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奉天靖难全过程

2023-08-14 分类:百科

TIPS:本文共有 810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2 分钟。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朱棣进入南京后,大肆杀戮曾为朱允炆出谋划策及不肯降附的文臣武将。齐泰、黄子澄、景清等先后被杀,方孝孺更是被诛十族,造成空前的惨案。靖难之役给明初刚刚得到恢复的社会经济又带来不小的破坏,尤其是战争剧烈的地区,所受的破坏更大,形成“淮以北鞠为茂草”的情况。

奉天靖难全过程

奉天靖难

根据《明史》记载,1398年,朱元璋死后,新继位的建文帝觉得诸位皇叔的权力过重,决定采纳大臣齐泰、黄子澄的建议进行削藩,以统一军事,仅用不到 一年的时间,解除了周、湘、 齐、代、喉五王。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当建文帝准备削夺燕王时,燕王朱棣便举兵反叛。初五,燕王召集将士,誓师起兵,以“清君侧”、“诛奸臣”为名,自称“奉天靖难”。“奉天”。“靖”指平息,扫平,清除。“靖难”代表平定祸乱,平息战乱,扫平奸臣的意思。

朱棣以“清君侧”为名,攻陷都城,建文帝失踪,皇位易主。朱棣所借“清君侧”之名被其自称为“奉天靖难”。

如果觉得《奉天靖难全过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