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三节内容及练习分享

2022-03-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6606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4 分钟。

第三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

一、社区概念

是若干社会群体或社会组织聚集在某一地城里所形成的一个生活上相互关联的大集体。社区与行政区域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有的行政区与社区在地域上可能是重合的,如我国城市街道和农村的镇,因为它既是行政区,又由于它的主要社会生活是同类型的。

2、区别:(1)行政区是为了实施社会管理,依据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因素,人为地划定的,边界比较清楚。

(2)许多疾病的传播和流行常带有地域性;当地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人的健康;

(3)从文化上讲,一定区域有着特定的风土人情,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行为。

(4)以社区为范围开展健康促进和疾病防治就有非常明确的针对性。

(5)从卫生服务讲,以社区为范围,则便于医患交往,便于家庭、亲属对患者的照顾。对卫生资源消费来说,加强社区卫生也有利于节约和减轻患者的负担。

(6)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社区服务网络,能有组织地动员群众参与,依靠社区群众自身的力量,改善社区的卫生环境,加强有利于群体健康发展的措施,达到提高社会健康水平的目的。

(7)在社区内还可依靠群众的互助共济解决个人无力承担的疾病问题,这既反映着我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健全社会健康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

二、社区公共卫生及其实施的原则

(一)社区公共卫生的概念

是人群健康的策略和原则在社区水平上的具体应用,即根据社区全体居民的健康和疾病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保护、健康促进及疾病预防的项目,促进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提高生活质量,实现人群健康的均等化。

(二)社区公共卫生原则:

1.以健康为中心:人群健康策略的第一要素是关注全体人群的健康。确定社区预防服务以人的健康为中心,要求我们的服务应超越治疗疾病的范围,用更宽广的眼光去关注人群的健康问题。另外,健康不仅是卫生部门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所有部门都要把自己的工作和社区居民的健康联系起来,树立“健康为人人,人人为健康”的正确观念,努力维护和增进健康,促进社会的发展。对卫生部门来讲,必须将工作重点从疾病治疗转移到预防导致疾病的危险因素上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在扮演的角色上也应从提供者转换为参与者。

2、以人群为对象:强调社区预防服务应以维护社区内的整个人群的健康为准则。如以提高社区人群的健康意识,改变不良健康行为特点的社区健康教育、社区计划免疫、妇幼和老年保健、合理营养等,都是从整个社区人群的利益和健康出发的。

3、以需求为导向:

(1)社区预防服务以需求为导向强调了服务的针对性和可及性。

(2)针对性是因为每个社区都有其自己的文化背景和环境条件,社区预防服务应针对社区本身的实际情况和客观需要。

(3)通过社区诊断,制订适合于自己社区特点的社区卫生项目,在执行项目过程中加强监测和评价,这样就符合社区本身的需求。

(4)克服“长官意志”和“专家说了算”的传统思维模式。

4、多部门合作:

(1)解决这些问题涉及各个不同的部门,如仅靠卫生部门一家是无能为力的。

(2)社区内许多部门如民政、教育、体育、商业等都在从事与健康有关的工作。但可利用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合作程序,明确各自的职责,避免重复,才能产生更高的效率和更优的效果。

(3)解决社区的任何一个健康问题都需要打破部门的界限。卫生部门在社区卫生的责任体系中,承担组织和管理功能,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站点的设置标准、技术规范、人员配备等进行业务指导和监督。

5、人人参与:

(1)社区健康的重要内涵是支持社区确定他们自己的卫生需求,帮助群众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动员全社区的参与是社区预防服务的关键环节。

(2)要群众参与首先要让群众自己明确与他们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健康问题,行使自己的权利去改造环境,控制与健康有关的因素以确保健康的生活和促进健康。

(3)人人参与应让老百姓参与到确定社区的健康问题、制订社区预防服务计划和评价等决策活动中来。

(4)既能有效地提高服务的水平和扩大服务的覆盖面,同时又能激发个人和社区对促进和改善健康的责任感,以及提高社区居民促进健康以及自我保健的能力,起到“授人以渔”之良性循环的效果。

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要点

(一)概念: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指由政府根据特定时期危害国家和公民的主要健康问题的优先次序以及当时国家可供给能力(筹资和服务能力)综合选择确定,并组织提供的非营利的卫生服务。

