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双黄连有用吗 通过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原理对比(提示我们正确面对疫情)

2023-07-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5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武汉冠状病毒肺炎,带来了恐慌和焦虑,也带来了漫天谣言。

信息洪流当中,有人善意的分享自己的经验,有人恶意的制造噱头,有人则是趁机满足自己的商业利益。到底什么药能预防和治疗?如何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中药到底能不能帮上忙?如果中药有用,哪些中药能够起作用?

藿香正气、槟榔、金银花、双黄连……接下来还有谁?会不会有人建议吃蝙蝠以毒攻毒?

流窜的信息太多了,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如何进行分辨,顺便看看有什么启示。

01 面对疾病靠科学还是靠信仰?

人类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瘟疫,莫过于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2500万人死于这场灾难,当时欧洲的文化中心——佛罗伦萨,80%的人口染病而死,简直就是人间地狱。

笃信宗教的欧洲人,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于是,虔诚的信徒用带着铁钉的皮鞭和木棍抽打自己,向上帝赎罪。他们还坚信是犹太人把耶稣送上十字架,屠杀犹太人可以赎罪,于是给犹太人捏造了投毒的罪名进行大肆屠杀。

黑死病笼罩的基督徒们相信:病没有好,是因为信仰还不够虔诚!

如果你认同上述观点,下文就不用再看了,你是无敌的。

如果你不认同上述观点,那么你也和我一样,认为靠对神的信仰或者迷信,是无法战胜这种疾病的。面对疫情,我们需要用科学的方法面对,而不是盲目的求神拜佛,或者迷信于那些治百病的“板蓝根”!

P.s. 有中医“学者”认为,黑死病没有在中国泛滥,是因为有中医。这种观点是不对的。黑死病在中国被称作鼠疫,隔三岔五的就会来一场,东亚人种本身对这种疾病的免疫力已经远超欧洲人种;另外,当时蒙古人统治下的中国,因为早期的屠城政策,北方和四川人口稀少,而且黑死病同时期的元朝末年战乱与饥荒遍地,一场鼠疫带来的灾难还不及一次黄河决口;第三点,中国人的卫生习惯,特别是爱洗澡的南方人,要远远好于中世纪一年只洗一次澡的欧洲人,在欧洲,每周都要洗澡的犹太人也几乎不受黑死病影响。远离疾病,讲卫生很重要。

02 什么是科学呢?

既然治病防病靠科学,那到底什么是科学呢?

科学,最根本的属性是“可证伪”。

“可证伪”,即一个理论,能够有机会被证明是错的,这个理论就是科学。科学必须接受质疑,经得起验证。

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上帝是存在的”,这个命题,我们找不到证据来证明他是错的,所以这个理论不是科学,只是一种信仰。

“水是液体”,这个命题,我们可以在标准大气压下低于0摄氏度的时候得到固体的水——冰,所以这个命题是错的,但这个理论可证伪,是科学。进一步完善我们可以得到“水存在气体、液体、固体三种形态”。

“人死后会转世”不是科学,因为我们找不到证明他错误的方法。曾经有人声称能够回忆起自己的前世,如果这个人所说的是真的,那这个理论是科学吗?依然不是,一个样本太少,而且这个理论还是没有给我们质疑他的机会,答案只有死人知道。所以这个理论,只能是一种信仰,信或者不信随便你,反正没人能够反驳。相比之下,“人死后会腐烂”是科学,因为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死而不腐的尸体对这个命题进行“证伪”。

牛顿第一定律“孤立质点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是科学,因为我们可以在实验室当中模拟理想环境,去证明这个观点是否成立。在过去的近300年里,这个命题我们一直都认为是对的,并且在生活当中广泛应用,直到上个世纪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又证明了他是错的。不论对或者错,这个理论都是科学。

03 什么是西药?

西药其实并不限于我们通常认知的化学药物,只要遵循西药的验证方法,就可以成为西药。而西药的验证方法,严格执行了“科学”的评判方法,即“可证伪”。

西药如何验证呢?我们通常称之为“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这个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这个药物是否是无效的。

以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感冒为例,我们来模拟一下西药研发的过程:

首先,确定流行感冒的原因是病毒引起的,让病毒停止繁衍可以阻止疾病(病毒本身寿命不长,阻止其繁衍比杀死病毒本身更有效)。实验室研究发现,抑制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可以阻止病毒继续繁衍,于是将神经氨酸酶作为“靶点”进行药物研制。科学家根据神经氨酸酶的分子结构,找到一种或者几种化合物,在实验室当中拿动物做实验证明他们能够有效抑制病毒繁衍。这个寻找化合物的过程可以是人工合成,也可以是从植物、矿物当中提取。经过筛选,最终选定了奥司他韦(实际上是扎那米韦,奥司他韦是后期改进型)。

