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e查到底|这些保健品“致命”,别买!

2022-03-25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9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保健食品越来越受到大众,特别是老年消费者的青睐。

然而,市场的火热、行业的高利润,让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他们通过制假卖假,甚至将致命禁药当做原料制成保健食品,通过网店面向全国销售。这些“保健品”被消费者服用后,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让身体越来越糟糕。

这些假保健品是如何招摇过市的?专“坑”老人的保健品骗局都有哪些套路?本期“e查到底”将为你揭开保健食品的重重黑幕。

跟踪调查揭开真相

e查到底

保健食品暗藏致命禁药

先来看看央视网报道的一则新闻。河北承德的李先生今年60多岁,患糖尿病有10多年,一次和朋友聊天,有人给他介绍了一种名叫“仁合胰宝”的保健食品,说具有降糖功能。回到家,李先生立即上网查询,并真的在一家电商平台上找到这个售卖仁合胰宝的网店,标价是每盒一百多元,李先生当即就买了五盒。

然而吃了一段时间后,李先生却感觉身体明显不适,“心里发慌,就有点低血糖的感觉。”李先生觉得自己购买的仁合胰宝不大对劲,于是便来到承德市食药监部门进行咨询。咨询后才知道,这个宣称主要成分包括西洋参、冬虫夏草、灵芝等近20种中草药,标注“纯正中药,绿色健康”的仁合胰宝,里面却添加了国家禁药——苯乙双胍。

专业人士介绍,苯乙双胍是一种化学药品,早期曾用于治疗糖尿病。但医学实践发现,苯乙双胍在使用过程中可引发乳酸中毒,严重的可导致死亡。因此,早在2012年就禁止在保健食品中进行添加,2016年,更明确停止苯乙双胍原料药及其制剂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国家明令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苯乙双胍,却被发现暗藏在保健食品中,公安部门立即介入了调查。随着案件的侦破,非法保健品制假卖假的黑幕被慢慢揭开。

警方从流通渠道入手展开调查,很快锁定了销售仁合胰宝的重庆市长寿区吴吴食品经营部,他们通过微信、QQ去推广,并在电商平台开有网店,面向全国售卖仁合胰宝等有毒有害保健食品。据吴吴食品经营部的程某交代,他属于二级批发商,2016年起,从河南郑州的一级经销商“张总”那儿,以每盒40元左右的价格批进仁合胰宝,之后在自己的实体店和电商平台上,以每盒125元左右的价格,卖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

根据调查,这个“张总”对配料完全不懂 ,具体怎么操作生产也没有见过。仁合胰宝从网上买来样品,找到在药交会上认识的,专门做代加工的刘某某仿照生产出来的。

至于打着保健食品旗号的仁合胰宝,胶囊里装的到底是什么成分?据刘某某交代,实际上是掺杂了化学药物苯乙双胍的稻糠粉,包装上的批准文号也都是冒用的。更令人气愤的是,刘某某加工的产品除了仁合胰宝,还有七草化糖、昆虫胰岛素等32种所谓的保健品。这些产品无一例外都宣称是用中草药配制而成,然而据警方查证,所有32个外包装不同的产品,胶囊里的成分却都和仁合胰宝完全一样。

e查到底

整个案值高达12亿元

调查至此,一个以张某为主的制售有毒有害保健品案件的利益链条浮出水面:代加工窝点的刘某某接到张某的委托后,将造假成本不足5元/盒的“仁合胰宝”等有毒有害保健品,以12元左右的价格卖给张某;张某再以40元左右/盒的批发价,卖给二级经销商程某;而程某拿到货物后,在电商平台上以125元/盒的价格,卖给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每一个环节都存在暴利。

更过分的是,由于假冒保健品利润惊人,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在销售过程中,丝毫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极力怂恿消费者加大用量。

端掉生产窝点,斩断销售环节,为了查清非法原料药的源头,警方继续展开调查,并锁定山东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的王某为非法原料药供货商。

据调查,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销售医药中间体等精细化工产品为主的企业,并不具备生产原料药的资质。该企业负责人颜某宣称,他们经营的是精细化工产品,没有涉及原料药。专业人士介绍,所谓医药中间体,是原料药的前身,也就是制成原料药之前各个阶段的化工产品。从法律意义上来说,医药中间体不属于药品,因此无需取得药品生产资质,普通化工企业即可生产;而原料药则必须取得相关药品生产许可证才能生产。

