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养生老话儿,yes or no?中医为你揭晓答案

2022-03-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94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健康与否。体质养生是基础、根本的养生方法,也是最真的养生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健康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体质养生、调理研究,专注于个体化体质辨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通过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不生病,少生病。

俗话说得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很多和健康相关的民谚,也属于这样的“老人言”,“老话”之所以能老下来,就是因为它们是有道理并且能经过检验的,如果是毫无应验的就不会流传到我们的耳边。

民谚永远只是民谚,它有它灵验的一面,因为它朴素的来自实践第一线的经验,也有它不确定的一面,因为它们其中很多东西在历史传递中由于一些有意或无意,而出现以讹传讹,甚至会传变味,比如历史时期的“无度不丈夫”被误传为“无毒不丈夫”,再比如悟本先生的茄子吸油等等。让我们用传统的中医观点一一对它们进行仔细分析,让它们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健康起到指导作用。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这个民谚,整体上是准确的。

2 这个民谚应该是区分地区对待,它更应特指的是中国的北方地区,以及秦岭淮河附近的南方地区,对于两广、闽浙、海南均不适用。

3 这里的“春”指的是料峭的早春,而非晚春,“秋”指的是晚秋,而非初秋。在天气预报较为准确的今天,我们不妨在早春和晚秋多关注一下一周内的天气预报来随时增减衣物来“捂”或“冻”,如果遇到暖春或秋老虎天,就不必再捂。

★冬吃萝卜夏吃姜,气死大夫不开方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冬吃萝卜”,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标志的民谚,出于我们家家都有菜窖“冬储菜”的年代,那时不像现在有繁荣的菜市场,只能吃老三样“土豆、白菜、萝卜”,如果放到现在,冬天也能吃到各式各样的蔬菜,那么就不会再有这句话了

2 冬季脂类食物食入较多,运动相对减少,冬吃萝卜除外它是我们最主要的蔬菜的原因,而且还因为萝卜具有很好的降脂、消油腻、通肠道的作用。

3 夏天,相对于冬季来讲,反而是我们更容易受寒的季节。冬季里面,到处都是暖气,即使出门,也会是厚重的衣物严密包裹;而夏季,我们唯恐自己不冷,不但大吃冷饮,而且办公室、交通工具、住宅、商场,到处都开着冷气,当我们从室外酷热进入到这些环境时,受寒就在所难免了,而生姜具有温散的作用,适量的服用,会把入侵到我们体内的寒邪都驱逐出来,夏季吃姜是有一定道理的。

★冬令进补,春天打虎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这符合中医养生的“冬藏精”理论,中医认为一年四季最适合进补的季节是冬季,冬季由于天寒的原因,人体本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来产热以抵御寒冷,所以冬季进补,一可以补益这些消耗,二可以储备足够多的能量以供来年年初青黄不接时使用,所谓“打虎”,不过指的是精力充沛而已

2 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是我们冬天进补什么才对,要不然,自己都补上火了,还没有补到该补的地方呢,一般而言,冬季进补需要适当的温补才对,主要食物有羊肉、牛肉、鸡肉、山药、大枣、核桃、龙眼、动物肾脏、肝脏、韭菜等等。

★若要身体安,三分饥与寒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中医讲究“饮食自倍,脾胃乃伤”,就是讲的,每餐饮食不能过饱,如果饮食的摄入量超过脾胃能够承受的量,脾胃就会因为超出自己的工作量而受到损害

2 如果能够经常七分饱,随着摄入的饮食量的减少,长期以往,血糖、血脂、血尿酸等等都会随之降低,七分饱也会降低食盐的绝对摄入量,从而间接的防止血压升高

Tips:食盐摄入量每增加2g,血压就会相应地提升10mmHg

3 “寒”不仅指的是适当减少衣物,以刺激机体自身的产热功能;还特指寒凉性质的饮食,现代人普遍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而容易产生阳气过旺地“上火”体质,三分“寒”刚好可以帮助身体去除多余的热,而防止上火所导致的疾病的产生

★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中医认同这种观点,饭后不适合做激烈运动,适合少量的缓步行走

2 既然是“走”,就说明不是大幅度运动,是缓步、信步的行走,或者其它类别的小幅度运动

3 “百步”说明的是运动量的问题,就是说,即使是信步、缓步走,也不要时间过久,一般人而言,信步走一百步的时间也不过就是2—3分钟而已,这样的运动量,并非为了代谢血糖,仅仅是为了促进胃肠运动和放松情绪,以及避免餐后立即坐卧而影响消化而已

★吃啥补啥,以形补形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吃啥补啥,以形补形”这个民谚并不完全受到中医的认可。

2 中医认为,不过是有一些比较巧合的动植物的“那啥”和人体的“那啥”有关联,吃了前者,后者有所改善,比如鹿鞭、羊腰、柴狗肾等等,所以就以讹传讹的认为,所有物种的相应于人体的部位,吃了都可以对应补益,其实这是不对的,不能把那些凑巧了的20%,用来概括全部的100%,否则的话,岂不是如果吃了豹子腿就能追上刘翔了

★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多喝凉白开,会使得我们的体液保持充沛,体液充沛就说明身体内部阴的充足,“阴”是人体一切的基础,它的充足能够起到支持一切的作用

