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平安重整方正续集: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医疗+保险”1+1大于2)

2022-11-27 分类:养生资讯

来源:时代周报

中国平安(601318.SH)逐渐揭开入主方正集团后的神秘面纱。

10月28日,中国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同步挂牌成立,将分别依托北大国际医院和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为客户提供预防、医疗、康复等全闭环健康管理服务。

当医疗健康与保险融合发展,将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这是平安在高端健康管理领域的重要布局,也是中国平安入主方正集团后首个大动作,对"保险+健康"创新服务模式的全新探索。

"平安收购方正以后,现在还是共管期。收购方正,是平安打造‘有温度的保险’重要的着力点,北大医疗优质的医疗资源,可以弥补平安健康服务线下的场景,打通线上平台和线下医院的闭环,形成全覆盖的医疗生态圈,同时推进医疗生态圈和保险业务的协同,打造保险+健康+养老的模式。"10月28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工作组执行组长高国兰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平安与北大医疗的融合非常顺利。

在医疗健康和商业保险的赛道上,大多险企都想成为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将保险作为一种支付方式打通整个健康产业链,形成健康管理闭环。

平安人寿首席产品官胡庭洲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凯撒医疗HMO(健康管理运营)模式,还是联合健康,保险与医疗健康两大业务板块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促进,互为保障,有非常明显的协同作用。平安参与重整方正的初衷便是希望打通保险和医疗健康两大业务板块,增强公司在健康保险领域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扩大业务范围和客户群体。平安会不断创新,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院长助理王国军教授认为,平安有综合金融和科技优势的双重加持,"平安的未来不是联合健康,应该要超越联合健康。"

打响"医疗+保险"协同第一枪

"战略创新上,积极部署未来,金融是平安的现在时,医疗是平安的未来时。我们将从医疗管理机构、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五方面加速构建医疗生态闭环,助力‘健康中国’ 建设。"2月4日,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2020年年报致辞中表示。

在披露这个创新战略前,平安早已行动。1月29日,中国平安宣布参与方正集团重整。3个月后,重整方案出炉。10月21日,新方正集团正式成立,平安人寿设立的SPV持有新方正集团约66.5%股份,中国平安将间接控制新方正集团。

平安参与方正集团重整,主要看中了方正集团旗下北大医疗产业集团(下称"北大医疗")相关的医疗健康资产。虽然平安在医疗板块早有布局,旗下已有平安好医生(01833.HK)、平安医保科技和平安智慧医疗,但其主要优势在于线上服务和科技能力,缺实体医院这块"拼图"。

中国平安表示,参与方正集团重整,是进一步深化医疗健康产业战略布局、积极打造医疗健康生态圈的重要举措,"通过将北大医疗下属优质医疗资源与本公司保险专业能力、医疗科技能力紧密结合,构建‘有场景、有服务、有温度、有频率’的医疗健康生态圈,打造本公司未来价值持续增长的新引擎"。

新方正集团成立仅一周,平安便打响了"医疗健康+保险"协同发展的第一枪,10月28日,平安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深圳两地挂牌成立。

高国兰介绍,背靠北大国际医院,平安(北京)高端健康管理中心已经打造"1家旗舰中心+5家健康管理中心"的高端健康管理服务,组建一流的专家医疗团队,为客户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保障以及健康管理,彰显有温度的医疗。截至目前,该服务覆盖客户已超过百万人。

"平安与北大(医疗)的结合是一种强强联手,双方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赋能。应该说,线下医院的运营是北大(医疗)的特长,平安主要会在线下医院的管理、科技、职工队伍稳定等方面,给予医院和健康管理中心更多赋能。"高国兰表示,平安秉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原则,除了为医院引进平安的企业管理经验以外,也引进了资深的医院管理专家。

"在平安赋能之下,目前医院的人员稳定,业务持续推进,医疗质量、服务也得到了更大的提升;而很多平安客户也需要医院提供的医疗健康服务,北大国际医院对这些客户给予了更多的支持,双方融合得非常好。"高国兰说。

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背后同样依托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

2020年5月,龙华区政府与中国平安举行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运营平安龙华医院。医院总建筑面积35.59万平方米,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建设,规划床位1500张,项目概算32.79亿元。

平安龙华医院院长、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院长周玉东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平安龙华医院单体建设面积比深圳现有的医院都大,其建设标准,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建设、质量控制和管理、设备配置等都处于国内顶尖水平,医院预计将于明年开业。