然后,药物试验进入前期临床阶段(一期、二期),先要找个别(几十个上百个)的病人,确定是否有毒,多长时间能够完全从人体代谢出去。以确保药物不会给人造成额外伤害,遇到伤害可以及时止损。

在确定药物没有致命毒性之后,开始正式进入“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即通常所说的临床三期。要选至少上千例病人,国际化药物需要多国家多人种(大样本);一半给他们吃药物,另一半给他们吃淀粉(随机对照);医生不知道病人吃的究竟是药物还是淀粉,病人都以为自己吃的是药物(双盲,避免人为的心理暗示干扰);最后拿试验的结果进行对照,如果药物的作用明显好于淀粉,比如药物80%有效,淀粉50%有效(对照),则可以确定疗效来自于药物而不是心理暗示。

在这个过程当中,还要严格记录药物带来的各种副作用,以及副作用产生的概率。

P.s. 在历来双盲试验的过程中,对照物(通常是毫无治疗作用的淀粉)的有效率都不会是零,大部分还很高,有的甚至超过受试的药物。说明心理暗示在人的疾病康复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

04 什么是中药?

中药来自于我们古代的生活实践,我们的祖先,在面对疾病挑战的时候,发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尝试了各种植物,总结出来了一套疾病康复的理论。

和西药相比,中药缺少明确的“靶点”,即中药不会针对某一个特定的致病因素进行治疗。更多的是综合调动人体自己的免疫系统进行治疗。

中药和西药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西药理论对中药的药方并不排斥,只要中药也能通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就一样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药物在西方国家上市销售。

有没有中药通过了“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呢?没有,一个都没有。

曾经有一个中药——“复方丹参滴丸”——进行过双盲试验尝试,二十多年过去了,企业最后给出的通报是“将来会再试一次”。我也不能说它最终试验结果是跟淀粉一样甚至不如淀粉,毕竟我没有看到FDA的数据结果。但如果真的证明有效,企业历时二十年,花费数十亿做完试验,难道不要赶紧去海外上市赚钱?何必“再战”?

“青蒿素”是不是中药?有人因为青蒿素为中药骄傲的不得了。但其实青蒿素是一个从古书获得灵感,严格遵循西药理论诞生的“西药”,跟阿司匹林的产生过程差不多。

中药治疗疟疾的处方有2000多种,青蒿(黄花蒿)可以治疗疟疾只是存在于古籍的记录当中,在历史上一直都没有被实际应用。屠呦呦也不只是简单的把青蒿拿来就用,而是不断试验,测试毒性,分离杂质、提纯有效物质,最终提取出双氢青蒿素这一化学成分,并且不断更新和完善。更为重要的是,各个药厂投入商用的青蒿素,都经过了严格的“大样本随机双盲试验”。

“青蒿素”不是中药。

“青蒿素”只有一个从黄花蒿中提取出来并加工改进的化学成分,而普通的中药,都包含数种植物,成千上万的化学成分。不是说成分多了就不是药,而是,成千上万种成分,总有一种有效,这效果很可能是蒙的。

当年禽流感来袭,奥司他韦卖断货的时候,曾经有媒体报道,奥司他韦合成过程中的起始成分——莽草酸——提取自八角,因此八角可以替代奥司他韦治疗病毒性流感,造成八角被哄抢。但事实上,莽草酸在所有的高等植物当中都存在,而且最终合成的奥司他韦已经和“莽草酸”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八角和奥司他韦的差别,跟八角和氧气差不多,八角中含有水,水可以分离出氧气,如果八角可以替代奥司他韦,那么缺氧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把八角磨成粉末当氧气来吸呢?

一个中药方,包含几种甚至几十种植物,组成的化学成分有成千上万种。到底是哪一种或者哪几种成分组合在一起起作用?还有什么其他的条件会限制这些化学成分起作用?(比如青蒿素必须在低温环境下起作用),副作用和治疗效果哪一个更强?经过“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验证后,效果是否会比淀粉要强?这些我们都无法确定。

所以,中药无法验证是否有效,中药不是科学,更像是一种信仰。

我们前面讲了,心理暗示对疾病的康复也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尽管中药是否有效我们无法验证,但如果你坚信它有效,它就会对你的康复有帮助。

双黄连有效吗?只要你信,它就会有一定概率的治疗效果!

同理可证,买一瓶可乐,只要我坚信它可以治愈我的疾病,喝下去,它也会有一定概率的治疗效果。

心中有良方,万物皆可入药!

面对冠状病毒,相比双黄连,我们更需要的是信心和决心!

如果觉得《双黄连有用吗 通过中药和西药的作用原理对比(提示我们正确面对疫情)》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