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好大的误区:养生要等到事业有成后?

2022-05-21 分类:养生资讯

一提到养生,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说法,“养生?我现在真的顾不上!这么忙,哪有时间养生?”

“是身体健康才能令事业更有成?还是事业有成才能身体健康?”一个稍微动动脑筋就会明白的问题,为什么许多人仍然执迷不悟呢?许多人口头上以为很明白,行动时却背道而驰。为什么?只是我们对养生理解的太少,缺乏正确的养生观念;加之多年来对事业、生活和生命这三者不正确的观念和下贻误了我们对生命滋养的正确理解。

何谓“事业有成?”相信不同人有不同的目标和标准。曾经的“一味拜金”思潮不知耽误了多少人,错误地将“事业有成”和“有钱”划等号;改革开放后多少英才早逝或早衰的血淋淋案例教训警醒了世人,人们开始思考自己的行为、初衷和对事业的理解。思考后,我们会明白,真正事业有成者的动力来自哪里?一定是情感的动力。这种情感源自生命之初,父母、亲人的爱;后来老师、同学和小伙伴的友情;这种情感源于进入社会后的自身社会价值认可……情感与事业令生命本体拥有了内容和精彩。但是,我们却因为曾经的错误观念将生命本体忽视了,这确实是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何为养生?原来养生是“养”和“生”两个动词,包含着两个层面的内容,即“养”与“生”。“养”是因,是动作和过程;“生”是结果。养生不是养“病”,也不是养“老”;而是养“生”!养生是一个以“养”让“生”持续循环的过程,因为滋养而生长。就像生命万物得天地滋养,又通过耕耘来回馈天地。休养生息是一个循环“生”的过程,不断地养才能生!也就是说,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以科学顺势的生活方式对生命的养护、精神的修养的过程。

任何的养生都首先强调有科学的时间安排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又何尝不是事业有成所需的方式?

我记得在10年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曾经刊登过一篇报道:《事业有成养生有方(寿星秘诀)——记98岁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张光斗》。文中记录了时年98岁的著名水利水电工程专家、称为“当代李冰”张光斗先生。他在年轻时就笃志科技报国、志在水电事业的人生追求;是出了名的“工作狂”。85岁时,张老还新学会了用电脑打字,撰写56万字的自传书稿《我的人生之路》。89岁时,他还到过三峡工地检查施工质量,并从基坑顺着脚手架爬到55米高的底孔,检查混凝土表面的平整度,耄耋之年,依旧给学生们讲述着《水工概论》和《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等课程。为了项目的工作进度,他也是经常工作到深夜。

张老把自己的养生归结为“一二三四”。一是“一贯知足”。只有一贯知足,才能适应自然规律,在现实生活中获得乐趣,以平和之心颐养天年;几十年来,张老以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取得卓著的功勋;然而面对诸多的荣誉,他却淡然处之。二是“二目远眺”,即高瞻远瞩之意。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以高瞻远瞩来顺应自然,这样对身心健康就大有裨益。三是“三餐有节”。以多餐少食为佳,不偏食,有节制,有规律,这样对身体有利。四是“四季不懒”。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坚持持久,比如因为工作原因,他除了在清华园的授课外,大部分时间他都在崇山峻岭、急流险滩中度过,从黄河上游的龙羊峡、拉瓦西到长江中上游的葛洲坝、三峡,从雅砻江的二滩到红水河的龙滩,他把这样的户外工作当成锻炼身体的契机;在施工现场,他和工人们一道下基坑,爬脚手架,像壁虎一样匍匐爬行于悬崖峭壁。

我们看到,张老把对事业的专注当做了“修心”而心无旁骛;张老的高瞻远瞩是不计较眼前得失,也是修心;“三餐有节”就是对时间的管理能力;而把户外工作当成锻炼身体的契机正是良好心态下的效率能力。如果一个人得其核心,可不就是“事业有成,养生有方”了。

商业巨子李嘉诚14岁投身商界,22岁正式创业,半个世纪的奋斗都在践行着“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你难道以为李超人是事业有成后才注意养生的吗?殊不知即使已年逾八旬,却始终神采奕奕、思维敏捷,源于年轻时对自己关注健康的要求:每天坚持运动一个半小时,强调最重要的是要有恒心。即使到今时今日的李嘉诚仍然保持着每天工作16小时之后,还要坚持学习的习惯;他会在晚饭后看电视学英文,大声朗诵;他会在睡前坚持阅读。正是他对自身所从事事业有着清晰的规划和设计、清晰自己事业出发的源点是生命的意义,他才能够让自己遵从生命规律的轨迹,持续地缔造着商业神话,远远不单是“事业有成”的简单故事。

养生不是让你放弃梦想和进取的行动。恰恰相反,因为正确的养生修炼的是人生智慧,这种人生智慧我们从事的事业有着更有效、更智慧导引。

有本取材于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的选修课《设计你的人生》书,书名是《Designing Your Life:How to build a Well-Lived, Joyful life》(设计你的人生),两位作者就是斯坦福大学的教授。他们通过诸多的实际案例,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方法论,并将人生的规划以四个维度来评估,即:事业、情感、健康、娱乐。书中对我们提到的“不忘初心”、“坚持始终”提出了另外的观点。因为人在许多时候未必真的清晰自己真正的初心,需要在不断试错过程中发现自己真正的适合、擅长和喜欢。

的确,人真的寻找到适合与擅长的事业时,才能舒展自己的身心。民间有个说法:“爱挑的担子不拍累”。热爱自己的事业时,不单会全身心投入,也会令自己愉悦,也会不自觉地做多些事情都不会觉得累,这种状态下,身心得以滋养,生命得以激发;怎么可能不会“身体健康、事业有成”呢?

我们每个人,在理想与现实生活的不断矛盾中,是在用自我行为管理磨炼着我们的意志。所以,人是应该经常退后一步,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进行小结和分析,这样才能寻找到自己事业成就的最佳途径。源自内心追求的事业会令自己身心愉悦,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不要再在“养生得事业有成后”的误区上本末倒置、耽误自己了。

如果觉得《好大的误区:养生要等到事业有成后?》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