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专访丨刘希彦:这个时代的养生要做减法(下)

2022-01-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0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本期嘉宾:刘希彦

这是归心第60位专访嘉宾

刘希彦

传统文化学者、作家、古琴研习者

作品:《医心贴》《大医至简》

《头问道——刘希彦解读红楼梦》

上篇:刘希彦 I 生命不该被定义

今天为您推送下篇

丨对话 丨

问丨张涵予

刘丨刘希彦

2

经典会教你做选择、找到路

问:为什么以剧场的形式来讲诗词?出发点是什么?

刘:我讲了很多年传统文化的课了,我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样更好地去讲传统文化。在这个时代,对于普通听众而言,直接讲经典比如《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有些太突然了。经典的基本立论是这个世界是虚幻的,这个世界你要放下。如果以前没接触过的话,听到这些会害怕的。

所以为什么古人很重视诗教?教育分两种,一种是教人,一种是化人。什么叫化人?比方说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她就是化人,她知道儿子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东西最可靠。而道理是随时有可能会被推翻的。

孔子也很重视诗教,“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他很重视诗教和乐教,这些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小时候听过的流行歌,看过的电影,就形成了我们这一生的气质和观念,这就是化。所以我说“以文化人”。

诗歌居于两者之间,诗歌是一个极度感性、极度艺术、极度心性的一个东西,同时它又有文字,又可以传递道理。这样就可以把儒、释、道、老庄都可以串起来,把讲堂变成一个有艺术有视觉有感受的地方。

问:那您平时会写诗吗?

刘:几乎不写,写过散文、小说,写文学评论,但是唯独不写诗,尝试过一两次不是很好。古人写的很好了,大家都有诗读了,你为什么还去写?读诗多开心,我更愿意做一个听众,做一个读者。

所以我很佩服古人,古人写一个东西它叫“文章千古事”。为什么叫“文章千古事”?是因为这个事情没有人做过,所以我做,有人做过我就不做。孔子万世之师表,那么有才能的圣贤,但是你看他述而不作。他认为他讲的这些道理,古人都讲完了,《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只需要编订就好了,他就成为一个编订者。

讲群雄逐鹿有《三国演义》,谈江湖有《水浒传》,到了曹雪芹,唯有一个情字还无人写,所以写一部《红楼梦》论尽天下之情。

来自《石头问道》插图

今天不是,今天是你写这个很好,我也来写一个,这不是真正的文章千古事,这不是真正的文人,可以说是文商,用文学来做商业的人。

问:我记得您讲中医好像也说到,完全遵循经方,不需要自己再怎么去填什么发挥什么,也是这种一脉相承的想法。

刘:是的。如果你认为你超过了张仲景,那就提一个新的见解,如果说你没有超过张仲景,你老老实实的去理解和传播好他的见解。现在就是有太多的人他会又去创立了一个见解,又发现了一个什么见解。

问:我听到很多人对您治病的能力都是非常赞叹,而且您还是半路出家自学中医的。学习有秘诀吗?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大家?

刘:我自己一开始也不懂,后来自己学完了之后才得出来的一个结论,就是先治无用之学,再治有用之学,或者说先学经典,再学具体的方法。如果说经历能重来,可能我还会学得更快。

《大学》《中庸》《老子》《庄子》,这都是经典。这些经典是关于世间的本质规律,它会教你做选择,能让你找到路。比方说我们学一个东西,任何一个道理你问三个人,三个人能讲出三种见解。哪怕是关于找工作、要不要结婚,道理都多得不知道有多少,那你怎么去看待这些道理?

所以我们只是迷失在知识的海洋当中,学了一生也就是从A跳到B再跳到C,换来换去而已。最后你如何选择,你该怎样走那条路?选择是最难的,做不难,我们不就是老选错嘛。

怎么选择、怎么认知,这个就是经典在讲的。接触经典的人,说少也不少,但是生起确信很难,这叫“信根”。很多人是听了,但落到事情的时候,他不敢确信。老子说“无为”,大家讲无为都讲得很有见地,可一落到具体的事情,一个比一个有为,一样很执着,不敢“放下”。

所以我的经验是:我听了便信了,信了便去做。人生很短,我没有时间去试错啊,也没有必要试错。一个事情我不知道是对还是错,我选择相信老子,我选择相信孔子。那我为什么要相信一个心灵鸡汤呢?对吧?这个时代不缺知识,需要有智慧

问:智慧是什么?

