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百花齐放于宋代,注重调养生息,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而风骚历史

2022-04-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宋初追求平淡清远的文学思想倾向,首先表现在一批受道家思想影响的隐士文人的诗歌创作中。陈抟是宋初隐居华山的著名道士,对宋代的思想文化有很大影响,他的思想反映了道教向老庄复归的历史性变化。

如陈抟在《阴真君还丹歌注》中说:“无质生质还是丹,凡汞凡砂不劳弄。”又说:“若逢此歌,免妄为诸事,遂默心修炼,静意保持不退初心,勤进前志,方乃炼之饵之,成真仙耳。"(《道藏》成上,第五十九册)所谓“默心修炼,静意保持”,与庄子说的“心斋”已相去无几,成就的是一种自然无为、虚静玄远的人生境界。文学创作中平淡清远的山林精神正是此人生境界的一种升华。如太平兴国初,宋太宗招陈抟入见,陈抟有(辞上归进诗),诗云:“三峰千载客四海一闲人。世态从来薄,诗情自得真。”(《宋诗纪事》卷五)后两句道出了其诗歌创作避世淡泊的自得情怀。

我们再看他的《西峰诗》:为爱西峰好,吟头尽日昂,岩花红作阵,溪水绿成行。几夜得新月,半山无夕阳,寄言嘉盾客,此处是仙乡。(《(宋诗纪,事)》卷五)。诗写得并不好,但一种平淡情思和自得安然的心境却甚为分明,与沉湎于宴饮唱和的五代文风是很不一样的。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格调的心境也出现在当时一些达官贵人的笔下,如宋白的《一春》:一春情调淡悠悠,闲倚书窗背小楼。暖日只添酒中睡,晚风频动惜花愁。莺冲舞蝶侵人过,絮逐天丝触处游。已为韶光发惆怅,可堪家近白苹州。(《宋诗纪事》卷二)。

写春情,但没有生机勃发的感觉,在一丝淡淡的为时光流逝而惆怅的情思中,亦表现出一种淡逸平静的心态。如果说平淡情思在陈抟、宋白的上述诗中只是某种心态的自然流露的话,那么在潘阆、魏野等诗人的创作中就是一种有意的追求了。如潘阆的《望湖楼上作》春:望湖楼上立,竟日懒思还。听水分他浦,看云过别山。舟依岸静,独鸟向人闲。回首重门闭,蛙鸣夕照间。(《道年集》)潘阆,又称潘道遥,其诗集就叫《逍遥集》,思想上受道家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他的这首诗写隐居的闲适生活,也有一种淡泊尘世的味道,但他比较注意炼句球字,如“听水分他浦,看云过别山”的分”和“过”就下得很讲究,非人人意中所能到者,而且在选词上通免用肥腻的字眼,在平淡之中又往往给人一种清远的感觉。

他自已就说过:“发任茎茎白,诗须字字清。"(《逍遥集》)。他的诗和为人在当时都不同一般,因此颇为人们所推崇,宋白就曾有诗云:“宋朝归圣主,潘阆是诗人。”(《宋诗纪事》卷五引(皇朝美艽》)魏野在赠潘间》一诗中说:“昔年放志多狂怪,若比来今总未知。从此华山图集上,又添潘阆倒骑驴。”(《东观集》卷一)把潘阆看作华山道士陈抟一流的人物。魏野是潘阆的朋友,彼此间有诗赠答,创作思想和人生态度也很接近。同时人薛田说他:“秉心孤高,植性冲淡,视浮荣如脱屣……旧有《草堂集》行在人间,传之海外,真可谓一代名流。”(见《东观集》卷首)

魏野的《草堂集》已佚,如今流传的是经他儿子魏闲重编的《东观集》。从集中作品看,他的人生态度不仅近于道家一流,还受到禅宗的影响。如《闲居书事》云:“无オ动圣君,养拙住山村。临事知闲贵,澄心觉道尊。"(《东观集》巻一)(《故山》:“水声山色为声色,鹤性云情是性情。四皓云间寻旧友,三清路上指前程。”(《东观集》卷二)所谓“养拙”“澄心”也就是陈抟讲的默心静意,“四皓是道籍所推崇的神仙人物,“三清路”即成仙之路。再如《赠惠崇上人》诗:“是非言语徒喧世,赢得长如在定中。"《东观集》卷二)“定”即禅定,讲究的是屏除杂念的静默通慧。他在《书润师白莲堂》诗中又说:“野人禅客合相陪,渐老诗心亦共灰。"《东观集》卷八上述人生态度和思想倾向使他的诗歌创作带有冲淡闲逸的情韵,如《秋霁草堂闲望》:草堂高回胜危楼,时节残阳向晚秋。野色青黄禾半熟,云容黑白雨初收。依依永巷闻村笛,隐隐长河认客舟。正是诗家好风景,懒随前哲却悲愁(《东观集》卷三)。

情思由于淡泊名利而显得纯净,显得自然,因而带有山林间的清逸之气。平淡之中,隐隐约约可以感受到精神挣脱名缰利锁后的自由和舒展,表露出澄静趣远之心。所谓“达人轻禄位,居处傍林泉。洗硯鱼春墨,烹茶避烟”(《书友人屋壁》,《东观集》卷六)。这种人生情趣,是形成平淡清远诗风的重要因素。

如果觉得《百花齐放于宋代,注重调养生息,有自己独特的韵味而风骚历史》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