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走胃更得走心(3.0时代美食综艺如何突围)

2022-11-2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151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撰 文丨邱 祎

编 辑丨美 圻

文娱价值官解读:

ID:wenyujiazhiguan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于“吃文化”源远流长的中国人来说,美食这一元素的全民认可度更是高居世界前列。

在国外,美食综艺是一个很庞大的门类,比重甚至可以占到真人秀的三分之一。在中国,2012年《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美食节目的新纪元被打开,从2016年开始,美食综艺逐渐迎来爆发式生长,成为国产综艺相当重要的一大垂直品类。

今年暑期档,深耕不同圈层的小而美节目占据主流,大制作的头部综艺相比往年有明显减少,这其中,美食类综艺更是密集更新、数量井喷。

从十几年前的寥寥无几到如今百花齐放,美食类综艺完成了从量的积累到质的转变,垂直拓展出更多元的花样,在同质化越来越严重的存量竞争时代,除了细分赛道不断深耕圈层内容,美食综艺突围的关键是在形式和内核上都要拓展创作视角,深度理解年轻群体、引领年轻态的生活方式。

从厨房综艺到户外真人秀

中国内地的美食节目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央视开播的《为您服务》。

1979年8月12日,央视开播了一档名为《为您服务》的专题栏目,定位于普及生活常识,贴近观众生活的《为您服务》,同当时其他大部分脱离观众日常生活的电视节目形成鲜明对比,因此在很短时间内便成为了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之一,其中的“美食走四方”环节首次以知识普及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养生和烹饪的内容。

1999年,央视《天天饮食》开播,这也是中国内地最早一档日播专业饮食节目,节目以介绍做菜方法、畅谈做菜体会为主要内容,将厨艺与饮食文化相结合,做家常菜,聊家常事,和同时期BBC热播的《The Naked Chef》十分类似。节目打破了已往由专业厨师单纯传授烹饪技艺的传统节目形态,代之以主持人与观众边聊天边介绍的节目形式,场景设计也由传统的单一灶台转入了现代的厨房饭厅。

可以说,《天天饮食》开创了中国内地厨房综艺的1.0时代,在传授做菜技巧的同时,将现场烹饪点评和明星侃谈文化等进行了有机的结合,让美食素材第一次有了综艺基因。随后几年,地方卫视迅速推出了一系列类似节目,从北京卫视的《食全食美》到凤凰卫视的《美女私房菜》都是类似设定,这一时期的美食节目偏重服务性和功能性,娱乐性并不强。

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爆红国内外,这档美食纪录片燃起了观众对美食题材强烈的兴趣。同年,央视二套推出了《厨王争霸》,在内地首次将竞技元素引入美食节目,由欧洲顶尖米其林厨师与中国各路顶级专业厨师进行对决,烹饪美食与宏大场面相结合,才艺展示与感人故事相结合,让美食节目第一次有了娱乐性和竞技感。随后,《厨神争霸》、《顶级厨师》等节目都沿用了这一模式。

2014年,江苏卫视综艺《星厨驾到》继承了《厨王争霸》的整体架构,不同的是用明星替换了专业厨师,节目以风靡全球的美食真人秀节目Master Chef为蓝本,通过厨艺比拼和任务挑战,展现明星不同于荧屏形象的另一面,其中“明星+美食+竞技”元素不仅开创了美食节目的明星化时代,也让节目加速从厨房综艺向真人秀时代升级。

随后,《奔跑吧兄弟》、《爸爸去哪儿》等真人秀爆火为美食综艺打开了全新思路,《十二道锋味》、《美食告白记》、《熟悉的味道》、《穿越吧厨房》、《中餐厅》等综艺彻底摆脱了传统厨艺教学模式和竞技模式,让美食综艺从室内走向户外,和真人秀开始了深度融合。

“美食+”时代创新乏力

经历了几年井喷式发展后,3.0时代的美食综艺开始在两个主要方向进行深耕,一类开始追求专业化和圈层化,走专业路线,有意淡化明星因素和娱乐成分,对准美食背后的素人故事,比如专注烧烤的《人生一串》、火锅的《天下一锅》等等,在细分赛道的同时,将纪录片元素引入美食综艺,注重市井文化的呈现与人文关怀的挖掘。

另一类则继续延展棚内综艺和真人秀综艺的边界,将食物和清谈、喜剧、情感、户外旅游、慢生活等各种元素有机融合,让美食与美食背后人们的交往、生活、故事、情感之间做加法,开启了“美食+”综艺时代。

