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冬至养生,有“四个字”要做好,更容易长寿

2022-04-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24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冬至养生,“吃穿动养”四者缺一不可,四方面做好了,更容易长寿。2019年12月22日,是传统二十四节气里的“冬至”。

冬至冬至,也意味着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间段。那么,冬至养生,和平常时候有何不同呢?

俗话说“冬练三九”,所谓的数九严寒,也就是冬至前后开始的。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冷在三九”,形象地道出了、一年里最冷的隆冬严寒的味道。

如何度过“生命中非常的寒冷”?在我看来,也就是四个方面要做好,它们就是:吃、穿、动、养。

1、 吃——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季进补是我们的传统养生方式。古人认为,冬季的气机以“藏”为贵。也就是要将阳气好好珍藏,避免不必要的泄露。冬季养藏,也就是好好保养、积蓄能量的代名词。顺应自然,适时进补,不但能增加机体的营养,还能调理阴阳,祛散寒气、强壮身体。

可以适当多吃牛肉、羊肉、芹菜、白萝卜、土豆、大白菜、桂圆等。常见的火锅滋补肉食,都是这个季节比较合适的进补方式。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见,“三九”养生是非常重要的,大家可以好好温补一下。但是,温补也要注意适可而止,大温大热、过食辛热肥甘也是不可取的。

2、穿——保暖防寒,该穿就穿:

寒冬腊月,外界气温很低,身体的热量主要就从裸露的头、手等处散发。中医认为,这就是一种伤阳的行为。现在很多人喜欢讲究风度,穿得太多,身材显得臃肿。于是各种“反季节”穿衣法络绎不绝。

因此,该穿就穿,做好保暖防寒,是冬季应有的穿衣方式。如果温度低于5度,更要带好帽子,防止热量散耗,也就养护好了阳气,更利于健康长寿。

3、动——合理运动,养护阳气:

三九隆冬,多数人选择“猫冬”避寒。实际上,寒冬腊月,正是我们乘机提高抵抗力的时候。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气温低时,身体会有一种蜷缩成一团的意愿,更不愿意活动。门缝里的一丝寒风,也会让全身都哆嗦起来。

此时,如果勇敢地起身走出去,反倒无惧寒冷。这样的“锻炼”,其实更有利于机体抵抗寒冷。长此以往,身体的抵抗力也就更好了。当然,外出运动,最好还是做好防风寒的措施,穿比较厚实的运动服。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冬天是阴气收藏的时段,三九是气候变更的转折点,也是阴盛阳衰的高峰。阳主动,阴主静。如果缺乏运动,阳气也会失去活力。坚持合理的运动,适当维护好阳气的生机,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都是非常好的养生方式。

4、养——动静相宜,阴平阳秘:

《黄帝内经》:冬季养藏。何谓“藏”?其实就是收藏好身体的精气神,尤其是阳气的维护,需要更好的养护。内经说“秋冬养阴”。

养阳和养阴,其实并不矛盾。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我们要做的就在于如何“阴平阳秘”,那样才是最好的长寿方式。

怎么“养”?适当进补滋养,结合合理的身体维护,比如冬季泡脚、静坐吐纳,都是调和阴阳的合理方式。使阴津充沛而不腻,阳气涵养而不燥,这就是冬季养藏的最高境界。

总之,马上就是冬至了,各地对于冬至的到来,都有不同的迎接方式。但对养生而言,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吃穿动养。这四者,缺一不可。如果都能做好,定是更健康长寿的前提。

如果觉得《冬至养生,有“四个字”要做好,更容易长寿》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