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十二时辰,你了解吗?

2022-01-08 分类:养生资讯

中医:记住12时辰对应的‘’五脏六腑“

1、辰时07:00—09:00

辰时,足阳明胃经,血气流注于胃。

阳明经是多气多血之经,此时人体的胃肠消化吸收最强,是营养能输送到各器官滋养脏腑的最佳时刻,这时吃早餐,胃的运化能力最强,也是阳气生发的时候,吃早餐为最补。

2、巳时,09:00—11:00

巳时,足太阴脾经,血气流注于脾脏巳时,

脾经当令,此时宜补水润胃助运化。脾才能发挥它的运化作用。而为了使胃更好地行使职能,巳时要适当补充水分,加上一些运动或工作,才能把富有营养的食物精华和津液输送到其他脏腑和器官。

3、午时,11:00—13:00

午时,手少阴心经,气血流注于心。

心经当令,此时宜睡午觉养精,这是因为午时则阴生,是天地气机的转换点,是人体气血阴阳交替转换的一个临界点。以人体气的变化来说,阳气是从半夜子时开始生,午时阳气最亢盛,午时过后则阴气渐盛,子时阴气最为旺盛。动养阳,静养阴,所以此时宜静养,可以静卧闭目养神或小睡一会儿。建议休息30分钟。

相反,若午时不休息,会耗伤心气,容易出现头晕、心悸心慌、胸闷胸痛、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

4、未时13:00—15:00

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气血流注于小肠。

小肠经当令。这个时候人体常常出现口干的症状,尤其在午睡后。这是因为小肠是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水谷的精微部分经小肠吸收后转输身体各处;而代谢废物下注大肠,部分水液泌入膀胱,成为大小便排出体外,这些都需要消耗津液。所以,此时适当喝杯温水可以补充水液,可以达到养生的目的。

5、申时15:00—17:00

申时,足太阳膀胱经,血气流注于膀胱。少用脑多排毒。

申时指下午3~5点,此时太阳西移,自然界阳气下沉,即将潜伏,人体气机处于“内收”和“下纳”的趋势。此时,要顺应天时变化,做到“劳而不乏”“劳逸结合”,故应当避免过度用脑耗神,不宜一直处于凝神专注状态,可以适当喝些茶水排毒。

6、酉时17:00—19:00

酉时,足少阴肾经,血气流注于肾。肾乃先天之本,肾经是人体协调阴阳能量的经脉,也是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主要经络,此时不宜过劳。

肾经当令。此时是预防肾病的最佳时期、也是肾虚者补肾的最好时机。而养肾补肾的简单方法之一就是按压涌泉穴。适当喝温水。

7、戌时19:00—21:00

戌时,手厥阴心包经,血气流至心包经。在中医来说,心包经主泻、主血。

心包经当令,我们每天晚上7—9没事儿的时候就可以坐在沙发上或躺在床上拨心包经,这样做既是养生保健,还是消除失眠的好方法。

8、亥时21:00—23:00

亥时,手少阳三焦经,气血流至三焦经。三焦经掌管人体诸气通往各脏腑,是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

为三焦经当令。传统中医认为亥时三焦经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诸气、通调水道的作用,亥时三焦通百脉,不通就会生病。人如果在亥时睡眠,百脉就会得到休养生息,对身体十分有益。

9、子时23:00—01:00

子时,足少阳胆经,血气流注于胆。

此时天地磁场最强,胆经会引导人体阳气下降,是身体进入休养及修复的开端;熬夜会致胆火上逆,引发失眠、头痛、忧愁易思等多种神经症状,因此宜多休养。

10,丑时01:00—03:00

丑时,足厥阴肝经,血气流注于肝。

本经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且由于肝胆互为表里,相互影响,休息才能使血回流滋养肝,否则就不利肝脏排毒功能。肝经具有调节全身的血液疏导全身,使气血调和,宜在精神愉快下入眠,以免过度压抑致气血不畅。

11,寅时03:00—05:00

寅时,手太阴肺经,血气流注于肺。你是在睡眠中度过。在深度呼吸中养肺。

10、卯时05:00—07:00

卯时,手阳明大肠经,血气流注于大肠。

卯时是指早晨5~7时,此时是日出的时辰,阴气逐渐消退,旭日东升,万物开始活动。从中医角度上讲,卯时是人们从熟睡中醒来的重要时刻,这时人体是大肠经当令,大肠经与大肠、肺等脏腑相连,肩负传送食物、吸收糟粕水分、变为粪便排出体外的职责。因此,卯时养生,要起床排便,只有按时起床,养成良好习惯,才有助于维持人体代谢的正常状态。

如果觉得《养生十二时辰,你了解吗?》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