刘:智慧就从经典里面来,智慧就是告诉你这个世上什么才是真正的路。走到山顶真的再难也没有多难,唐玄奘走到印度再难也没有多难,就怕他碰到了女儿国,就怕他走到半路上又说咱们还是回去。回到长安两三年后又说咱还是再去吧。走到波斯国说做生意挺好的,在波斯经商多年,最后想还是要去印度......这才可怕。经典就是告诉你怎么取舍,你该走什么路。

3

人为什么没有智慧?

问:对您来说,您过去这些年做的最难的一个决定或者最大的一个决定是什么?

刘:我从来没有做过难做的或者重大的决定,这不是唱高调,因为在我的概念里面没有重大的事情

因为我们虚构了一个“好”,所以一定要选择一个最好的,那就难了。到底是在北京还是在上海?到底是干这份工作还是干那份工作?到底要不要开一家公司...那太难了,为什么?因为你虚构了一个好,你怕自己做错,最后发现你又分辨不出来。事实上就是分辨不出来,没有好坏,你告诉我什么是好坏,难道在小县城活一辈子就一定坏?在北上广就一定幸福了?

一件事有好就有坏,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还要去做决定?你为什么还要觉得决定难?你顺应本心不就好了吗?因为世界的事情是公平的,是人心造成了不平。

很多人说你为什么要放弃中医?没有,只是因为在这个阶段我只能做好(讲诗词)这一件事而已,如此我便要有取舍。但是这个取舍不是为了取舍,不是为了一个好去取舍,只是我分不出来,我只是一个肉身凡胎。

问:所以比如说号脉发现气不顺,不顺可能就是有很多的这种定义障碍,就是把自己给捆绑起来了是吧?

刘:应该说人为什么没有智慧,就是因为我们给自己灌输了太多的定义。我们明明感觉这个人很适合我,但是我有很多定义,我要找一个1米8的,我要找一个高学历的,他是很好,但他不符合这些标准,怎么办?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我们为什么总是会做错事的原因。

中国文化有一个特别好的好处,比方说他会崇拜建立功业的尧舜禹,但是尧舜禹和一个隐士一个无为的人在一起对话的时候,中国人的道德观念会倾向于隐士和无为的人。发现这一点了吗?

问:哦?

刘:当一个隐士和哪怕孔子对话的时候,我们的文化一定倾向于支持隐士,而不是支持孔子,为什么?就是中国人没有标准答案。中国人从来不推标准答案的东西,那是伤害。

所以有一个孔子就一定有一个庄子,而庄子总是嘲笑孔子。中国人再崇拜孔子,中国人再给孔子定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但是一定允许庄子的存在。多么伟大的文化!看明白这一点就知道了中国文化是什么。

它是一个人性的文化,它是一个真正尊重生命的文化,它是一个尊重自然的文化,而不是一个推行标准的文化,不是一个打压异己的文化。

所以现在讲到中国文化道德文章违背人性,那都是中国文化被扭曲了之后,形成了我们对它的一种误解。所以我们要回到中国文化原本有的样子,这就是我们现在讲文化和经典的意义之所在。

问:我记得一位朋友提到一个问题,他说中国人讲修行,总会落在很务实的层面,比如怎样活得更久活得更好,修养这个身体,而印度人谈修行,会落在弃世、舍离和空的层面,您的看法是这样吗?

刘:佛陀讲空,佛陀也讲一切法皆是佛法,一切抵达真理的路径都是佛法,佛陀也讲怎么在世间修行。

其实儒释道,它们的教义都是整体的,但是它依循所教化的人群不同,它有不同的路径和倾向。佛法倾向于内证,通过打坐、内观,来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空性的世界,是一个幻相。难道这个道理儒家没有吗?儒也有空,道也有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这跟佛法有什么区别?中国文化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中国的文化它又倾向不同,它倾向于向外观察。

《易经》是对天地的观察,老子讲水、车轮,都是对外在的观察,对生活事物的观察,从对外部的观察来看到天地本质的规律。它知道这个世界的本质只是信息、是空无,它是通过观察得来的,所以儒道释本无区别。

佛法是通过向内证感到天地本质的规律,这是不同的人群所造成的倾向性而已。向外观察需要很好的思考能力、总结能力,讲白了脑子得要灵。内证需要很好的感知能力,身体的感知力和精神的感知力。

问:您觉得现代人跟古人相比是在衰退吗?

