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江苏吴江:节俭老人病倒了不去医院,却花近万元买保健品

2022-04-2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4335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9 分钟。

6日下午近2点,下着小雨,气温渐低。

城区交通北路一家保健品店门口,81岁的王阿婆,抖了抖雨伞,慢慢往楼上走。

“阿婆,下午来‘充电’啊?”记者问。

“是啊,马上开始了。”王阿婆回答。

这家保健品店在二楼,爬楼时,记者跟王阿婆简单聊了几句。

王阿婆说,她每天下午会步行到这里,做做操、“充充电”,“反正免费的,来玩玩。”

记者问她,有没有买电疗仪。

她说,还没买,因为来这里时间不长,不到两个月,想体验一段时间再说。

现场直击 保健品店的展柜

记者跟随王阿婆走到二楼。

迎面是一个展厅,正对入口处有一个服务台,两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展厅北墙竖着一个展柜,里面摆满了各种保健品;西侧墙上贴着营业执照,以及卫监方面的相关证照。

“阿婆,您来了,天冷要当心啊。”服务人员热情招待王阿婆。

记者后面还有两位老人,其中一人拿出类似签到卡的卡片,交给了工作人员,让其在卡片上划了一下。

记者向工作人员道明了身份,站在保健品展柜前打量着。

该店一名负责人介绍,这些都是集团的产品,有些是自制的,有些是专供的。

“这些产品都只是展示品,不能现场卖,需要的话,可以在网上订购。”该负责人解释。

记者问,“若是老人不会使用手机网购,怎么买?”

该负责人说,他们的工作人员会教老人操作。

展示柜里的商品有十多种,主要为养生保健品和普通商品。养生保健品中,有胶原蛋白、松花粉等,其中一款破壁松花粉,标价398元一盒,生产厂家在湖南。普通商品中,有洗发液、沐浴露、植物油等。其中,有一种桶装花生油,标注的品牌为国内某知名品牌,但包装标签上印有“专供”字样。

免费做操、“充电”

与展厅一墙之隔的,是一个摆满了座椅的活动大厅。每张座椅上,都放着接有电线的坐垫,每四个坐垫接通一个电疗仪。

现场有近20位老人,用了活动大厅一小半的座椅。据现场一位老人介绍,活动上午一场、下午一场,一般上午人更多。

下午2点,活动大厅响起了音乐,工作人员解释说,老人开始做保健操了。

记者提出要进去看看,上述负责人在强调不能拍照后,让记者进入了活动大厅。

活动大厅中,王阿婆正和其他老人一起做着保健操。投影仪放的视频中,一名男子在示范做操,背景音乐是一首流行情歌,现场有工作人员在讲台上领操。

保健操动作挺简单,大约20分钟后,老人们坐下休息。有工作人员为电疗仪接上电源,开始电疗。随后,在工作人员的注视下,记者离开了这家保健品店。

在距离该店不到500米的油车路上,记者路过另一家保健品店。不过,这家店的大门已上锁,玻璃门上贴满了保健宣传画,看不到里面的情形。记者发现一处侧门可供出入,但记者叫了门,没人回应。

站在上锁的玻璃门前,记者听到屋内有使用电疗仪时循环播放的喇叭声,显然是有人在里面体验电疗仪。附近一家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这家锁着门的保健品店的确在运营,每天都有老人来体验电疗仪,而且电疗仪的销售情况不错,很多老人都在买。

记者调查 节俭老人花近万元买电疗仪

周六早上7点,家住清树湾的74岁徐阿婆像往常一样,提着篮子,乘712路公交车到菜场买菜。

“一斤白菜,三两肉丝。”徐阿婆告诉记者,这是她要买的菜。

一斤白菜两块五毛钱,三两肉丝三块六毛钱,两样加起来六块一毛钱。徐阿婆拿猪肉的时候,跟老板说:“算三块五吧,我平时一直在你这买肉的。”

老板没说什么,接过钱,把肉放在了徐阿婆的篮子里。

“能省一点是一点吧,省个一毛也是好的,我们这辈人省惯了。”徐阿婆笑着说,她经常坐公交去大润发买特价鸡蛋,一斤鸡蛋四块八毛钱,比菜场便宜七毛钱,平均下来,一个鸡蛋就能省一毛钱。而之所以常去大润发,是因为她坐公交不花钱。

