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养生健康管理你做主

2022-09-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71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不看不知道 一看真奇妙

中医养生 起源理论---你必须掌握的自身健康管理 (一)

中医学以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以辨证论治为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阴阳学说---阴阳最初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光为阳、背日光为阴,随着人们对这两类自然现象观察的不断深入,阴阳的内涵也就不断扩展,逐渐增加了暗和明、寒和热、夜和昼、静和动等属性。例如一年四时的更替就是“阴阳消长”和“阴阳转化”运动变化的结果。于是,阴阳就成为中国古代认识和阐释天地万物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对哲学范畴。

总体而言,阴阳就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之间存在各种相互作用,包括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

五行学说:五行最初的含义与“五材”有关,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同时逐渐认识到之间并非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处于相生、相克的运动变化之中。五行的交互作用包括:相生、相克、制化、相乘相悔,母子相及。

藏象学说: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关系的学说。脏腑,是人体五脏(心、肺、脾、肝、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和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 女子胞)的总称。心肺脾肝肾从形象上看,五脏属于实体性器官;从功能上看,五脏主藏“精气”即生化和贮藏气血、津液、精气等精微物质,主持复杂的生命活动。六腑从功能上看指,六腑主“传化物”即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主要对饮食物起消化、吸收、输送、排泄作用,奇恒之府,奇者异也,恒者常也。奇恒之府,形多中空,与腑相近,内藏精气,又类似于脏,似腑非腑,故称之为“奇恒之府”

经络学说: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别三大类。络脉有别络、浮络、孙络之分。经络系统在生理、病理和防治疾病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包括:联系作用、感应作用、濡养作用、调节作用。

气血津液: 气是构成人体的最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气的生成源于三个方面:一为先天精气,来自于父母。脏腑定位于肾。二是后天水谷之气,乃消化吸收之物质。脏腑定位于脾胃。三是自然界清气,由呼吸而入,脏腑定位在肺。气的运动中医称为”气机”。有“升、降、出、入”四种运动形式。血液是神志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血液供给充足,则神志活动正常。心血虚、肝血虚常有惊悸、失眠、多梦等不安的表现,失血者甚者还可出现烦躁、恍惚、昏迷等甚至失常的改变。津液: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腑形体官窍的内体在液体及其正常分泌物,如胃液、肠液、唾液、关节液等。

发病与病因:中医认为发病是正气与邪气斗争的过程。即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总之,只有在人体正气相对虚弱,抵御邪气入侵能力减退情况下,邪气才能成功侵入,破坏人体阴阳平衡,从而发生疾病。邪气,即“病因”,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外感病因、内伤病因、病理产物及其他。外感病因主要包括六淫和戾气两类。六淫: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的总称。疠气成为疫疠、疫病、如SARS、鼠疫、霍乱、新冠、痄腮等。内伤病因:指内伤致病因素,主要包括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役失度等。病理产物性病因,是指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在引起疾病发生的过程中,形成的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如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百病多有痰作祟”痰饮形成后,又会影响气的运动,阻滞津液的正常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常,从而产生多种疾病,甚至很多疑难杂症。

辨证论治:又称辩证施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额基本原则。辩证通过“四诊”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获取病情资料。论治:以辩证为前提和基础,在获得对疾病的而本质认识之后,确立治疗疾病时所必须遵循的基本治则及治法,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目的。在具体治疗手段上,除内服汤药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食疗、形体 锻炼、精神调摄等。

如果觉得《中医养生健康管理你做主》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