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端午习俗里的养生经

2022-05-0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0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本周末,我们将迎来端午佳节。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端午过后没几天就是夏至了,意味着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候开始了,高温湿热,蚊虫滋生,因此农历五月在古代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智慧的古代先民,在生活中总结出了不少应对方法,端午节时吃粽子、赛龙舟、插艾草、挂香囊……这些自古流传的习俗不仅代表了人们迎祥纳福、辟邪除灾的愿望,也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

吃粽子

端午节离不开粽子,而包粽子的主要材料是糯米。中医认为,糯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之功,包粽子一般用苇叶、竹叶、荷叶等,苇叶可以清热生津、除烦止渴;竹叶可以清热除烦、利尿排毒;荷叶可以清热利湿、和胃宁神。

现在市场上粽子的种类越来越丰富,甜的有八宝粽、豆沙粽、蜜枣粽等,咸的有猪肉粽、蛋黄粽、鸡肉粽等,五花八门,让人垂涎欲滴。粽子虽然好吃,但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食用粽子,尤其是豆沙类、蜜枣类粽子含糖量较高,肉类粽子脂肪含量较高。因此,粽子是高热量不易消化食物,高血糖、高血脂患者、胃肠道疾病患者以及脾胃运化差的人要谨慎食用。

老年人想吃粽子,可以自己在家里包一些含杂粮、豆类的粽子。吃粽子时一定要记住不能囫囵吞枣,要细嚼慢咽,并且不要吃太多,适量就好,此外,吃粽子最好搭配蔬菜食用,适当饮些茶水,以帮助吞咽和消化。

插艾草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作为一种中草药,性温,具有散寒除湿、温经止血等功效。同时,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可驱蚊蝇,净化空气。6月份,是艾草生长最成熟的时期,叶片新鲜肥厚、富有弹性,其药效也是最强的时候。端午前后正值初夏季节,天气炎热,多雨潮湿,蚊虫滋生,是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将艾草悬挂门头窗前的习俗,实际上是因为艾枝叶熏烟能驱蚊蝇、清瘴气,具有禳毒杀毒的功能。

艾草除了驱蚊,还可“避邪”,邪为中医里的病邪之意,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在内的六淫,这都是致病的因素,将艾草挂于门前或屋内,其散发的草药香除了让人感到神清气爽,有醒神、提神的作用外,还能散风驱寒、通九窍,改善神疲乏力等不适,还可以预防感冒。所以古语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之说。

挂香囊

这里的香囊不仅仅作为服饰上的“点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民间就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的说法。

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搭配合适的香囊可以提神醒脑、振奋精神、舒筋顺气、通九窍、防瘟病。不过,市面上销售的香囊成分不尽相同,购买时要有所鉴别,最好是到专业的药店、中医门诊咨询医生,有选择地购买。

饮药酒

端午节喝雄黄酒的历史由来已久。古代医学不发达,卫生状况欠佳,每逢端午,有些地方又热又闷,蛇虫繁衍,容易瘟疫疾病蔓延。《本草纲目》中记载:雄黄具有解虫蛇毒、燥湿、杀虫,驱疟功效。因此在端午节期间,古人把雄黄粉洒在蚊虫滋生的地方,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子,还饮用雄黄酒来期望能够辟邪,让自己不生病。其实,雄黄酒是不适合饮用的,因为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人们更多的是将雄黄酒当消毒水使用。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雄黄酒不可饮,饮酒可以饮黄酒和五加酒。中医认为,黄酒属温性,生饮可治疗天热引起的厌食、烦躁等;热饮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等。五加即五加皮,味辛、苦,性温。将其切丝,与白酒一起盛入容器浸泡10天左右即可饮用。

总之,端午节人们洒扫庭院、挂艾草、做香囊、洒雄黄,杀菌防病,避疫消灾,并举行各类型的体育健身活动,可以算是我国传统的公共卫生防疫节日。我们要从古人的智慧中学习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强身健体,祛病免灾。(记者 李力)

【来源:荆门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如果觉得《端午习俗里的养生经》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