记者跟随徐阿婆来到她家里。徐阿婆家里蛮干净,但家具明显陈旧,整个客厅就一台老式电视机和一台生锈的长城牌电风扇,在客厅西南角,有一台用毛巾盖着的电疗仪,旁边放着两把塑料椅子。

“这些家电能将就着用,人老了,也不在乎这么多。”说完,徐阿婆走进厨房,开始准备午饭。

一盘白菜肉丝、一碗炖蛋,这是徐阿婆和老伴的午餐菜。

就在徐阿婆抬手把白菜下锅时,记者看到,她袖口下面有一块补丁。

“这件衣服是我几年前在小商品市场花30块钱买的。年轻人要买好衣服,我们老人不在乎,衣服破了补补还能穿。我和老伴退休金不高,钱要花在刀刃上。”徐阿婆解释说。

吃完饭,徐阿婆和老伴打开了电疗仪,分别坐在塑料椅上,开始电疗。

“老年人最注重的是健康,每天‘充充电’,疏通经络,对身体好。”边电疗,徐阿婆边向记者解释。

记者与徐阿婆聊天时得知,电疗仪是他们以近一万元的高价买回来的,而他们仅仅去保健品店体验了一个星期,就决定掏钱买了。而这笔“巨款”,是他们省了四五年才省下来的。

病倒了不去医院,只想“充电”

通过多方打听,记者了解到,家住柳胥小街的叶老伯,也买了一台电疗仪,跟徐阿婆的电疗仪出自同一家保健品店。

记者走进叶老伯家时,他正坐在椅子上“充电”。

叶老伯说,电疗仪是今年2月份买的,买了之后,他和老伴每天都要坐在椅子上“充电”,上午一小时,晚上一小时。

叶老伯脸色不太好,走几步就喘个不停。

叶老伯的儿子叶先生告诉记者,他父亲曾在7年前中风,幸好不算严重,加上后期康复得比较好,只是右腿不太灵活。

“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我父亲跟着村里的老人一直去街上‘充电’,说能治好他的腿。”叶先生说,起初他没当回事,可后来父亲去的频率越来越高,这让他不禁担心起来。

去年冬天,叶先生发现,父母每天凌晨4点半就起床,步行半个小时到街上“充电”,自称要赶在第一批“充”。不仅如此,父母还经常在家里提起电疗仪,说电疗仪能疏通血管,对他们身体好。

“之后我去打听过,这个电疗仪对老人身体没有什么坏处,虽说一个机器要两万块,就当花钱给老人买个心安吧。”叶先生说。

自从儿子把电疗仪买回家,叶老伯和老伴每天早晚都要“充电”,一天都不落下。

“平时他们‘充电’,我也不说什么,可有一次真把我急坏了。”叶先生说,大年三十,他父亲犯了急性哮喘,一整天都没下床,连年夜饭也是在床上吃的,“最离谱的是,我们要送他去医院,他坚决不去,坚持要坐在椅子上‘充电’。”

让叶先生着急的是,当时他父亲病情非常严重,连呼吸都有困难。

“后来,我们直接把他抬上车,送进医院,他在抢救室里整整待了一天。”叶先生说,出院回家后,他父亲做的第一件事却是打开电疗仪“充电”。

“那帮人究竟是怎么给他洗脑的?”说到这里,叶先生不禁恼怒。

为买电疗仪 闹得家庭关系紧张

杨先生一家住在渡江小区,最近他家里气氛有点紧张,因为71岁的老父亲一直闹着要买一样东西——高电位治疗仪。该电疗仪价格不菲,一台售价接近两万元。

“父亲和我闹得挺不愉快。我们也不是买不起,就是担心这个电疗仪对老人身体不好,也怕他被骗。”杨先生说。

因为这件事,杨先生和父亲连吃饭都分开了。原先每天晚饭后,父子俩会出去散步,但现在变成了父亲一个人出门。连平时的日常对话都几乎只剩两句——“爸,晚饭做好了。”“爸,你散步回来了啊。”

“父亲一直很随和,见了谁都面带微笑,这么多年了,没见过他发脾气。”杨先生说,自从他不同意买电疗仪后,父亲每次看到他都板着脸,父子俩坐在沙发上看两个小时电视,也没有一句话。

