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探索孟子养气的方法 丰富现代养生理论

2021-12-1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59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依旧是大常旧文。共勉。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尚知义,以其外之也。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无助长也。……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孟子浩然之气的取得,取决于他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信念,“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曲。” 坚持正义,持续不断地培养,而不加伤害,不退转,最终与天地间的浩然之气融为一体。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浩然之气的取得还要配合义与道;如果不是这样,浩然之气就枯萎了。那么义与道在那里呢?不在心外,就在心中。孟子要求人们向心内求,他说:“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就是说,仁义礼智之德并不是外界给予我们的,而是我们心中天生固有的,只是人们不去思考、领悟罢了。所以我说,追求就可以得到,不追求就失去了。怎样理解“道”呢?《中庸》中是这样讲的:“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把道比做月亮,人心比如成水,人的天赋之性就如同水中之月,一切的水中之月都是由天上的月亮所统摄;就象知水中之月即知天上之月一样,知人的天赋之性就是知天理,就是得道;所以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领会了义与道的要义,在行为上要坚持正义,不做违背道义的事,从而存其心,养其性,这样浩然之气就会渐渐充实。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浩然之气的取得,要靠正确的思想行为的积累,而不是偶然的正确思想行为就能取得。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我故曰告子未尚知义,以其外之也。”只要做了有愧于心的事,这种气就会疲萎。所以我说告子不曾懂得什么是义,因为他把义看成心外之物。

“必有事焉而勿正”一定要培养它,不能整天无所事事,那样浩然之气不能自来;但也不必有心做作;那么应当怎样做?孟子要求人们要有忧患意识,要有知耻之心,要寡欲,要随遇而安,更重要的是要格君心之非;格君心之非就是慎独的工夫,“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要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持续不断培养浩然之气。孔子说:“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就是说君子之所以不能被人赶上,正是在于人所看不到的地方,没有邪思妄想。

“心勿忘,无助长也。” 这是要求修炼的人,不仅要有较高的悟性,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心态;但不要犯揠苗助长的错误。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普天之下的修行人,不犯揠苗助长错误的人很少,认为学习传统文化没有益处,而放弃不学的人,是不耕耘的人;知道学习传统文化的益处,而又过于执着的人,是揠苗助长的人。揠苗助长者不但没有益处,反而受到危害。

孔子曾遗憾地说:“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中庸》)孔子所担忧的事,今天仍然存在,不信者不修,任其心田荒芜,不去耕耘,终不能有收获;有些人相信有修身养性之事,但避事取静,执于住守,劳于控制,甚至逃世、厌世,结果枯木死灰之意多,大地回春之意少,其气冷,其息沉,本想上天堂,却堕入地狱。孔子说:“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广大民众健康意识与健康需求不断增长,各种养生方法不断涌现;然而,这些养生方法中,多注重养形,不注重养神,这是本末倒置。

孟子是一位深得儒家养生心法的人,是继孔子之后的儒学集大成者,被称为“亚圣”,他很好地继承了儒学思想,并使儒学思想更加丰富和完善。孟子善于培养浩然之气的养生心法,值得现代人借鉴。现代人不肯学,不肯做,主要是信心不足;只要有信心,有恒心,就会有效果。

如果觉得《探索孟子养气的方法 丰富现代养生理论》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