刘:不是这样的。每个时代都是登峰造极的,每个时代又都是愚蠢不堪的,依着每个时代的执着。

如果说我们现在定义的传统文化,就是关于这个世界大道的文化,关于这个世界本质规律的文化,那么说古人当然是非常高明的,他对于天地大道对世界本质规律的把握是非常高明的。但是今天我们这个时代对于物质的运用又是登峰造极的,造手机、造飞机,造所有东西。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妄念,认为自己才是最正确的,其实这个时代只是把某一部分登峰造极了而已,而且这一登峰造极的部分,很有可能在事后又被认为是不对的。

我们今天不还要去使用宋朝人做的瓷器,我们今天还要靠古人的医学来治疗“新冠”,为什么?你能相信古人已有这样的医学吗?现在已经印证了。所以也不要认为古人在所谓的科学上就一定不如你。我们不要厚古,也不要薄古,我们不要厚今,也不要薄今。

4

养生贵在走中道

问:我知道您也是吃素对吗?

刘:上了岁数消耗不了那么多肉,为了健康就吃素。但是你中午去赴宴,人家点了肉,难道我们就把它扔了吗?吃一顿没事。

问:健康养生是大家都很关心的话题,您有没有一些很朴实的养生方法分享?

刘:这个原则可以讲一讲,只是讲出来大家未必信的。养生是最难讲的,大家都很执着于肉身,以此形成了很多的观念,他怎么会相信你?

问:您说说看。

刘:我只能说我自己的养生,在这个时代养生是做减法。养生没有标准答案,“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在一个食物缺乏的时代,饥饿的时代,给你一只鸡给你一桶油,给你一块肉,这就是养生。在一个劳作的人群里面,让你躺一天休息就是养生。

我们现在大多数的人,在这个时代是动的太少,身体太安逸了,洗衣有洗衣机,水有自来水,走路有汽车,所以在这个时代“少吃多动,就是养生”,就这么简单。

你不运动也会生病,动多了也五劳七伤。你营养缺乏会生病,但是你每天都吃,古人一句话“穰年多疾”,就是丰收的年份往往生病的人多。现在高血压、富贵病那么多,就说明问题了,少吃多动,就不得病。

养生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都是因当下而异。所以中国人讲中道,就是合适的度,外国人讲标准,它定义一个标准。凡标准就只适合一部分人。什么适合所有人?中道适合所有人。中道是什么?当下的、适合的就是中道,物无美恶,过者为灾。

问:所以吃荤吃素也不是适合每个人的是吧?

刘:不是适合每个人。就像有的时候,你说我天天不动,看电视、胡思乱想,你还吃肉?你不全身都是垃圾吗?!你说我今天爬了山我很累,我确实很想吃这块红烧肉,我却偏偏逼着自己喝一碗粥,那也伤人呢。

问:过去的经历里面有没有一个事情对你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放下?

刘:事情倒也没有什么很难放的,我一直想放下的是我争强好胜的心,是我去分别好坏的心。这个是更难的。

道理也明白,每个人都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好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好坏参半的,都是佛魔一体,但即便如此,还是会在看到这个人的时候想,他怎么这样。这才是难的,好难弄。

问:争强好胜是指哪一方面?

刘:比方说希望自己是高明的人,希望自己是卓越的人,希望自己是个智者,这都是争强好胜。不肯承认自己就是个平凡人,或者不肯去做一个平凡人,不敢相信哪怕自己有一点认知,也只是凡夫俗子。

不敢相信在上帝面前,我们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我们总觉得我们是被神拣选的,独一无二的那一个,总觉得自己是上帝的宠儿,这个太要命了。

问:您一直说修行,您觉得自己是修行人吗?

刘:看你怎么样定义修行人,如果修行人一定要剃个光头,或者在教堂传教,那显然我不是。如果修行人是愿意修正自己,还愿意去付诸于行动的人,可能又是。修行,修是修改,行是去做。

这个讲起来容易其实不容易的,第一这个世上大部分人不愿意修改自己,总觉得自己是对的,你要讲他不对他就不认了。还有一种人就是知道自己是不对的,是我有错,但是不改啊,到80岁还不改。如此来看修行是不容易的。

所以道是什么?道是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不想要的东西。我只是愿意和想要的人,但是有的时候也做不到,但是至少我知道我应该要,并且我愿意付诸于实践。

刘希彦先生养生小贴士

1、早餐吃蒸山药、土豆。减油减盐。

2、主食还是得吃。

3、木耳、海带、大部分蔬菜都能比较温和地排毒,尤其绿叶类蔬菜。蔬者疏也,可以疏通清解。

4、少吃多运动。运动以蓄积能量的运动为宜,而不是消耗能量的运动。

如果觉得《专访丨刘希彦:这个时代的养生要做减法(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