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灸疗法是集治病、寻病、养生为一体的妙方

2022-07-22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31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艾灸疗法是集治病、寻病、养生为一体的妙方

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养生延寿的一种简便易行而又切实有效的方法。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障疠温疟之气不能着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则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臂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由此可见艾灸既可治病,又可防病。

《名医别录》曰:“艾叶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本草从新》又指出:“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灸法所采用的艾叶药性偏温,为纯阳之品,加之艾火产生的热力,所以使得灸法具有独特的温煦阳气,温通气血,温经散寒之功效。施灸时产生的“药气”由表皮和呼吸被身体吸收后,能起到抗菌、抗病毒及杀灭微生物的作用,也就是古人常说的艾灸有直接“驱邪的效应”。此外,这种药气还具有安神、醒神、通窍的效用。

艾灸是通过经络体表直接给予人体温阳功效。艾灸生热,适量的热刺激施于适当的穴位便产生治病效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实证、热证、虚证、寒证在病体体表可以出现一些嗜热性。艾灸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皮肤的代谢功能加强,促使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吸收。

《黄帝内经》中指出“不治已病,治未病”。体检对找到未病有帮助,但是体检并不是万能的。体检能查出血糖、血压高不高,骨密度是不是降低了,却查不出来体内是不是有寒邪或者暑湿等病邪。中医讲的“未病”,是找病因、找病邪,是把破坏健康的元凶找出来。中医认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穴位是纵行人体之上的经络的点,刺激任何一个部位都可以引起人体全身的反应,刺激穴位也能引起本经络的反应。经络是气血的通路,也是病邪的通路。艾灸治病是活用了其通经络的作用。

使用艾灸治疗疾病的人很多,但每个用过的人感觉都不一样。有的人感觉很明显,见效很快,有的人见效就很慢。灸感的强弱一般代表了经络的阻塞程度。有灸感、灸感强,说明自身的经络通畅,作用立竿见影;没有灸感也不是没有效果,而是表示经络邪气瘀积严重,需要一点时间开瘀散阻,作用慢一些。

在《备急灸法·骑竹马灸法》中有这样的记载:“灸罢二穴……其艾火即随流注先至尾间,其热如蒸,又透两外肾,俱觉蒸热,移时复流足涌泉穴,自下而上,见见周遍一身。”可见灸感并非局限在施灸的部位,而是会沿着经络传导的。可以说,灸感是检验经络通畅程度的试金石。灸感的传导也可以认为是查找疾病的一种方式。哪条经络不通,病邪就在哪条经络里潜伏着。

人的抵抗力强,疾病就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施灸,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

无论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还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明显。正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帮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如果觉得《艾灸疗法是集治病、寻病、养生为一体的妙方》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