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秋分养生宝典

2021-12-30 分类:养生资讯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好穿棉”,秋分到了,意味着正式进入秋季。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当天日夜时间均等,而后夜愈长日愈短。全国大部分地方气温下降快速而明显。凉风习习、碧空澄澈、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是秋分的标志性景色。

一、秋分习俗

在秋分这天,不少地方流行着这样一个习俗,那就是吃秋菜、喝秋汤。“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

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日“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二、秋分饮食

在饮食调养上,要尽量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甘润的果蔬。同时多喝水,吃清润温润的食物,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阴生津的作用。

1、银耳杏仁粥

滋阴润肺、止咳平喘

准备粳米100克、水发银耳30克、杏仁10克、冰糖适量(约为一人一天的量;糖尿病人食用,冰糖要少放或不放)。

把粳米淘洗干净;水发银耳择洗干净。锅中放入粳米、银耳和杏仁,加适量水煮沸,撇去浮沫,改小火煮30分钟,放入冰糖,继续煮5分钟即成。

三、秋分养生

『三防』免伤身

1.防秋凉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秋分开始天气转凉。夜越深,寒气越重,也更易侵入体内,一定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防止寒气入体,埋下健康隐患。秋分早晚温差大,幅度甚至高于10℃以上,应注意及时添加衣物。

2.防秋乏

秋分来临,更应该多运动,尤其是做伸展运动,加强血液循环,舒展身体、收敛心神,防止劳累疲乏。但早晚天冷,尽量选择在室内运动。

3.防悲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万物枯败,一片昏黄,易使情绪受到消极影响,产生”’悲秋”情绪。可多穿艳丽色彩的衣服、多晒太阳,多补充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都有助于改善情绪。

『三果』益身心

1、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之功效。

2、苹果性平、味甘,是健脾开胃的良品。粗纤维含量高的苹果含有苹果酸和鞣酸等,有收敛止泻的作用。

3、柿子:

柿子性寒,味甘、涩,鲜柿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及矿物质,仅次于柑橘,而高于梨和苹果(有胃病者要少吃)。

『三穴』强肺气

1、揉迎香穴:

秋季鼻粘膜易敏感,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等过敏症状。此时,按揉迎香穴可以通畅鼻窍,增强呼吸系统的抗病能力。

方法:用一点润肤乳,拿手的大鱼际摩擦迎香到上迎香之间的位置,要稍微快一点,但是力量不要太往里压,用不了一分钟的时间,局部就会有热的感觉,鼻窍不通畅,或者发痒打喷嚏的情况就能缓解了。

每天做3-5分钟,可以预防感冒,缓解鼻炎症状,还可以提升脾胃之气。

2、擦大椎穴:

它是人体诸阳汇聚的地方,处于阳中之阳位,所以它能够帮助所有阳经的防御功能振奋起来。

方法:可以用双手掌心互擦,擦得很热很热的时候,捂在自己的大椎穴上。

3、点按中府穴:

中府穴在锁骨下窝凹陷,再往下大概有一拇指宽的位置。

这个穴位是手太阴肺经的穴位,主治肺脏的病,对于有慢性病史的人,在没诱发的时候,按揉此穴可提高肺的防御力和抵抗力。

方法:点按。

秋分养生关键“外御寒、内润燥”

顺应气候变化,保持人体内的阴阳平衡,避让秋天的肃杀之气。

外防风寒

秋分过后寒气渐重,昼夜温差很大。

为免受风寒,早晚要适当增减衣物,更应适时加衣御寒。

保护好以下三个部位,这个秋天不受寒。

1、头不受寒

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气温骤降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弹性降低。

血管外周阻力增加,进而血压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

寒冷的刺激可能增加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使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的形成。

因此,有心脑血管病史的患者,在这个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

夜间睡觉应关好门窗,不要让冷风吹到头面部。

晨起先将掌心搓热,再以掌心摩挲额头与两颊,有助于抵御寒气侵袭。

待彻底清醒后,用自来水洗脸,以便更好地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

2、脚不受寒

天气逐渐变冷,风湿病、“老寒腿”又成了常见病。

俗话说:“寒从脚下起。”

中医认为,全身的脏腑经络自足底相连。

寒袭经络者手足冰冷、腿脚关节失灵,甚至会出现抽筋麻痹等现象。

因此,防治这些病症,必须要做到足部保暖。

尤其是老年人,秋天袜子要穿好,膝关节有问题的,还可以戴上一副护膝。

睡前用热水泡脚,能达到暖身驱寒的功效,同时也有助于提升睡眠质量。

泡完脚后,将足心搓至发热,对保养肾气很有帮助。

3、肠不受寒

《黄帝内经》里讲:“肺与大肠相表里。”

秋分着凉不仅会伤肺,还会进一步伤及胃肠,出现泄泻劳倦等症状。

腹部是最怕凉的,一旦受凉容易出现腹痛、腹泻,阳虚的人表现尤其明显。

而体型偏瘦的人,通常肠胃壁较薄,在气温变化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胃肠痉挛。

轻者导致胃痛和消化不良,重者则可能产生呕吐和腹泻等情况。

因此,肠胃保暖显得尤为重要。

不要舍不得换下夏天单薄的衣物,更应少吃生冷食物,多吃熟食和暖食,

尤其一早一晚,不要吃水果或喝凉水,避免肠胃受到过度刺激。

晚上睡觉时可换上薄被,注意盖好肚脐,保护肠胃不受寒。

4、内润秋燥

干燥,是秋天的基调。

而秋分的“燥”,不同于刚立秋时的“温燥”。

此时气候偏凉,寒与燥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复合的邪气,我们称之为“凉燥”。

人体五脏中,肺对应秋,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

燥邪之气极易在秋天侵犯人体,调养不当就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皲裂等秋燥症状。

在干燥的秋季里,从饮食、居处两方面入手,让身体“滋润”起来。

a、饮食之润

秋分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主题。

需要“养阴液,润肺燥”,让身体“滋润度秋”。

少食损伤阴精的辛辣食物,多食用滋补柔润的食物。

蔬菜类:南瓜、莲藕、萝卜;

水果类:荸荠、枇杷、乌梅;

五谷类:薏米、芝麻、核桃;

肉食类:猪肉、鸭肉、乌鸡。

需注意,梨是秋季很好的水果,适当吃一些有润燥的作用。

然而梨性偏寒,用于早秋“温燥”较为适宜,但不适合对付“凉燥”。

立秋吃梨,宜搭配银耳、百合等温润食材,煮熟后食用。

b、居处之润

立秋以来,早晚温差逐渐增大,空气湿度却不断降低。

很多人都会感到口唇干燥、舌干少津,甚至皮肤干燥开裂。

这是由于凉燥之邪,不仅从从口鼻而入,也从皮毛而入。

环境湿度过低是,喝多少水也不管用。

此时可以开加湿器,但要注意对加湿器定期清洗。

避免加湿器内滋生出细菌、霉菌,妨碍人体健康。

如果觉得《秋分养生宝典》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