今年8月,一大波“美食+”综艺将陆续开播,目前,爱奇艺《主厨的荣耀》、浙江卫视《请吃饭的姐姐》 《听说很好吃》、央视财经频道《回家吃饭》、湖南卫视《中餐厅5》、腾讯视频《拜托了冰箱7》、东方卫视《打卡吧!吃货团》都在热播中,一个月内十余档节目同屏竞演,足以看出美食综艺的热度依然不减。

不过,“美食+”时代的节目压力越来越大,一方面很多王牌节目已经做了好几季,综N代魔咒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新的节目很难跳出“美食+”节目形成的固化套路,一不小心就容易在同质化竞争的红海中翻船。

《拜托了冰箱轰趴季》目前豆瓣评分仅有3.3分,和第一季7.8分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档下饭的王牌综艺为了破除综N代魔咒,在这一季大刀阔斧进行了很多改革,结果用力过猛成了一档“面目全非”的节目,如果说冰箱家族大换血还情有可原,那么作为节目最重要的元素和看点,“冰箱”在新一季里成了摆设,以往的开冰箱、聊食材环节,被包装成了“游戏”,美食内核被完全抛弃,则是节目翻车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拜托了冰箱》之所受欢迎正是美食内核所延伸出的生活真谛,冰箱是我们人生的缩影,它映射着每个人的生活轨迹,里面装满的是尘世间的烟火气,每一样食物背后都不同的故事。这一季节目把一餐短暂的小聚延长成一天不间断的Party,结果玩没玩好,饭也没做好,逐渐偏离了拜冰的初衷。

和《拜托了冰箱》一样,这一季《中餐厅》同样争议不断,探寻《中餐厅》的爆款痕迹,抛开赵薇和黄晓明的关系噱头,从日常经营、后厨趣事、和每次用餐中都能嗅到这档节目里的生活气息。赚着辛苦钱,做着最家常的饭菜,每天都经历被拒绝的失望和被称赞的惊喜,这档节目让观众感受到的是人和生活。

这一季把节目的这一核心给弄丢了,第四季的两位大厨林述巍和张亮被“清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群流量明星,一档餐厅经营类综艺,没有大厨也没人会做饭,嘉宾综艺感也不强,很多网友看完第一期都吐槽这一季“看了个寂寞”。

此外,美食短视频和美食纪录片这两年的繁荣,也挤压了不少美食综艺的市场,在自身创新迭代乏力的同时,“美食+”综艺还面临着它们的夹击,虽然这一赛道依然被市场看好,但“美食+”综艺想要像过去那样“躺赢”,越来越难了。

下一个现象级节目还有多远?

经过几年爆发式增长,如今美食综艺已然发展成为美食+“脱口秀”、“PK”、“旅行”、“八卦”、“微记录片”等多种组合模式,同时也延展出娱乐、情感、文化的多元化价值叠加玩法,竞争格局日渐固化。

一直以来,美食节目都是综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大版块,即便在当下风起云涌的综艺市场,美食类综艺也独占一席之地。但好的美食综艺从来都不是只有美食那么简单,美食之外的故事、价值观、情怀才是此类节目一直长盛不衰的理由。

从“翻车”的那些综N代不难看出,这些节目在改版革新的过程中,丢掉了美食这一最重要内核,进而也淡化了节目由美食引申出的人文关怀。

美食综艺要想打破同质化天花板,缔造新的现象级节目,依然要在形式和内核上下功夫。当然,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变观众审美疲劳的同时,必须通过多维度的升级、多角度的凝练展示出美食与嘉宾之间的情谊和故事,深挖美食背后所承载的故事、文化与人情之美,在美食与美食背后人们的交往、生活、故事、情感之间做加法。

在人人自称吃货的时代,美食是引子和记忆符号,也是承载文化和人心的容器,好的美食综艺要将这样的符号和人、情感、文化关联起来,突出人和食材之间的关系,映射出背后深厚的情感和故事。无论如何创新,这一底线必须被坚守,人情味和烟火气与美食是必然割裂不开的,探寻生活本味的过程也是通过美食与故事影响、温暖并治愈大众的过程。

结语

食物的温度,也是生活的温度,更是人心的温度,这永远是一档美食综艺的制胜关键。

如果觉得《走胃更得走心(3.0时代美食综艺如何突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