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什么,科学养生怎么做?

2021-12-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冬至的到来,一是说明太阳黄经达270度,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二是说明我国正式进入传统的九九寒冬。

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是源于医生张仲景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张仲景返乡时正值冬季,看到白河两岸的百姓面黄肌瘦,不少人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张仲景就用面皮包上一些祛寒的食材和药材(羊肉、胡椒等),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医治病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这个方子叫做“祛寒娇耳汤”。后来人们过新年的时候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称作娇耳,也叫“饺子”或“扁食”。

冬至吃饺子,既是习俗,也是提醒人们冬补养生。进入数九寒冬,除了吃饱穿暖、增加睡眠之外,还有这些养生防病的重点,5个字简单易记,做到即可:

第一、养

首先是要养心:要养善良、宽厚之心,心底宽广自无忧。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避免长期身心“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其次是养肾,冬季应顺应自然收藏之势,注意休息,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第二、补

俗话说“冬日进补,来年打虎”。冬季气候寒冷,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因此冬季进补非常有必要。冬补的食物应当以温热性为宜,有助于保护人体的阳气。

1、温热的肉食: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雀肉、虾肉、蛇肉等。

2、蔬菜:黄豆、蚕豆、胡萝卜、葱、蒜、椒、韭菜、芥菜、油菜、香菜、胡椒等。

3、水果:适宜吃生津止渴、润喉去燥的水果,如梨、甘蔗、苹果、桔子、香蕉、山楂、栗子、大枣、杏脯、荔枝、橘子、柚子等。

4、菜肴:十全大补汤、乌鸡白凤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参杞羊头、芝麻兔、核桃仁炒韭菜等。

第三、藏

寒冷冬季是人体吸收营养、贮藏精华、增强体质的最佳时机,冬令之际养生关键在于“藏”。

生活起居要规律、避寒保暖,保护人的阳气---藏阳气;饮食要注意多温少寒--藏能量和热量;补肾助阳---藏肾气,肾是贮藏营养精华的脏器,肾为先天之本,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衰老和衰老进程。因此,养生学家一直把养肾护精作为抗衰老的重要措施。冬令养生进补养肾护精,有利于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晒太阳,也能补充人体的阳气。但需要注意的是,晒背部才有助于补阳,因为背部是人体督脉所在,中医认为督脉是人体的阳经,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可以在中午找一个向阳的窗边晒晒后背,全身都会很温暖。

第四、泡

冬季睡前热水泡脚,既解乏又有助于睡眠。人体的足部穴位很多,用热水浸泡,能够舒筋活络,加速血液循环,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有冻疮、足部静脉曲张病史的人,可以在热水中加些药材,如红花、当归、川断等,对活血补肾、防止冬天皮肤干燥、脚部皲裂具有不错的效果。

第五、暖

人体的腹部是五脏六腑聚集之地。脾胃、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子宫等脏腑皆处于腹部,如果腹部经络不通,温度过低,就会影响脏腑机能。

而我们的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人体连接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从“神阙穴”进入的“寒湿气”容易存积在我们盆腔,特别是女性,当盆腔内的“寒湿气”重时,就容易引起妇科各种疾病,比如:妇科炎症、月经不调、经血不畅、痛经、血块、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不育症等”。

因此,重视腹部保暖非常重要,一定不能忽视!

总之,冬至过后是一年中最为寒冷的时期,此时要重视对身体的调养保养,从以上五个重要的方面入手,把脏腑器官的机能养好,把免疫力巩固好,做到冬季不生病,来春更有精气神!

如果觉得《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什么,科学养生怎么做?》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