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36年五次担任中央首长保健医生,医术高超,他被称为“红墙医生”

2022-05-24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944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8 分钟。

提到王敏清,可能很多人并不了解,他是一名医生,如今是92岁高龄了。医生并不少见,不过他的经历很特殊,按照古代的说法,他曾经是一名“御医”,在中南海里面工作,负责给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

治病救人,是医生的天职,不过身为中南海的保健医生,不仅要有高超医术,还要有不俗的政治素养和社交情商

在这方面,王敏清干得很优秀,“五进五出”中南海,曾负责过多位中央首长的保健工作,比如邓小平、杨尚昆等等,还亲自抢救过叶剑英、胡耀邦等人,医术高超,被称为“红墙医生”。

这里并不是说,因为曾担任过“御医”,所以显得王敏清很优秀,而是想说,感谢王敏清高超医术,让这些特殊的“病人们”,生活得更加舒适,寿命得到了延长。

王敏清究竟是如此“五进五出”中南海?对于给不同领导人做保健医生,他是如何评价的?关于邓小平,关于江青,王敏清有哪些难忘的回忆?

一、小小革命家

王敏清,1929年出生于山西,5岁的时候被父亲带到上海,干嘛呢?当“烟雾弹”。干扰谁的视线?国民党特务。

原来,他的父亲王世英,曾是一名中共地下党情报人员,就像谍战剧里演的一样,为了掩饰身份,党组织安排他与同是地下党员的李果毅假扮夫妻。

大概是1934年前后,王世英觉得,假扮年轻夫妻很容易露馅,身边有个孩子才不容易遭人怀疑,为了让身份更逼真,便将一直在乡下的年仅四五岁的王敏清,接到了上海一起生活。

没曾想,这一无心之举,后来还真起到了大作用。

当时上海的反共形势很严峻,常常有街头巡捕、密探故意搜查行人,一来二去,为了保护情报,王世英便将一些重要的情报材料,缝在儿子王敏清的衣服内侧,如此即便遭到突击搜查,密探也不会想到去怀疑一个正在玩耍的小孩子。

这些事情,是王敏清后来才知道的,当然并没有责怪父亲,将年幼的自己置身于危险中,反而,他非常地感动

也许父亲当时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和家人的准备,这种舍身忘我的精神,相信后来也影响了他的某些决策。

▲1945年,延安王家坪。王敏清(右一)与父亲王世英(右二)。

1938年前后,王敏清跟随父亲一起来到延安,被安排在延安保育院小学读书,在红色首都长大,王敏清仿佛骨子里被印刻着一种红色革命基因。

1946年前后,王敏清在延安中学读书时,年仅17岁自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又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方大学医学院(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从此踏上了一条治病救人的特殊革命道路。

二、一进中南海

1954年8月,年仅25岁的王敏清,凭借优异的医学院成绩,被分配到北京医院工作。当时的北京医院不是个普通的医院,专门负责中央首长的疾病诊治,在这里,王敏清偶然接触到了康生,这个曾经想要整他父亲的人,当时正在医院治疗幻听、幻视的毛病。

或许是父亲的缘故,康生对王敏清颇为“照顾”,其他医生都不见,却说“王大夫可以来”。王敏清当时并不知道,他与父亲之间有怎样的纠葛,父亲没有告诉他,他也只当康生是个普通病人。

事实上,康生一直都想整垮王世英,因为他有把柄被后者握在手里(康生曾故意将地下党员污蔑成特务),所以借此机会,想要借儿子王敏清,封住王世英的口。

不知是不是有这方面因素,同年底,王敏清突然接到通知,要调入中南海保健组工作,当时年仅26岁。

收到通知后,没有丝毫犹豫,1955年初,王敏清带着所有家当,骑着自行车进入了中南海,这是他人生中的“一进中南海”,也是最快乐的一次,大概历经了2年时间。

在这两年时间里,王敏清在中南海主要负责两件事情,一个是担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的保健医生;一个是保持机动,哪个领导有需要,就随时赶去支援。虽然忙碌劳累,不过日子过得非常快乐。

举个例子,当时中南海时常有京剧表演,领导人们都爱去看,为了以防万一,通常会派个保健医生陪看,也就是值班。这个活可苦了那些不爱听戏的人,一场戏动辄一两个小时,枯燥乏味,又不能打瞌睡,有些人感到备受煎熬。

不过等王敏清去了之后,这种状况一下子被缓解了,因为他本人非常喜爱京剧,当初如果不是嗓子偶然受损,可能就不会当医生,而是学京剧去了。所以,一到中南海,听说有这等好事儿,非常激动地欣然接受。

之后每当中南海有京剧表演,王敏清就非常开心地包揽了所有值班任务,如此既完成了工作,又顺便满足了戏瘾,一举两得。

再后来,王敏清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当初这段经历时,脸上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此外,对于给杨尚昆当保健医生,王敏清也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杨尚昆工作非常兢兢业业,平易近人,处事随和,没有一点领导架子,这让刚到中南海的年轻的王敏清,非常受感动。之后,即使不担任杨尚昆保健医生,他们也保持了很好的关系。

其次,据悉当时为了帮助杨尚昆保重身体,王敏清颇费了一番心思。

因为杨尚昆有低血糖的毛病,饮食休息不规律,常常半夜三更还在开会,写报告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这让王敏清十分头疼,劝了好几次都没用。

