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建好“游乐谷养生池” 做强米袋子菜篮子

2022-03-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2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生态,一直是龙门最大的优势和最亮的底色。在开展“高质量发展县区行·问策龙门”期间,调研采访组曾展望,当今时代龙门生态资源会不断升值,并成为龙门未来发展的“爆点”。

此言源于在“十三五”时期,龙门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并用多年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中取得的实质进展,奋力开创出“大山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龙门转变发展理念,以生态优美、生命健康、生活幸福“三生”为主要内涵,积极探索“大山经济”发展新路径,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南昆山下,西林河畔,正在发生可喜变化。

生态环境

80%村庄达干净整洁村标准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活更有奔头。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景。

如何才能记得住乡愁?留住绿水青山,才能留住乡愁。

走进龙城街道城西村的苏冚村民小组,一座种满橘黄色美人蕉的小花园直映眼帘。与周边修葺整齐的房屋以及配套齐全的文体广场相呼应,俨然一幅新农村的面貌。据工作人员介绍,眼前的这座小花园大有来头。它不仅可供村民休憩,还承担了处理周边28户110名村民生活污水的功能,这实际上是一座由人工湿地等项目组合成的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我从来没闻到过异味,也没听见噪音,生活不受影响。”经常在附近散步的村民李伯说,该污水处理设施投入使用后,村居环境变得更好了,村民生活更舒心。

城西村建成的污水处理设施只是全县农村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为了使城乡居民共享生态宜居环境,近年来,龙门县全面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美丽乡村“清洁先行·清水治污·绿满家园”三大行动,持续推进全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全县80%村庄达到干净整洁标准。

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过程中,龙门县注重结合农村“厕所革命”、村庄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把靠近城镇的村民小组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对于人口相对集中的村民小组,采取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或生活污水接管网,集中至其他村民小组一并处理;对于常住人口少、居住分散的村民小组则采用分散处理工艺,生活污水经过三级化粪池等无害化处理后排入农田、林地、池塘等进行资源化利用或生态消纳。

据惠州市生态环境局龙门分局统计,截至目前,龙门县已建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255座,完成村庄污水治理的自然村有841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率约45%;完成雨污分流自然村有1496个,完成率79.7%。

为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县域一体化运营,龙门根据目前已建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运维需求,每年财政投入1000万元运营管理经费,并根据实际需求适当加大运维投入。同时创新模式,建立“县政府统筹领导+国有企业运营管理+第三方技术支撑”的运行模式,由龙门县水务有限公司接管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工作,确保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营。

经过污水治理,龙门各村庄的环境有了显著改善。“十三五”期间,龙门境内增江干流龙门段九龙潭国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Ⅱ类水指标,公庄河平陵河段尖石角市考断面稳定达到地表Ⅲ类水,指标不断向好。13条重点支流水质稳定达标,4个大、中型水库水质保持优良等级,县域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水质均符合Ⅱ类标准。

生态产业

坚持新型工业集聚发展

龙门地处广东省中部、惠州市北部,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独特的环境造就了龙门的秀美山水,生态环境被当地党委、政府视为核心竞争力。为此,“守住绿水青山”“推进生态建设”作为全县重点工作已连续多年写入龙门县政府工作报告中。

然而,县域经济的长足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持。为了平衡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龙门提出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之路。“十三五”期间,当地把生态建设提升到战略层面,先后作出“生态立县”、建设珠三角生态花园、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决策部署,决心在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生态经济上作出示范。

在今年县委十三届十次全会上,龙门提出要破除因循守旧的“工业决胜论”,从“靠山吃山”的粗放式开发向“优山厚山富山”的高质量发展转变,把绿色、生态作为龙门经济发展的重要前提。为进一步构建生态产业格局,龙门坚持新型工业集聚发展,以“集约、环保、高效”理念发展山区工业,有效推动了工业产业清洁、循环、低碳、绿色发展。

当前,龙门县以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重点,科学编制大健康产业园国土空间管控规划,全力推进平陵集聚片区、南片区、北片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谋划龙江集聚片区建设,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土地利用率。同时,加快引进和培育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谋划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低碳产业,谋划建设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引进威士忌酒业,支持君悦、赛康等生命健康企业做大做强,引进总投资116亿元的朗源大数据项目、总投资50亿元的华能天然气发电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千亿级园区”。

工业发展,治污先行。在建设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初期,龙门便在园区建设起污水处理厂,做到治污先行,避免出现工厂投产后污水不能得到及时处理的问题。针对珠三角发达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所需和自身实际,龙门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生态工业,走好新型工业之路,把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避免“村村点火,户户冒烟”。招商过程中,园区坚持“项目符合产业规划,符合环保准入”两个前置条件,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2016年,惠州产业转移工业园获全省工业园环保考核第一名,2017年获“广东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称号。

来源: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卢泓宇、汤渝杭)

审读:谭录岗

如果觉得《建好“游乐谷养生池” 做强米袋子菜篮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