周玉东曾担任过郑州市人民医院院长、中国首家"保险+医疗"模式医院——阳光融和医院的院长,仅用3年的时间,将阳光融和医院打造成三甲综合医院。

"保险和医疗有天然的相同基因,二者的结合有重大的社会与商业意义。"周玉东表示,平安打造医疗生态圈,在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上都比较顺畅,保险和医疗到底如何深度融合,需要探索一个机制,特别是服务模式,平安寿险团队一直和医院深入探讨和研究,希望设计出保险与医疗健康相结合、更加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高端健康管理中心的成立,只是保险和医疗协同实践的开始。

据介绍,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整体诊疗面积超17000平方米,开设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医学美容科、泌尿外科,妇科、儿科、中医科等特色科室,可提供从诊疗检测、医学数据跟踪、疾病早期预警、治疗方案个性化定制、整体康复管理等一体化服务。未来,平安(深圳)高端健康管理中心还将为客户量身定制专属健康保险产品,全面实现一张保单在手,医疗服务无忧。

对标与超越

"成立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是平安参与方正重整后迈出的坚实一步,未来将依托北大医疗及平安龙华医院等医疗资源,进一步丰富‘保险+健康’模式,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平安集团党委副书记杜鹏在挂牌仪式上表示。

社会老龄化在加深,"保险+健康"是未来趋势。王国军表示,从美国医疗机构排行榜和世界500强排行榜看,排行靠前的机构都是"保险+健康管理"模式的公司。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如果不把保险和健康管理结合在一起,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利润的排名就会下滑。

以"保险+健康管理"模式的鼻祖美国联合健康为例,目前联合健康的重要增长来源是健康服务业务。2020年,联合健康的保险业务营收占比为60%,贡献了55%的营运利润;而仅占四成的健康服务业务却贡献了45%的营运利润。由此看来,健康服务显然比传统的保险产品销售更具备高成长性。

一个不可忽略的背景是,在国内打造中国版的"联合健康",可能面临大环境与美国存在差异的问题,比如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都是不一样的。

对此,王国军表示,虽然中国在做保险和健康管理融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劣势,但一种机制发挥作用是不以环境为转移的,对绝大多数人是合适的,这也要求中国政策可能需要逐步去适应保险公司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健康管理的技术采用。

参考美国的模式,要实现"保险+健康"模式,主要有两条路径,一个是拥有医疗机构。优秀的保险公司都有线上线下的医疗机构支撑;另一个就是科技化的健康风险管理。王国军表示,中国平安和北大国际医院实现了两个路径合二为一,"两者结合,得之可得天下"。

"大家还没有意识到保险公司和医院合在一起的力量有多么强大,能够通过预防和积极治疗,来解决药品流通领域和保险领域的各种难题,保险企业都想做,也都在做,但是只有头部公司才有这样的政策、机会、资源和能力,把这些事情率先做起来,对标国际,先学习国际,再超越国际。"王国军说,平安现在对标美国联合健康,但会比联合健康看得更远,做得更强。

王国军进一步表示,平安"保险+健康"的创新模式,将保险与医疗深度融合,既顺应了国际健康管理发展趋势,也满足了国内民众医疗健康需求。通过打造中国版"联合健康"模式,将实现以科技化的风险管理为驱动的商业健康保险升级,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保险+健康"也是平安发展的路径之一。根据平安的规划,这次成立高端健康管理中心,短期目标是成为北京和深圳的健康管理市场模板,赋能保险销售和服务,实现和健康险、寿险的无缝连接,设计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健康管理产品。未来模式和流程打通,将向其他的一二线城市辐射,并向全国推广,实现多场景保险与健康管理相互结合,打造具有平安特色的中国版本的"联合健康"模式。

高国兰透露,平安寿险和健康险的团队已经派了精兵强将到北大国际医院,和医生团队成立了医险协同联合项目组,目的是让保险和医疗更紧密的协作,更好为保险客户提供精准的医疗服务。

在实践中,平安从客户的医疗需求出发,结合体检门诊和住院医疗等场景的特色化,以保险+医疗的模式形成了闭环产品,今年10月推出了颐享医疗保险,已经实现了北大国际医院的专家点诊、名医主刀等特色服务引入。

胡庭洲表示,"保险+医疗"作为平安大健康生态的重要一环,将持续在医疗级体检服务、客户专案管理、医险服务融合等方面进行探索,打造有温度的保险,为客户提供预防、诊前、诊中、诊后的全周期医疗健康服务,相关服务产品预计在2022年下半年陆续面向客户推出。

"在‘保险+健康’的创新模式下,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不再是单一保险产品的风险经济补偿机制,而是通过差异化医疗服务,建立起融‘前端健康管理、中端专业保障、后端高效解决’的综合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胡庭洲说,同时不断打磨产品本身,实现保障范围更广、保障程度更深的全方位产品迭代升级。

如果觉得《平安重整方正续集:首批高端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医疗+保险”1+1大于2)》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