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清明时节的风俗与养生

2022-01-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119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清明三月节,源自上古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有自然人文内涵,扫墓祭祖与踏青野游是其两大礼俗,有弘扬孝道亲情和唤醒共同记忆的作用,可增强家族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体现了先祖们追求天人合一顺应天时的生存智慧。淮南子天文训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即清爽明净之风谓清明。交节于公历4月5日前后。为五大传统节日之一,己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鹌,三候虹始见。

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清明墓祭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清明风俗有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以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以亲近自然,经历代演变,清明节在唐宋期融汇了寒食节的习俗,并与地域民俗融为一体。传说寒食节是为纪念春秋时代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的,春秋时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吃寒食,这只流传于中原一带,后来逐渐增加了祭扫、秋千和蹴鞠斗鸡等风俗,原因是北方仲春季节,气候干燥易引火灾,古人往往要把上一年传下来的火种全部熄灭即是禁火,然后重新钻燧取新火即改火,人们须备熟食以冷食度日,宋元时期,清明节逐渐取代寒食节。

清明植树据说发端于戴柳插柳的风俗,传说有三,一为了纪念耕作祖师神农氏,后因柳树的生命力强,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二说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折柳戴头以示怀念;三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辟邪。清明祭祀主要是墓祭庙祭。关于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故事,相传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无力前行,因找不着吃万分焦急,随臣介子推走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成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恢复精神后,发现肉是介子推的,感动的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即晋文公,他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而唯独忘了介子推,尽管很多人鸣不平劝其讨赏,然而,他很鄙视争功讨赏的行为,后来同母亲悄悄到绵山去隐居。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然而绵山路险树木茂密,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火熄后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装殓时在树洞里发现血书,写有“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了纪念,晋文公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来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时,发现老柳树又复活了,便赐为清明柳晓谕天下,于是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之际肝气旺盛,过旺则影响我脾胃,妨碍消化吸收,易造成情绪失调和气血不畅而引发疾病,此时也是高血压和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期。因而凡是耗损或阻碍阳气升发的情况都应该避免,阳气升发一般指脾胃的运动收缩,要注意饮食适度,以保护脾胃的正常功能,饮食宜温,多食蔬菜水果和韭菜等时令,以及地瓜白菜和萝卜芋头等温胃祛湿食物,可多食用荠菜菠菜和山药等护肝养肺的食品。

如果觉得《清明时节的风俗与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