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为人当“惜命”,不能做伤害生命和健康的事

2022-05-26 分类:养生资讯

相传古时候,有个叫南荣趁的人向老子求养生之道。他说:“我要是没有智慧吧,别人会说我愚鑫;要是有智慧吧,又让自己受苦;不行仁义,伤害别人,行仁义吧,伤害自己。我怎么样才能摆脱这种左右为难的处境呢?”

养生是老子和庄子所思考的一个极重要的问题。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道家的全部思想都是有关养生的。在道家看来,天下万物莫大于生命,莫贵于生命。只要是有害于生命的东西,不管它是什么都是不好的,不合“道”的。

所以庄子既不主张像伯夷那样不食周粟为名而死,也不主张像盗拓那样为财而死。但不论是老子还是庄子,他们所指的养生都不是我们当今所热衷的美容保健,不是吃什么营养产品,做SPA或其他什么健身理疗。

如果说我们现在所采取的一切健身方式也叫养生的话,这也只能算是一种“形养”,而老子和庄子所说的是“神养”,也就是人的精神境界达到一定的高度,没有太多的欲望,不为一切外在的东西所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与天地合一,心性始终处于一种和谐的状态。

所以南荣趁向老子问养生问题,问的不是到哪里寻找长生不老药,或是做什么样的体能锻炼,而是如何得到一种精神上的平衡,不至于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地处于两难的境地。

在科学发达的今天,“形养”是一件较为容易的事,各种科学发明足以让我们人类的生命得以延长许多。而与此同时,这又是一个处处充满诱惑的时代,这些诱惑又都足以挑动我们心中种种的欲望,让我们不得安宁。

很多人因此成了欲望的奴隶,被欲望驱使着,不是伤了身体,就是丢了性命。所以今天的我们也有必要学一学老子、庄子的养生之道。

“惜生”、“贵生”、“养生”在老庄的哲学中处处可见,爱惜生命是道家思想的一大主题,而且这一主题被后人进行了最充分的发挥,以致后来的道家人物都是以自我保全为特色。

大家可以看看,历朝历代那些崇尚老庄的人几乎尊奉的都是保身哲学,不大会去做一些出头露面有冒风险的事。所以这样的人才会远离社会,尤其是远离政治,去做一个深山老林的隐士,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道家的养生思想被后人发挥到了极致,很有点自私的味道。比如有一个叫杨朱的人,有人间他,如果天下有难,但只要他拔根汗毛就可以挽救,肯不肯。而杨朱表示即使这一毛也是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拔了同样是对生命的损伤。

这里提到的叫南荣趁的这个人虽然没有杨朱这么极端,但同样也在为是否可以为了利于别人而有损自己而犯难。

不管是杨朱也好,还是南荣也好,爱惜自己的生命都不能是一种错,尤其是他们在惜命的同时并没有给别人带来伤害。可是很多时候事情并非都能两两兼顾。这样两难的选择的确让人头痛。

对于庄子他们来说,名也可以让给别人,利也可以让给别人,唯独命是不能给的。这样的人并非怕死,而是不肯轻易死,更不会明知是死还要送死。如果有人对庄子说什么“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什么“杀身取义,舍身成仁”,什么“死而无憾”,庄子一定会摇头叹息。

庄子的“惜生”观念实在是和由儒家思想主导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的。自古以来,我们的社会一直都是主张人不应该惜死得,尤其赞扬那些用死来表达忠孝节义的人。

鲁迅所说的中国的历史是吃人的历史,实际上也就指的是这种鼓励人送死的思想。比如一个女人的丈夫死了,如果她为此自杀,将得到大大的表彰,会有人为她立一块高高的牌坊。

而庄子的“惜命”对于今人的意义,并非在于鼓励贪生怕死,而在于节欲自省。不要为了物质利益或一已之私欲而失去内心的平静,沦为欲望的奴隶。

好了,本篇今天就为大家分享到此,希望能帮到大家,谢谢

如果觉得《为人当“惜命”,不能做伤害生命和健康的事》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