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荀子的治气养生之术:九种不善性情的对治方法

2022-05-10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91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读《荀子·修身》中的《治气养生之术》。

过去在学校里读书,关于治气养生类的国学文章是很少的。以致于许多学生读书出来以后,能知天文地理,能写文,能编程,精通各种技能,却唯一不懂得治气养生,调整自己的情志。而不良情志下的人生,是走不远的。

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是战国末期的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政治家,为儒家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否认天赋道德,认为人性本恶,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性的影响。在《荀子·修身》中的《治气养生之术》,讲的就是如何在后天教育中良善自己的性情。

全文如下:

【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怠慢僄弃,则之炤以祸灾;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这段文字有两种读法。一种是自知者明,自我修身者的读法;一种是知人者智,家长、教育工作等涉及人际交往的读法。

许多教师教书多年,对学生心态的调整是来源于自己的经验。如果他们在师范学校曾经读过荀子的这段治气养心之术,在教育育人中就要有的放矢得多。相比起西方的教育心理学,这160字的术法简练精髓,直指人性,有很强的操作性。而对于许多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这篇术法同样有帮助。

以下从自我修身和教育者的角度来解读这个术法。

第一、血气刚强,则柔之以调和。

观知自己是血气刚强的人,就要以柔来调和之。教师见到类似性情的学生,要以柔和来对待之,以柔化刚。

第二、知虑渐深,则一之以易良。

观知自己知见思虑太多,渐深成障的人,就要化繁为简,简一归良。教师见到类似性情的学生,要引导他知虑简良,不要想多了。常言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原因就是秀才想得太多了,以致于知虑成障。

第三、勇胆猛戾,则辅之以道顺。

观知自己是勇猛胆大狠戾之人,就要以顺行正道来辅助自己。教师见到这种性情的学生,只要顺行引导其走向正道。在正道的辅助下,此类人很有可能成为保境安民的勇士。

第四、齐给便利,则节之以动止。

观知自己是喜欢给人便利的无原则的热心人,就要以智慧来节制自己,哪些忙可以帮,哪些忙觉不能帮,心里要有一个谱。教师见到类似性情的学生,要帮助他提升助人的智慧,而不是一味的烂好人,最终伤人又伤己。

第五、狭隘褊小,则廓之以广大。

观知自己是心胸狭隘、心眼偏小的人,就要扩大自己的心量,不要计较利益得失。教师见到这类学生,亦要引导学生开阔心量。常看天空、大海、高山远望等,对开阔胸襟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六、卑湿、重迟、贪利,则抗之以高志。

观知自己是卑微黏糊的人,心思重而迟钝,且又好贪小利,就要树立高远的志向来抵抗这种卑劣依赖的性情。教师见到这类学生,亦要引导学生树立高远的志向。

第七、庸众驽散,则劫之以师友。

观知自己是平庸从众、愚驽散漫的人,就要多与良师益友交往。教师见到这类学生,亦要同样引导之。这类愚驽性情跟着良师益友能学好,跟着邪师父损友就学坏。

第八、怠慢僄弃,则之炤以祸灾。

观知自己是懈怠傲慢、轻狂嫌弃他人的人,就要以灾惑来昭告自己,提醒自己不要与人结怨。教师见到这类学生,要常讲傲慢遭致灾祸的事例,以帮助学生改变自己的恶习。

第九、愚款端悫,则合之以礼乐,通之以思索。

观知自己并不聪明,但能端正谨慎(悫:诚实、谨慎)行事的人,平日遇事要多思考,以使得自己的行为合于礼节、

懂得人与人之间交往最优美的距离,就是合“礼”。进退有度,和于节奏,就是“乐”。世间愚款端悫(悫:诚实、谨慎)一类的人,平日里看着挺老实的,但就是做人做事总是做不到点子上。

教师见到类似的学生,要教育他行事做人要合乎的礼节,鼓励他平日遇事多观察、多思考,令其开智通达。

第十、凡治气养心之术,莫径由礼,莫要得师,莫神一好。夫是之谓治气养心之术也。

无论是自己修身,还是教师教育学生,家长教育孩子,都要明白:一切治气养心之术不外乎就是三个要点。

一、人与人相处要合乎礼节,关系太远或太近都会令自己和他人感到不舒服。

二、要与良师益友交往,远离恶师损友。这里的恶师损友,也包括传播不良信息的电视、媒体、互联网等。

三、心中常存好心,神思纯一良善为治气养生的关键。

这个治气养心之术概括了九种人的不善性情,并提出了相应的对治方法,对于人性教育缺失的现代来说,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该术法是以善的人性来扭转不善之人性,依然在相见范畴,并没有超越善与不善的二元对立。但这并不妨碍行者在行走世间时,运用这个方法来自觉和觉他。正如《六祖坛经》所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如果觉得《荀子的治气养生之术:九种不善性情的对治方法》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