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脏藏于内,形见于外,怎么理解中医的内外合一养生观

2022-07-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5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整体观是中医养生的一大特点,也是一大优势。咱们常说养生要注重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内外合一,其实也就是说养生也要注意整体观,那么我们怎么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呢?现就中医整体观内外合一养生加以论述。中医内外合一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脏藏于内,形见于外,内脏与外体密切相关,通过外象可以观察内藏,《黄帝内经》说“有诸内者,必形于外”,就是说内藏与外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中医内外合一养生的重要依据。

中医内外合一主要内容包括以人体五脏为核心的整体观,一个人内脏健康状况包含若干个外部的局部健康状况,一个人外部的健康状况同样可反映出内脏整体的健康状况,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人体五脏六腑都在身体上有配属的经脉,并且它们互相间有表里关系和相生相克关系,这样我们就可通过体表经络的状况,通过分析表里关系、相生相克关系来了解体内脏腑的状况,正如《灵枢海论》所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经络作为脏腑与体表的桥梁,遍布全身,能最早提供人体健康状况的信息。如日常生活中有胃疼去按摩,有经验的按摩师会首选胃经上的足三里穴,再配心经上的内关穴(心经有支脉与小肠经相连)和任脉上的中脘穴来缓解胃疼,就是中医内外合一,脏藏于内,形见于外的临床活学活用。所以内外合一养生养内脏可以从养外在经络养起。

2,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人体体表的各种现象来了解脏腑状况。如中医认为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如果一个人长期鼻塞、鼻炎,或者长期皮肤枯萎、痒疹,或者毛发长期枯焦无华,就说明此人肺气失调,要从调理肺气来改善这些现象。又如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其华在面,主脉,我们就可从一个人的舌、面色、脉上了解这个人的心脏状况,比如冠心病人出现舌麻或言语不利索,我们就要高度警惕这是中风的先兆;如果一个人长期面色发暗或者面色无华,就说明此人心气不足,要补心气了。所以内外合一养生体表体征可以从养内脏养起。

3,人体养生应与外在天气季节相应。中医认为五脏与天气相应,认为肝通于春,心通于夏,脾通于长夏,肺通于秋,肾通于冬。大家普遍会有这个感受,秋季来临气温渐凉,人的胃口就会好起来,会主动吃些解馋的东西,俗称此现象叫“贴秋膘”,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因为脾通于长夏,所以长夏时节是养脾的好季节;又如春季,人们普遍会增加出现上火的机率,会口角生疮、头痛头晕目赤肿痛、鼻出血、便秘等比其他季节更容易发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普遍现象呢?因为肝通于春,春季养生要养好肝,防止肝火过旺。所以我们内外合一养生内在脏腑要根据外在天气情况来养生。

4,人的精神状态与人体五脏对应。中医有个著名的理论叫五神藏理论,即心藏神、肝藏魂、肺藏魄、脾藏意、肾藏志,说明人的内在脏腑状况可影响人的外在精神面貌。如心藏神方面,有人精神恍惚,精神面貌时好时坏,我们就会说此人神不守舍,心神不定;又如一个人肺气弱,精神就不会饱满,说话会有气无力,缺少气魄,如果想要魄力十足,就要从养肺气做起。所以,内外合一要养生人的外在精神面貌就须从养内在的脏腑养起。

总之,中医内外合一全息养生法告诉我们,人体脏腑虽藏于体内,但必有外象显现于外,因此,我们养生可以从外测内,从外养内,反之,我们要想养外在的体貌,满足我们对美的追求,也可以从内养外,人只有内在身体健康,外在体征才会健康美丽,内外合一养生要内外兼养。

如果觉得《脏藏于内,形见于外,怎么理解中医的内外合一养生观》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