“这两天我真想给他去买一台,真不想搞得一家人不像一家人。”杨先生说,他越想越想不通,到底卖电疗仪的人给父亲灌了什么“迷魂汤”。

于是,杨先生来到那家店,为了解情况,他还进去听了课。

“工作人员都是年轻人,对老人特别客气,他们站在门口,招呼老人进去喝水,嘘寒问暖不说,竟然直接喊这些老人‘爸’‘妈’。”杨先生说,这趟体验,让他觉得非常意外。

此后,杨先生咨询了医生,“医生说这些微电流对老人的身体没什么影响,我就想从网上给他买一台,但父亲只认这个牌子。”

没办法,趁着那家店搞活动,以原价5折的价格,杨先生为父亲买了一台电疗仪,掏了近万元。

“冤枉钱花了就花了,只要家庭关系和谐就好。”杨先生无奈地说。

部门声音 回应关切,有关部门执法检查

在东太湖论坛上,近期关于老人购买保健品的帖子比较多。

11月28日,有网友发帖称,交通北路一家保健机构,“洗脑,高价卖假药,打着送小礼品、免费检查的名义骗老人来听讲座,然后播放视频进行洗脑……他们利用老年人的信任,虚假宣传、非法买卖所谓的神药。”

新闻发言人“吴江市监”回复称,当事人营业执照显示为松陵镇某食品店,注册日期为今年8月8日,经营范围:食品、日用品、电子产品零售;健康信息咨询,会务服务。同时,当事人出示的《食品经营许可证》,显示其经营项目为预包装食品(不含冷藏冷冻食品)销售、保健食品销售。

据这份回复,当事人提供了该店证照、员工健康证、经营者身份证复印件,以及上级委托经营企业的有关证照,同时提供了某品牌多功能养生仪、远红外坐垫、破壁松花粉、电热毯、电热垫和电热褥垫、电热玉石水晶坐垫、胶原蛋白肽固体饮料、按摩器、花生油等产品生产及销售商的证照及检验报告复印件。

该回复称,市监部门已要求商家降低噪声,减少对周边市民的影响,遵守《广告法》相关规定,推销产品时不得涉及疾病治疗、预防功能,不得在经营过程中夸大功效、误导消费者。

消协:保健品消费“一看三不”

区消保委有关负责人提醒,近年来,老年消费市场鱼龙混杂,一些不法商家利用老年人渴望健康的心理,采取“免费体检”“专家讲座”等方法,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服务,使老年消费者蒙受了经济损失,有的甚至损害了身体健康。

在区消保委公布的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案件涉及29位老年消费者。松陵某酒行,在农贸市场内搞“优惠大促销”,宣传其产品有显著的保健功能,吸引了陈老伯等29位老年朋友,集体购买了共计50箱“鹿茸虫草保健酒”,每人花费1到2万元不等。后经区消保委查实,该酒实为一款普通酒,并未获得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而且进价仅有50元一瓶,售价却高达250元一瓶。经区消保委约谈,经销商将货款全部退还。

区消保委提醒广大老年消费者,购买保健品要“一看三不”。

一看: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查看商品外包装上是否有“小蓝帽”标志,即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认证的保健食品标志,凡没有“小蓝帽”标志的都不要买。

三不:一是“专家”忽悠不上当。生了病务必去正规医院治疗,保健养生务必到正规的医院和机构去咨询,切忌有病乱投医、轻信来路不明的所谓“专家”;二是虚假广告不轻信。保健品不能代替治疗药物,商家所谓有治疗功效的保健品,都是不可信的。一些不良商家为了推销保健品,号称保证疗效、无效退款,老年人务必辨别真伪,切忌盲目相信、购买;三是养生讲座不购物。一些不良商家,打着养生讲座的旗号,采用赠送鸡蛋、大米等方式把老年人诱来,然后通过讲座来忽悠老年人,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老年人切勿在讲座现场购买保健品、接受免费旅游等,不要轻信商家所谓的“低价促销”。(完)

(HomeNews整理发布)

如果觉得《江苏吴江:节俭老人病倒了不去医院,却花近万元买保健品》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