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话养生

2022-01-0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6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它包括《素问》和《灵枢》两部,每部各有八十一篇文章,内容非常丰富。明朝末年华亭人李念莪选择了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分为:道生,阴阳,色诊,脉诊,藏象,经络,治则,病能等八篇取名为《内经知要》作为研究医学的入门本子。《黄帝内经》中的养生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长寿之道相结合,深刻阐述了中医学中有关长寿的理论,从饮食、运动、心理、情志、起居等方面入手,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养生原则与具体方法。下面是《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关于人类在四季养生的一些理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春天三个月是生发的季节,也是一年的开始,好像天地从此再生,万物都有发展的现象,人们要适应这个环境,早一些起床,晚一些睡觉,在庭院里散散步,同时把头发散开,衣服上的带子也要放宽,让身心感到舒畅快乐,还要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有生命的东西不要乱杀,别人不愿意给的东西不要硬夺,别人赏给的东西要好好珍惜。这是调养生气的方法若不这样做,对人体的肝脏是非常不利的,到夏天炎热的时候,就会发生寒性疾病,承受夏天的长气,是得不偿失的。

二,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夏天三个月是繁荣的季节,天地交泰,云腾致雨草木都在开花结果,应该晚睡早起,不要厌恶天长,心太也要平稳,不要生怒气,适应夏天的阳光,让精神充实饱满,并使腠理宣通,卫气疏泄,使人心舒畅向外,如同所喜欢的东西在外界。这是与夏季相应的保养“长气”的道理,如果违背了这个道理,内伤心脏,到了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供给秋天收养的精力就少了,冬天就会得重病。

三,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天三个月是从容平定的季节,天气渐寒,地气清肃,此时人们应该早睡早起,闻鸡起床,精神内守不急不躁,使秋天肃杀之气得以平和,意志不外越,从而使得肺气清平。这是与秋季相适应的保养方法,如果与之相违背,肺气则会受伤,到了冬天就会变生腹泻完谷不化的疾病,供给冬季闭藏的精气就少了。

四,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季3个月,是万物潜伏的季节。此时水结成冰,地冻开裂,这时节,人们不要扰乱阳气,要早睡晚起,早晨等待太阳升起后而起床,使精神内守伏藏而不外露,保持若有所得的心态,还要避免寒气侵袭,保持温暖,但不要过热而致皮肤开泄出汗,以致阳气频繁耗伤。这是与冬气相适应的保养藏蓄的道理,若违背这一原则,就会伤及肾气,到了春天,就会得痿厥一类的疾病,供给春季发生的精气也就少了。

上面所说的适应四时的气候来调养人身的精神,故称四气调神,还指出了不调神所引起的病症。春三月是指农历节气立春到谷雨节气末,不是我们习惯上的正月,二月,三月。夏三月是立夏到大暑末。秋三月是立秋到霜降末。冬三月是指立冬到大寒末。很明显,先把四时计划分来观察客观存在的现象,寻求不同的性质,定出生,长,收,藏做为养生的法则,所谓春主发陈,就是生气,夏主蕃秀,就是长气,秋主容平,就是收气,冬主闭藏,就是藏气,养生的要求和目的,要把人身的精神符合四时主要性质。随时应变。由于古人重神不重形,所以在四时主注重性质,在人身就注重精神。

这种观点,既然适应了环境,还利用环境来加强本身的体力,更帮助在治疗上解决了不少问题。例如:夏天贪凉不出汗,多吃生冷的东西,到秋凉时,容易发生吐泻等胃肠病。同样若冬天多吃辛辣的东西1,到春天容易感染急病,热性病等。跟显然的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以老年人最多,常发于秋冬两季,就是因为本身阳虚,更受不了阳气萧索的季节,到春天,气候转暖,就渐渐平复了。这是养生与治病相结合的地方。

不知你对此文章是否感兴趣,若感兴趣请点赞,欢迎点评,关注。

如果觉得《《黄帝内经》:“四季调神大论”话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