后来为了避免杨尚昆发病,王敏清自作主张,想了一个法子,每次杨尚昆开会的时候,趁他不注意,往茶杯里加葡萄糖,既补充了能量,也不会打断工作。这个法子很快显现成效,之后杨尚昆低血糖症状的发病率就少多了。

一进中南海,王敏清感受到的,更多是新鲜和快乐。

三、“三进三出”

1957年春,反右派斗争日益高涨,王敏清被调回到了北京医院。

之后的十年时间里,仿佛是命运的安排,王敏清“三进三出”中南海,在各种浪潮里不停翻滚,先后负责担任了邓小平、江青等保健工作,期间也不免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斗争压力。

最难受的可能是1959年末到1960年初的时候,他奉命担任江青的保健医生。这是一个苦差事,很多医生都不愿意做,倒不是偷懒,而是江青实在是难伺候。

▲江青

首先,江青怕声响。据王敏清后来回忆,当时他们在室内,同江青说话,声音要轻得只能对话的两个人听见,吃饭的时候尽量不发出声音,甚至吃青菜也不敢出声。

为了不发出声音,每次同江青吃饭的时候,王敏清等人都非常默契地光吃豆腐,因为这样不会发出任何声响,有些胆子小的护士,吃米饭也不敢多嚼,硬吞下去导致患了肠胃疾病,这让他们苦不堪言。

其次,江青很敏感。有时会无缘无故指责护士,说故意害她,要求换人,王敏清后来分析,这种乖僻的念头,并非是出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内心的极端自我保护的心态在作祟。

因此每次给江青做体检,抽血往往是最头疼的事情,江青的血管很细,护士如果技术不过关,往往要连续试好几次,这让江青十分恼火。

为此,王敏清不得不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私下苦学、苦练,为的是在给江青抽血的时候,能一针找到血管。

这些小事情,即使过了那么多年,王敏清再说起来时,依然还是十分难过。

江青之后,王敏清又在1962年春到1964年,担任了邓小平的保健医生,算是第三次进中南海;在1965年秋到1966年,担任中南海门诊部的主任,算是第四次进中南海。

期间与邓小平的这次相处,算是他终生难忘的又一段愉快的经历,主要是两个因素。

首先,邓小平自身健康情况良好。除了偶尔发病的低血糖、中耳炎和轻度听力障碍,邓小平没有内脏的疾病,所以王敏清主要是负责组织好邓小平的定期体检,和外出时的跟随出差,也曾到过国外,比如朝鲜和越南。相对来说,工作量是比较轻的。

其次,邓小平非常民主,相信科学,尊重医生。偶尔发病时,王敏清嘱咐他吃什么药,不会像江青一样怀疑这怀疑那,不用费很多口舌,充分给予尊重,身为医者,这是一种非常的感动。

后来,邓小平亲自主持了王敏清父亲的追悼会,看到王敏清,两人亲切地握手致意。

四、五进中南海

1966年,王敏清的父亲王世英遭到“四人帮”迫害,后于1968年去世;王敏清本人也受到迫害,被下放到西北进行劳改。

本以为这场风波会很快平息,没曾想这一等就是13年,王敏清蒙冤13年。幸运的是,他没有放弃生命,没有放弃奋斗,带着为父亲平反的期盼,一直坚持了13年。

1979年1月,王世英终于得到平反;同年9月,王敏清重获自由;三年多后,1983年初,王敏清被通知要出任中南海保健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

“你这是‘五进宫’啊!”好友开玩笑对他说。事实上,经历了这么多,王敏清更想当一名普通的医生治病救人。再次进中南海工作,是他人生中最难做的决定之一。

王敏清也推荐了其他几位同志,但组织上已经决定,他选择了无条件服从,第五次拿起了中南海的出入证。

时隔17年,再度回到熟悉的工作岗位,王敏清百感交集,当时他已经是54岁高龄,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需要的是百倍的付出和努力。期间,抢救叶剑英元帅的经历,是他从医史上最惊险的一次。

1984年7月,叶剑英元帅肺炎复发,病情严重,呈恶化趋势,王敏清带着一组专家进驻西山,日夜守护在病床前。最紧张的几天里,几乎24小时不睡觉,昼夜监护,随时准备进行抢救。

“这种复杂的情况,是我生平第一次遇到,我们当时称此次抢救,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这是多年后,王敏清回忆起当初抢救叶剑英的一段话,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紧急。

后来叶剑英被抢救了回来,寿命又延长了两年,王敏清等人的出色表现,受到胡耀邦的高度称赞:“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日后王敏清回想起这段日子,脸上更多浮现的是一种欣慰的表情,开心又骄傲,充满成就感。

第五次进中南海,是王敏清在中南海连续工作时间最长的一次。长达7年后,1990春,61岁的王敏清从中央保健局局长的位置上退休,此时距离他第一次踏进红墙,已经过去了36年

在这36年时间里,他“五进五出”中南海,经历过被众人羡慕的光鲜时刻,也承受了过常人无法想象下的政治斗争压力,最终凭借高超的医术和优秀的品德,几乎没有出过一次差错,赢得了众人的赞赏。

“你从25岁开始,就为党和国家领导人做医疗保健工作,这一辈子是为大官们服务了。现在接下来,也该为老百姓服务服务吧!”

退休后,王敏清开始致力于养生保健的普及工作,写了大量的科普文章和书籍,如今安然享受着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果觉得《36年五次担任中央首长保健医生,医术高超,他被称为“红墙医生”》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