之前,此府已称”平西府“,”平“应该与昌”平“有关,”西“或许与”西“山有关,与吴三桂更没有关系。弘晳封王入住,此府便称平西“王府“。 “平西府”、“平西王府“,沿用至今。

乾隆四年(1739年),弘皙被革职圈禁。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乾隆下令郑家庄王府官兵调往福州,眷属同行,平毁王府及兵丁住房。从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始建,到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终止,共计四十六年,这座存在了近半个世纪的皇帝行宫和王府,逐渐荒废,成为历史古迹。

温都水城这块风水宝地,300年前兼具康熙行宫、理亲王府、城墙和护城河的郑家庄皇城;300年后,在清朝王府遗迹的旧址上恢复建造了康熙行宫,再现了非同凡响的皇室尊贵!

如果觉得《康熙大帝为什么看中小小村庄 建造养老之行宫(并附建王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