2 充足的体液是肝脏解毒和肾脏代谢毒素的必要条件,所有进入体内的毒素都是需要水液的稀释才能正常排出体外的,

3凉白开优于饮料、瓶装水、桶装水,要知道,凉白开是烧开了的自来水,而自来水是一种活水,是一种新鲜的水,这一点,很多桶装水和瓶装水都比不上,曾经风光一时的农夫山泉和康师傅的矿泉水,其实也不过是自来水加的矿物质而已,凉白开每日都是新烧的,而那些饮料、瓶装桶装水都是添加了保鲜物质的“死水”,试问,再怎么优质的水,如果被装到瓶子里几个月甚至一年,又能优质到什么地步

4 凉白开通过高温加热,已经把水内的钙离子和镁离子变成碳酸盐沉淀,从而减少我们罹患结石的风险

★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这句民谚强调的只不过是锻炼一定要坚持,即使是在最难熬的日子也不要放弃而已,因为人都有很强的惰性,坚持锻炼的确不容易,但是如果找点借口放弃几天是很容易的,但是一旦放弃就很难再坚持了。

2 其实,对于居家过日子的普通人来讲,还是根据当时天气的实际情况对身体锻炼的年度计划做一个短暂调整会更好,下雨天、下雪天、酷暑天、严寒天、三九三伏什么的,这种恶劣的天气都是对人有伤害的,是要尽量避免会更好一些的,哪怕是改在室内锻炼。

★ 冬病夏治,夏病冬治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冬病夏治理论是上个世纪50年代由天津首先提出的民间疗法,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一疗法也带有一定的疯狂和不可信,尽管最近这几年它已被炒作的近似于神话,据2008年北京某中医医院的统计数据表示,该院用冬病夏治法治疗哮喘病的有效率仅为16%,而更多的人都是在盲从

2 冬病夏治相当于“寅吃卯粮”,如果说得再通俗点,就是,我把下个月用来充饥的粮食在这个月吃掉了,来预防下个月会出现的饥饿,其实是一个原理,根本就靠不住3 区别于西医,中医是一门症状医学,有症状才能判断出来什么病、什么证型、怎么治疗,而在毫无症状的夏天,中医是无法用药的。

★一日食仨枣,郎中不找我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大枣确实是一种补益佳品,可以通过增强体质而改善很多不适和疾病,但却没达到“治百病”的地步。它仅具有中等偏弱的补益气血的功效,部分由于气血两虚导致的不适和疾病,在服用了适量的大枣补益气血后,会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2 而有些疾病例如“扁桃体发炎、糖尿病、痤疮”等常见病,大枣不但不能治疗,反而会加重疾病。龋齿、糖尿病、容易腹胀的人,或者中医认为舌苔厚腻、体内有湿的人,均不适宜吃大枣,尤其不适合吃蜜枣、阿胶枣等。这些情况如果每日吃三个,那就只会火上浇油。

★畜肉不如禽肉,禽肉不如鱼肉

可信度:★★★☆☆

中医观点:

1 这句民谚主要是从我们食用肉类时脂肪的摄入量来考虑的,我们最常食用的畜肉是猪肉、牛肉、羊肉,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脂肪含量较高,即使看起来是红肉,其中也会含有不低的脂肪,而禽肉主要指的是鸡肉,如果能剥下鸡皮不吃,鸡肉的脂肪含量比起畜肉来可以忽略,同理,作为鱼肉来讲,属于脂肪含量最低的。在提倡健康饮食的今天,这句民谚说得完全在理。

2 但是,如果结合着目前食品安全现状来考虑,这个民谚并不适合目前这个时代,

理由一:现在水系污染较为严重,无论是淡水还是海水,进入我们餐桌的鱼类就像被毒水浸泡过的食物一样,有机毒素和重金属残留是很可怕的,即使像雀巢这样的大公司也在前段时间爆出其婴儿食品的原料鱼含有超标的汞金属

理由二:现在淡水养殖和近海养殖的业主们,为了提升固定面积产量,会在饲料中大量掺入避孕药类激素药以提升产量,这些含有激素药的鱼类被我们吃掉,我们会间接成为受害者;

理由三:连肯德基那样的国际企业所采购的鸡肉都是“速生鸡”,我们普通市场所购买的鸡肉的采购流程和食品检验肯定不会超过他们,所以这样的禽肉,怎敢入口

理由四:相反,猪肉、牛肉、羊肉则略显安全,当然只是相对的安全,即使脂肪量比较高些。

王致效,副教授,四代中医世家,祖籍山东高密,曾祖是民国时期黑龙江四大名医王守典,祖父王明先是海伦名医。

现为中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师从国务院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梁贻俊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梁贻俊工作室传承人,先后在北京*东钓鱼台炎黄国医馆、太申祥和健康产业集团太医馆出诊20余年。

先后跟随首批国家级名老专家梁贻俊教授、肝病泰斗谢子恒教授、肺病泰斗方和谦教授、消化道疾*病专家徐振盛教授、北*京“小儿王”宋祚民教授、脾胃病专家危北海教授、肾病专家杨大绮教授等学习。

如果觉得《冬病夏治真的有效吗?养生老话儿,yes or no?中医为你揭晓答案》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