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传统养生:怎么才能成为“智者”?《黄帝内经》用八个字说出答案

2022-01-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5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传统养生:怎么才能成为“智者”?《黄帝内经》用八个字说出答案。

对于传统养生而言,如何成为一个“智者”,是很有讲究的。

什么是智者?通俗点说,就是智慧比较高、有自己独到的主见而不被外界所蒙蔽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智者”呢?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黄帝内经》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只是由于其不是用问答的方式给出的,所以才被人们忽视而已。那就是: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智者察同,愚者察异。

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其实就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才能成为智者,如何就会成为愚者。

这八个字也很好理解,简单翻译出来大概就是这样的:

聪明的人(智者)善于观察和总结事物的相同点,而笨的人(愚者)总是被事物的特点说吸引。

这个观点,似乎和我们现代人的观点有冲突的地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总是在强调要如何善于把握对象的特点,尽可能敏锐地捕捉到它的特异性,那样才能更快地掌握它。

但这么做到底是对是错呢?

如果只知道把握“异”,确实能更快发现事物所具备的特点。但世间事物何止千万,每个人的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的,如何能掌握全部事物的特点?这不就是庄子所说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吗?

如果换个思路,善于总结并归纳事物的相同点,那就简单多了,我们每见到一个陌生的事物,都先去和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比对,发现它和既有知识之间的相同和联系点,那样不就广泛地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吗?

当然,《内经》在这一句话之后还说了“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这也就更进一步说明了智者和愚者之间的区别,成为了智者,不仅会拥有更高的智慧,还会让自己耳聪目明,身体也更强壮。即使年龄大了老了,也“年百岁而动作不衰”,这些都是愚者所不具备的。

那么,为什么智者的身体会特别强壮与健康呢?

这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察同”之故,所以才能懂得真正的养生之道,尤其是懂得了“顺应自然”的养生之道。

如果把自然之理视同“天道”的话,身体就相当于“人道”,找到了天道和人道的共同之处,这个人就,能顺应自然,身体就会和自然和谐相处,能不健康吗?

当然,也还不尽如此,更主要的是,智者的这种思维生活模式,能够使他们避免绝大部分的烦恼。所谓相由心生,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没有了自我干扰,才能做到真正的恬淡虚无。

就好像我们在学习时,如果想掌握每一个知识点的独特性,谁能够做到?唯有“察同”,才能融会贯通并举一反三,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总说“哲学是万科之母”的缘故。

其次,《内经》还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这也从侧面进一步论证了“智者察同”的论点。

世间的事物,如果以阴阳去仔细区分,是不可能有尽头的,那是一种“无穷无尽”的趋势,由此也会形成千万种、甚至数不胜数的变化。

唯有掌握了阴阳五行的方法,把各种事物的“同”找出来,以不变应万变,那样才能彻底掌握阴阳变化的技巧。

当然,“察同”也可以体现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上。

孔圣人就曾说“君子和而不同”,指的就是在人们的沟通和相处,世间的人各有各的思想与行为方式,唯有“君子(智者)”才能和所有人和睦相处,这又是为什么呢?

就是因为君子(智者)善于去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共同点,而不是特意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而小人则只会强调差异,忽视找到共同的焦点,所以才成为一团散沙,即使勉强凑合在一起,也是各怀鬼胎,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是也。

而智者就能很好地把握每个人的“同”,用同一个目标去吸引大家,让大家和谐相处,自然心情愉悦,身体的健康也就更有保障了。

如果觉得《传统养生:怎么才能成为“智者”?《黄帝内经》用八个字说出答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