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艾灸养生之保健穴

2022-12-0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42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3 分钟。

大椎穴:益气通阳的清脑宁神穴。属督脉。大肠经、三焦经、小肠红、胃经、胆红、膀胱经交会穴。

位置:在颈部背后正中线上,颈椎第7节和胸椎第1节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坐着平肩低头,出现一个最高位置就是第7颈椎,其下就是大椎穴。

保健功效:是人体手和足六条阳经的交会之所。能振奋全身阳气,调动全身气血,有强壮、补虚、培元的作用。提高免疫力。防治头痛,感冒、等。

艾灸方法:坐着(端坐)或者俯卧(趴着)。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大椎穴,回旋灸(转圈)或左右方向平行反复。距皮肤1.5-3厘米。隔天灸一次,每次10分钟。隔物灸30-9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命门穴:命之门户。调补肾气壮阳穴。属督脉,带脉之交会穴。

位置:在腰部,背后脊柱正中线,腰椎第2节棘突下凹陷处。

保健功效:具有补肾壮阳的功效。防治月经不调、泄泻等。

艾灸方法:坐位(端坐)或俯卧(趴着)。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命门穴,温和灸(点灸,直接对准穴位熏烤,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距皮肤1.5-3厘米,可以每天灸一次,每次15分钟。隔物灸30-9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神阙穴:健运脾明的益气穴。属任脉。任脉之要穴。

位置:在腹部肚脐正中(肚脐即神阙)

保健功效:具有温阳益气,补肾健脾之功效。防治小儿腹泻,腹胀、疳积、小便不利等。

艾灸方法:仰卧(平躺),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神阙穴,距皮肤1.5-3厘米,隔盐灸。可每日1次,每次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关元穴:益气补肾的固本穴。小肠经的募穴,脾经、肝经、肾经、冲脉之交会穴。

位置:在腹部,肚脐下3寸(四横指宽处)。

保健功效:调补肝肾、调经止带、调理肠道、回阳固脱、强身健体。保健要穴。

艾灸方法:仰卧(平躺),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关元穴,距皮肤1.5-3厘米,可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中脘穴:健脾胃的要穴。胃经的募穴。腑会,任脉、小肠经、三焦经胃经之交会穴。

位置:在腹部,肚脐上4寸(六横指宽处)。

保健功效:为强壮要穴,具有健脾益胃、培补后天的作用。防治胃痛,呕吐等。

艾灸方法:仰卧(平躺),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中脘穴,距皮肤1.5-3厘米,可每日一次,每次15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三阴交穴:妇科特效穴。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穴。

位置:在腿部,小腿内侧,内踝尖(脚踝)上3寸。

保健功效:三阴交对妇科疾病有疗效,凡经期不顺,白带过多,月经不调。经前综合症。该穴还可以健脾益血,调肝补肾,有安眠之效。(禁忌:孕妇禁用)

艾灸方法:自己灸的话,可自行选择合适体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三阴交穴,距皮肤1.5-3厘米,可每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灸至皮肤红晕即可。

足三里穴:健脾利胃的长寿穴。胃经的合穴,胃经的下合穴。

位置:在腿部外侧,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

保健功效:"要想身体安,三里常不干"补脾培本的要穴,具有健脾气和胃气的作用。凡脾胃失调,气血亏损所致的肢体虚证都可取本穴。提高免疫力最快的要穴,腹账,消化不良,强壮保健穴。(禁忌:12岁以下不可灸此穴)

艾灸方法: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足三里,艾灸时部位感到温热舒适为度。隔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每月可10次。无症状者每周1次。

涌泉穴:益肾清热的强心健身穴。肾经的井穴。

位置:在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保健功效: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强心健身益寿延年。改善皮乏无力。

艾灸方法: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涌泉穴艾灸,隔日一次,每次15分钟,每晚临睡前灸最合适。

如果觉得《艾灸养生之保健穴》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