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读诗悟养生,赶走“四秋症”

2022-02-09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3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22日迎来秋分节气,预示着秋意渐浓,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式进入凉爽的秋季。秋天向来被称为“多事之秋”,很多人会遭受“四秋症”——秋燥、秋乏、秋愁和秋膘的困扰,这些在很多古诗词中都有体现。在养生方面,如何做好“秋收”工作,专家分享了一套实用的养生指南。(整理/本报记者李仲文)

秋燥

分清类型对症调理

伏尽已多日,炎氛却未清。

晓行听木叶,何树着秋声。

——明·卢龙云《黔岭早行》

夜凉枕簟滑,秋燥衣巾轻。

——唐·白居易《酬牛相公宫城早秋寓言见示兼呈梦得》

诗词解析:秋高气爽,空气干燥,中医把这种气候特点称为“秋燥”。加上“秋老虎”作祟,很多地方会出现“早晚凉飕飕、午间热死牛”的情况。在白居易的诗歌中,就对这种现象进行了形象的描写。秋凉爽身的快感,首先来自晚上寝卧的枕席。但是白天燥热的天气,让人又只能穿着轻薄的衣服。(上海袁定康79岁)

养生建议: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津,如果调养不当,人体常常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

古人早就发明了对付秋燥的办法——“朝朝饮水,晚晚蜜汤”,意思是说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喝些蜜水。这既是补充水分的好方法,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起到润肺养肺的作用。有条件的人,可以喝点蜂蜜鲜藕汁。取鲜藕适量,洗净,切片,压取汁液,按1杯鲜藕汁加蜂蜜1汤匙比例调匀服食。每日喝2—3次。(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李艳玲)

秋燥也是有“个性”的,要摸清各种“燥脾气”。儿童容易上燥,老人更易下燥。上燥的表现有咳嗽、流鼻血、喉咙干哑等,下燥则表现为便秘、痔疮、大便出血等。对付上燥可用芦根、桑叶等煮水喝。出现下燥时,煎炸、湿热食物要少吃,可多吃些槐花、蜂蜜、香蕉等,通便润肠。入秋后,建议大家平时多点揉迎香穴,可起到清热散风、去燥润肺的作用。按摩时,舌尖抵上腭,将双手中指指尖点于迎香穴,待有酸胀感后,再用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杭州市中医院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何迎春)

秋乏

营养不良者更易犯困

秋老芙蓉一夜霜,月光潋滟荡湖光。

渔翁稳作船头睡,梦入鲛宫自渺茫。

——明·唐寅《题画》

白露已过天益凉,练衣初覆篝炉香。

天其闵我老且惫,付以美睡声撼墙。

——宋·陆游《秋日睡起》

诗词解析:入秋后,人常会出现昏昏沉沉、喜欢打瞌睡的现象。在唐寅的诗文中,慵懒的渔翁伴随着皎洁的月光,在船头做起了美梦。诗人陆游则感谢转凉的天气,他说:“老天可怜我年迈疲惫,赐予我鼾声撼墙的睡眠。”(湖南衡阳肖金生67岁)

养生建议:秋季经常感觉困乏,可能是身体缺乏营养,比如铁。经过漫长的“苦夏”,不少中老年人因为食欲不振导致营养失衡,轻度的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容易疲乏、注意力下降、怕冷、抵抗力下降等。因为铁在体内主要作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的成分,参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膳食中的铁分为两类,其中红肉和内脏当中的“血红素铁”的吸收利用率较高。

经常呵欠连天的人多是因为脾胃虚弱。这是因为,很多人在夏天贪吃冷食,或经常吹空调,从而使得脾胃受寒,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这时,可以按摩一些有解乏、养脾功效的穴位,如太白穴。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平时,还可常用山药煲粥喝。为了增强营养,最好在粥里放点肉。(云南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高雁鸿)

秋膘

现代人没必要“大补”

塞上寒风起,庖人急尚供。戎盐春玉碎,肥狞压花重。

肉净燕支透,膏凝琥珀浓。年年神御殿,颁馂每霑浓。

——元·许有壬《秋羊》

诗词解析:秋风刚起,塞上的人就胃口大开,大家急切地想要贴秋膘。诗中详细描述了当地烹制肥羊的场景。老北京人贴秋膘的场面也不小,炖肉、烧鱼、炖鸡鸭、自制酱肘子,可谓都是实打实的“硬菜”。这样贴秋膘的后果是,一进入秋天,人就开始发福了。(北京田进松72岁)

养生建议:其实,现代人根本没必要贴秋膘。过去,人们不能经常吃到鸡鸭鱼肉,体重总体偏低,入秋后可以改善下生活,但现在几乎天天都能吃到鱼、肉等,再贴膘就过量了。与其大鱼大肉,不如按需补足几种营养。

多吃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夏季蔬果以瓜类为主,类胡萝卜素(能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B族维生素含量低。秋季来临,体内维生素A储备少,如不及时补充,冬春季节易出现视力下降、呼吸道感染等问题。因此,可多吃绿叶菜和橙黄色蔬菜,如芥蓝、菠菜、胡萝卜、南瓜等。

多吃发酵食品。夏天人们食欲不振,又常吃冷食等,胃肠的消化功能会下降。因此,体重较轻、消化不良的人,秋天应多吃助消化的食品,比如发酵食品(包括发酵面食、醪糟、豆豉、豆酱、豆汁、酸奶等)。发酵食物产生的B族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各种活性物质能更好地被人体吸收。(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消化科医师钟民)

秋愁

“悲秋”就要冲冲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唐·杜甫《登高》

诗词解析: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又是将近冬天的时候,看到凋零的落叶等,人们一方面感叹岁月不饶人,另一方面也可能会为一事无成而慨叹。我劝大家不必触景生情,大家可以向刘禹锡学习,要有“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从容和豪爽。(山东青岛谭国庆79岁)

养生建议:科学证明,秋天的确是一个情绪易波动的季节。临床上,患者在秋季产生抑郁情绪的现象十分常见,会出现情绪低落、睡眠增多、体重增加等症状,这与典型抑郁发作时表现为睡眠减少、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并不相同。

情绪低落的人,可能缺B族维生素。当人体缺少维生素B1时,不仅会疲乏无力、消化不良,还会有情绪沮丧、反应迟钝等表现。维生素B6缺乏的症状之一是有抑郁倾向。秋天不妨多吃点富含B族维生素的粗粮,比如燕麦、大麦、小米、大黄米、黑米、红豆、绿豆、豌豆等。

有悲秋情绪的人,平时要多给自己冲冲喜。比如,多去野外放松,经常登山远眺。下雨天,可以通过观看各种娱乐节目来缓解,比如听相声、看二人转、影视剧等,让自己开怀大笑。(上海仁济医院心理科主任骆艳丽)

如果觉得《读诗悟养生,赶走“四秋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