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看破余生再养生

2022-02-1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6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解读《养生主》最后一部分。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解。”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开场有点周星驰的风格。

老聃死,秦失吊之,三号而出。

老聃死了,秦失去吊唁,号哭了三声,就出来了。

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则吊焉若此可乎?”

老聃的弟子问道: “您不是老师的朋友吗?”,秦失说:“是的。”“那么像您这样吊唁可以吗?”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一套非常完善的礼节。

这里老子死了,他的朋友“秦失”来吊丧,按一般地看法,至少要大哭一场表示伤心的,秦失却不这样,他看到老子的尸体,“三号而出。”叫三声就走了(可能这三声叫的也不是很好听)。老子的学生就说:这个家伙不是我们老师的好朋友,他今天来,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分明是来讽刺嘛。所以免不了责问:老师死了你来吊丧,又不行礼,又不掉眼泪,干嚎几下,大叫几声,难道可以吗?

曰:“然。始也吾以为其人也,而今非也。

秦失说:当然可以,我以前以为他是一般人,现在看来并不是这样。

向吾入而吊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

刚才我进去吊唁,有老年人哭他像哭自己的孩子;年轻人哭他像哭自己的父母。

彼其所以会之,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

他们之所以聚在这里,一定有不想吊唁却不得不吊唁,不想痛哭却不得不痛哭的。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

这些人逃避天道,背叛自己真实的情感,古时候把这种过失叫做违反自然。

这些人为什么他们见到老子死了哭得那么伤心?“必有不蕲言而言,不蕲哭而哭者。”这里有真情的流露,动了情感,讲不出来话来,无法用语言表达;也有不想哭,可是因为礼节不得不哭。

秦失觉得,老子不应该是普通人,他是能够超越世俗感情的,你们这些跟老子学道的学生还动了真感情,大哭大叫,可见你们不理解老子。

“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感情做假了,不是真感情,是违反天然,忘记了生命的本来。生命的本来是什么?

“崇高必致堕落,积聚必有消散。缘会终须别离,有命咸归于死。”这是佛学洞穿世事聚散无常的名言。南怀瑾常说这一句。到了最高必然要掉下来,聚集在一起久了必然会散开,所谓“生者寄也,死者归也”,有活着的生命,自然有归宿的那一天。这是必然的道理。

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悬[xuán]解。”

该来时,老子应时而生,该去时,老子顺理而去。安于天时,顺应自然,对于自然的东西,喜怒哀乐都无法进入心中,古时候把这称作自然解脱,就好像解除了倒悬之苦。

秦失说,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自然之势来的;年龄大了,到了要死的时候,也是顺着自然之势去的。所以老子也提到:“物壮则老”,一个东西壮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老则不道”,老了,这个生命要结束,而另一个新的生命要开始了。换一句话说,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上,而是要看通生死。“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是一种修养。把生死的道理看通了,可以随时随地心安理得,自己也不会被后天的感情所扰乱了。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

这个“指”,古人争论得很厉害,有人认为,这个指头的指,是代表肉体;有人认为,这个指是代名词,就是宗旨的旨。也有人认为是“脂肪”的脂,蜡烛的油脂。

蜡烛柴薪终会燃尽,而火种却能不断的传递下去,永无穷尽。

我们可以这样解释:我们真正的生命,就像用一根火柴把它点燃之后,把这个火传到蜡烛上去。火柴擦燃过一会就熄灭了,火柴的形象没有了,可是传到蜡烛上的火呀,那个光明永远不断,绵延不绝。“不知其尽也。”也就是无穷无尽。那么在中国文化里,就是一句话:“薪尽火传”。火柴烧完了,火柴的形象不见了,可是它精神的生命,永远是亮的,而且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肉体有生有灭,但生命的根本不在这个现象上,那个能生能死的生命,背后有一个精神,它的光辉永远不生不灭,无穷无尽。庄子用“薪尽火传”这个比喻,表达了道家的思想,和佛家儒家的思想一样。我们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生死,就看得非常解脱,非常轻松,非常自在,因此呀,自然就哀乐不入心中了。

《养生主》故事讲完了,我们再回来看一看。

第一个故事:庖丁解牛。庄子告诉我们对于做人处世,立身行事,生存生活要做到超神入化,自己造诣要超凡入圣,不要被外境所拘,虽然在物质的世界里,精神也要超脱,如庖丁解牛一样。但是,尽管如此,作人做事还是处处谨慎小心。

第二个故事,庄子用右师的故事来说明,每个人都有独立生命的价值,人活着要有独立不可拔的精神。而真正的生命价值就要效法天然,超越樊笼之外,自己要有打破环境的能力,创造自然的生命。一只脚的人也顶天立地活在世上,不受外形、外境界的影响。我们人最可怕的,就是每一个人都有自卑感,就算英雄也有自卑感。

人受到环境的影响、打击,自卑感也就产生了。所以我们常说,一个非常傲慢的人,就是因为他自卑感太重。因为傲慢是对自卑的防御,生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要端起那个架子来。没有自卑感的人很自然,你看得起我,还是看不起我,我就是我,我就是这个样子,是很自然的。人到了这个境界,是真的认识了自我。所以人顶天立地,古往今来,无非一个我。

第三说了一下沼泽旁奔波觅食的野鸡。

第四个故事,庄子告诉我们要看破生死,我们能够看破了生死,再大的苦难,也能很自然地接受,无所恐惧。换一句话说,对于生死不通透,我们为什么怕死呢?知识不够,对于陌生的恐惧,因为不知道自己死了以后到哪里去了。庄子告诉我们,人死了以后并没有到哪里去,我们那个能生死的生命,“薪尽火传”,永恒常在。真正的生命永远是光辉,永远是亮着的,“不知其尽也”。

如果觉得《看破余生再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