(二)包含1.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2.健康教有,3、预防接种,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8.2型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服务,10.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11.卫生监督协管服务规范。

1、健康档案管理:建立辖区内常住居民,包括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的健康档案,并以0~6岁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和肺结核患者等人群为重点。

2、健康教育:

(1)开展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对青少年、妇女、老年人、残疾人、0~6岁儿童家长等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2)开展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心理平衡、改善睡眠、限盐、控烟、限酒、合理用药、戒毒等健康生活方式和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

(3)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精神疾病等重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结核病、肝炎、艾滋病等重点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

(4)开展食品安全、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环境卫生、饮水卫生、计划生育、学校卫生等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

(5)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防灾减灾、家庭急救等健康教育;以及宣传普及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

3、预防接种:

(1)根据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免疫程序,对适龄儿童进行常规接种。在部分省份对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在重点地区对高危人群实施炭疽疫苗、钩端螺旋体疫苗应急接种。根据传染病控制需要,开展乙型肝炎、麻疹、脊髓灰质炎等疫苗强化免疫或补充免疫、群体性接种工作和应急接种工作。

(2)负责预防接种的管理以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处理。

4.0~6岁儿童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常住的0~6岁儿童开展相关的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满月健康管理;婴幼儿健康管理;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以及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处理。

5.孕产妇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常住的孕产妇开展孕早期健康管理;孕中期健康管理;孕晚期健康管理;产后访视;以及产后42天健康检查。

6.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6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提供1次健康管理服务,包括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

7.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在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免费测量血压一次(非同日三次测量)基础上,对辖区内35岁及以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每年要提供至少4次面对面的随访;根据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检查。

8.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建议其每年至少测量1次空腹血糖,并接受医务人员的健康指导;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每年提供4次免费空腹血糖检测,至少进行4次面对面随访;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结合其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并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较全面的健康体检。

9.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1)对辖区内常住居民中诊断明确、在家居住的严重精神障碍。严重精神障碍是指临床表现有幻觉、妄想、严重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精神病性症状,且患者社会生活能力严重受损的一组精神疾病。(2)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性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双相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发精神障碍。(3)患者进行信息管理;随访评估;分类干预;以及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和(或)患者本人同意后,结合随访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

10.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辖区内前来就诊的有肺结核可疑症状的居民或患者,在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推介转诊;在72小时内访视辖区内确诊的常住肺结核患者;督导患者服药和随访管理服务,并根据肺结核患者情况进行分类干预;当患者停止抗结核治疗后,要对其进行结案评估。

11.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每年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对辖区内0~36个月常住儿童在不同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相应的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

12.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

(1)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管理

①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其他专业机构指导下,协助开展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排查、收集和提供风险信息,参与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制(修)订。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现、登记。

①规范填写门诊日志、入/出院登记本、X线检查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登记本或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生成规范的上述记录和检测结果。

②首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后,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报告卡》或通过电子病历、电子健康档案自动抽取符合交换文档标准的电子传染病报告卡;如发现或怀疑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按要求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3)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

1)报告程序与方式: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机构,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传染病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网络直报;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按相关要求通过电话、传真等方式进行报告,同时向辖区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送《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2)报告时限:2小时以内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埃博拉出血热、人感染禽流感寨卡病毒病、黄热病、拉沙热、列谷热、西尼罗病毒等新发输入传染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或发现其他传染病、不明原因疾病暴发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时2小时内报告。

24小时以内报告:发现其他乙、丙类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

3)订正报告和补报:发现报告错误、报告病例转归或诊断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对《传染病报告卡》和(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等进行订正;对漏报的传染病病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及时进行补报。

(4)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

1)患者医疗救治和管理: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采取隔离、医学观察等措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伤者进行急救,及时转诊,书写医学记录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尤其是要按规定做好个人防护和感染控制,严防疫情传播。

2)传染病密切接触者和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管理:协助开展传染病接触者或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追踪、查找,对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者提供必要的基本医疗和预防服务。

3)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对本辖区患者、疑似患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和提供患者、密切接触者、其他健康危害暴露人员的相关信息。

4)疫点疫区处理:做好医疗机构内现场控制、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医疗垃圾和污水的处理工作。协助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开展杀虫、灭鼠等工作。

5)应急接种和预防性服药:协助开展应急接种、预防性服药、应急药品和防护用品分发等工作,并提供指导。

6)宣传教育:根据辖区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开展相关知识技能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

