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今日▎7月16号,三伏天之初伏了,伏天养生,10个要点要谨记

2022-03-3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7月16号,就是2020年的初伏了~!!

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

今年7月16日正式入伏,

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苦”夏日子来了。

三伏天分为初伏、中伏、末伏。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很热,特别是中伏最热。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之说。

2020年三伏天时间表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

三伏时节,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这样的气候条件,对人体健康有明显的不利影响。暑湿之邪乘虚而入,伤津耗气,容易出现精神不济、四肢乏力、食欲不振。

并且需要注意的是,今年三伏降雨非常多,湿气也随之加大。

那么这么特殊的三伏,我们该如何养护呢?

1、喝常温的水+适量的运动

三伏天喝热水的目的则主要是为了发汗,也就是中医所说的发汗解表功能,起到透里疏通、清热的作用。运动适当出汗、泡脚微微出汗都可以祛除寒气,不过要长年累月的坚持,要除寒气平时可以少吃螺、西瓜、蟹、河蚌、荸荠、鳖、等寒性食物。

如果只是想通过喝热水,一朝一夕就祛除体内的寒气,是万万不可能的。

2、防中暑,勿贪凉

三伏天最易发生的疾病就是中暑。高温暴晒,闷热潮湿都容易导致人们中暑。

当我们在户外将身体晒得很热,或是运动完大汗淋漓,突然进入到冷气大开的室内,或来个冷水澡,喝杯冷饮,人为的为自己来了场“大变天”,本来正常排泄汗水的汗毛孔突然关闭,不仅暑热排不出去,反而将外界的寒湿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而中暑。由于寒闭在体内,就会出现头痛,无汗,浑身肌肉痛,食欲不振,甚至恶寒、发热。

3、静养心,少动怒

夏属火,通心。三伏天最为炎热,当然由心所主。

有句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也预示了夏季养心的重要。

情绪激动容易伤身体。比如生气时,血压会上升,脸会涨红。血管以及心脏部位所承受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高出3倍以上。

4、多补水,吃

三伏天酷热难耐,也是人机体新陈代谢最快、气血运行最快的时候,会大量出汗,口渴,所以补水缓解出汗导致的水分流失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补水不是解渴,不能用口渴来判断要不要喝水,当感到口渴时你的身体已经轻度脱水,而一次大量饮水也会给身体带来各种负担,甚至“水中毒”,所以我们要有规律的少量多饮,让身体始终保持水分充足的状态。补水除了喝水外,还可以饮茶、喝粥、喝汤、吃水果。

饮食上应注意清热祛暑,适宜清补,不贪生冷,不沾油腻,不吃辛辣。吃苦瓜:入伏祛痱子。吃丝瓜:入伏平痰喘。吃冬瓜:入伏增食欲

5、纳凉熬夜是大忌

很多人喜欢熬夜,从道医角度来说,睡眠不足就是脾虚的症状,表明体内湿气过重。

三伏这几天应该要补一个午觉,30~60分钟都可以,过了1个小时的午觉就会影响晚上的睡眠了。

6、忌 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易使颈背部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6.c,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可以搭个披肩。

马上就要到三伏天了,这些事情一定要避免做,即便平时没有养生习惯的朋友,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该注意的还是要注意起来的噻!

如果觉得《今日▎7月16号,三伏天之初伏了,伏天养生,10个要点要谨记》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