而当警方把从曲阜某化工有限公司查扣的1.3万公斤白色结晶粉末取样送往权威部门检测时,却检出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成分,被定性为化学药品,而非医药中间体。

据警方查证,从2015年10月至案发,颜某组织人员非法生产盐酸苯乙双胍、盐酸二甲双胍等国家明令禁止在保健食品中添加的降糖类高纯度原料药,以化工产品或医药中间体名义,非法销售150多吨苯乙双胍和30吨二甲双胍,给刘某某等生产有毒有害食品或假药的黑工厂、黑作坊。这些原料药再通过非法生产添加到“仁合胰宝”等有毒有害保健品当中,销售给程某等二级经销商,进而分销给全国的零售商和消费者。

至此,案件已水落石出。全国各省市共抓获与此案有关的犯罪嫌疑人76人,打掉黑窝点19个、黑工厂3个,涉嫌非法经营犯罪的化工厂1个,查扣有毒有害保健食品15万盒、西药原料1.3万余公斤,整个案值高达12亿元。

e查到底

“坑人套路”轮番上阵

近年来,各种养生机构、保健产品坑老骗老事件屡屡见诸报端。人到老年,谁都希望健康长寿。面对五花八门的营销手段,他们更容易陷入“养生陷阱”。一些见利忘义者瞅准了老年群体的心理特征,以养生保健之名,行骗钱骗财之实。各种“坑人套路”也是轮番上阵。

e查到底

吃保健食品不如好好吃饭

今年2月13日,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规范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标识的公告》(2018年第23号),明确了保健食品功能声称标识的有关事项:

一、未经人群食用评价的保健食品(营养素补充剂产品除外),应在标签、说明书 “保健功能”项下保健功能声称前增加“本品经动物实验评价”的字样。标注为“[保健功能]本品经动物实验评价,具有×××的保健功能”。

二、已批准上市的保健食品,其保健功能均经过人群食用评价的,在新的评价技术要求及标识规定发布实施前,原保健功能声称的标识不变。涉及多项保健功能声称的保健食品,应根据动物实验评价及人群食用评价情况,按上述要求分别进行标注。

三、营养素补充剂产品不涉及动物实验和人群食用评价,保健功能声称标识不变,标注为“[保健功能]补充×××”。

四、申请人应按公告要求自行修改标签、说明书,无需单独针对此项内容提出变更申请。

五、公告中第三条提及的“自2021年1月1日起”,系指未按上述要求修改标签说明书的保健食品的销售截止日期。

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买保健食品应到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购买产品,特别要注意有没有营业执照和食品经营许可证。同时,购买时要做好“四不”: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号的预包装食品;不要购买标签或说明书中提及可以预防疾病、有治疗功能的产品;不要购买标签上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但声称是保健食品的产品。

此外,保健食品广告中未声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一律不要购买;不要盲目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的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如遇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问题的,可以拨打12331热线电话投诉举报。

本文结尾处,也给热衷购买保健食品的老年人提个建议:吃保健食品不如好好吃饭。各种科学研究一次又一次证明,提取出来的某种维生素或保健成分,并不能实现吃天然食物、吃健康饮食所能带来的长期好处。而且,单一的营养或保健成分摄入过多,就可能会产生各种副作用,也就是说,保健食品根本代替不了正常饮食。单吃维生素C,还不如多吃点水果蔬菜,道理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只要保持正常的饮食,不挑食,均衡摄取营养,就不需要保健食品。

想要了解更多大数据分析报告,请登录中国搜索“国搜口碑”频道(http://koubei.chinaso.com/)。

相关推荐

e查到底|当心,你的隐私或正在被盗卖!

e查到底丨你买的保险真的保险吗?行业乱象曝光!

e查到底丨警告!这些理财广告千万别信!

e查到底丨专坑老年人!保健品欺诈大曝光!

e查到底丨知名进口奶粉被曝有活虫!(附问题奶粉品牌名单)

e查到底丨注意!这些网站被查出卖假货!

e查到底丨网购食品黑榜出炉,这些千万别再买了!

策划:胡璇绚

责编:康宁、张弛

编审:赵嘉麟

校对:唐力

如果觉得《e查到底|这些保健品“致命”,别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