(5)协助上级专业防治机构做好结核病和艾滋病患者的宣传、指导服务以及非住院患者的治疗管理工作,相关技术要求参照有关规定。

13.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

(1)食源性疾病及相关信息报告:发现或怀疑有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可能造成危害的线索和事件,及时报告。

(2)饮水卫生用安全巡查: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对农村集中式供水、城市二次供水和学校供水进行巡查,协助开展饮用水水质抽检服务,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供水单位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

(3)学校卫生服务: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机构定期对学校传染病防控开展巡访,发现问题隐患及时报告;指导学校设立卫生宣传栏,协助开展学生健康教育。协助有关专业机构对校医(保健教师)开展业务培训。

(4)非法行医和非法采供血信息报告:协助定期对辖区内非法行医、非法采供血开展巡访,发现相关信息及时向卫生计生监督机构报告。

(5)计划生育相关信息报告:协助卫生计生监督执法机构定期对辖区内计划生育机构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巡查,协助辖区内与计划生育相关的活动开展巡防,发现相关信息及时报告。

(三)执行主体: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等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分别接受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业务管理,并合理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

四、职业病的管理

(一)、职业病的概念:人们在工作环境中因直接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所导致的疾病称为职业病。《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定义为“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包含:①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尘肺病13种;其他呼吸系统疾病6种;

②职业性皮肤病9种;③职业性眼病3种;④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种;⑤职业性化学中毒60种;⑥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7种;⑦职业性放射性疾病11种;⑧职业性传染病5种;⑨职业性肿瘤11种;⑩其他职业病3种,包括金属烟热、滑囊炎(限于井下工人)和股静脉血栓综合征、股动脉闭塞症或淋巴管闭塞症(限于刮研作业人员)。

2、工作有关疾病:如果职业因素不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唯一直接因素,而是诸多因素之一,并且职业因素影响了健康,促使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加重已有疾病的病情,而且通过控制有关职业因素,改善生产劳动环境,可使所患疾病得到控制或缓解。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有:

矿工的消化性溃疡;建筑工的肌肉骨骼疾病(如腰背痛);与职业有关的肺部疾病等。工作有关疾病应与职业病相区别。

(二)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为职业性有害因素,控制病因或作用条件,可消除或减少疾病发生。

2.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接触水平(剂量)一效应(反应)关系,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是可检测和识别的。

3.群体发病,在接触同种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人群中常有一定的发病率,很少只出现个别患者。

4.早期诊断、及时合理处理,预后康复效果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殊治疗方法,发现愈晚,疗效也愈差。

5.重在预防,除职业性传染病外,治疗个体无助于控制人群发病。职业病诊断应当由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应当由参与诊断的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签署,并经承担职业病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审核盖章。

(三)职业病管理

职业病诊断应由省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这就是实行必要的准入制度;该法对职业病诊断的依据和标准、职业病鉴定的组织与鉴定行为、用人单位在职业病诊断与鉴定期间的法律义务、职业病的报告以及职业病患者的待遇等,都做出了详细规定。

课后题目练习

1.在全人群开展有关防癌的健康教育提高机体的防癌能力,防患于未然。下列不属于一级预防方法的是:

A.对癌症病人提供规范化诊治方案和康复指导,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

B.接种乙肝疫苗

C.在全人群劝阻吸烟以预防肺癌

D.去除紧张、情绪沮丧等精神心理因素的不良作用

E.注意饮食、营养平衡,减少脂肪、胆固醇摄入量,多吃富含维生素A、C、E和纤维素的食物,不吃霉变、烧焦、过成或过热的食物

答案:A

2.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以下哪种疾病是甲类传染病()。

A.鼠疫

B.非典型肺炎

C.高致病性禽流感

D.伤寒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答案:A

3.卫生监督协管服务包括()

A.食品安全信息报告

B.职业卫生咨询指导

C.饮用水卫生安全巡查

D.疫点疫区处理

E.学校卫生服务

答案:ACE

4.职业病的特点有()

A.病因明确

B.重在治疗个体

C.发现愈晚,疗效愈差

D.病因与疾病之间一般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E.群体发病

答案:ACDE

今天小编的分享就到这里,伙伴们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如果觉得《健康管理师基础知识第三章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第三节内容及练习分享》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