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在中西饮食文化对比中看我们中国人的和融智慧(读了很长见识)

2022-12-11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50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11 分钟。

中国饮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民集体的生活智慧结晶。中国饮食的品类丰富,无论是哪一种饮食品种,在产生出来之前,都是中国人把传统文化的智慧应用其中,并变成各种丰富饮食产品的过程。这跟西方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西方饮食文化有着鲜明的区别和巨大的不同。饮食文化中蕴含着东西方文化在文化理念和思维方面形成的文化差异。我们也能从饮食文化中了解到东西方人种,在不同文化背景熏染下,其思维和行为的风格特质。

饮食文化是国家,民族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也是文化思想外显的一种物质表现形态。我们通过中国和西方国家饮食习惯的对比,可以发现很多饮食文化背后的本质问题。了解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饮食文化,对于了解这个国家和民族具有现实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我们从中国和西方文化对比中可以做一个简单的了解。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中国是文明古国,几千年来在饮食文化方面的造诣早已登峰造极,在整个人类饮食文化方面,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跟中国相比。对于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1、多样风味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民族众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阳、粤闽四大风味。而在菜系上就分为川、鲁、粤、苏、浙、闵、湘、徽、东北、西北十大菜系。可见中国在饮食上就可以从地理上分出很多风味菜系。这也是中国文化多元的一种社会现象。

2、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这也是中国文化在饮食中的体现,中国人讲求天人整体观,主张人的生命规律要跟自然的规律相协调。而饮食上根据季节变化,就跟中医养生理念相合了。

3、形色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这种美感的创造,是中国整体观思想的一种体现。因为任何一种有形物质的创造,都应该体现内在的和外在的多种元素向谐相配的规律。也就是说,中国的饮食不单单是具备外形,还具备内在的灵魂。而这种灵魂就是通过对饮食的多维度展现,给人创造出一种可以给人的视觉和心灵带来相谐共振的美妙感觉。这是中国文化赋予饮食中的灵魂体现。

4、情趣盈然

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这种情趣的体现,就赋予了中国饮食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可以通过饮食的名相以及菜品的样式,菜品的多种组合,形成具有丰富文化内容的饮食特色。

5、食疗结合

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比如中国人喜欢喝热水,这就符合医养的规律,因为人体的体温是在37度左右。而喝热水就跟人的体温相同频。这跟西方人喝凉水,冷水,冰水的饮食习惯截然不同。西方人没有养生的理念,所以,他们不懂得喝热水对人体具有养生的作用。

另外,中国饮食讲求药食同源,在中医里面讲四气五味,讲君臣佐使,讲气味归经,讲万物皆可为药。所以在饮食上,中国的饮食融汇了中医的食疗养生的原理。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食疗养生文化。这跟西方的营养饮食是完全不同的思想和理念。

中国饮食文化中蕴含的哲学思想

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是源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人文思想的不同,思维方式和饮食创造力的不同。从外延看,中国饮食文化可以从时代与技法、地域与经济、民族与宗教、食品与食具、消费与层次、民俗与功能等多种角度进行分类,展示出不同的文化品味,体现出不同的使用价值,异彩纷呈。

从特质看,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明,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4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颖(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

与“中和”相反的是极端,极端在烹饪上也不被视为正宗,那些“咸过头,辣过头,酸过头”的食品虽然会受到一些身体处在不正常状态下的人们的追捧,但从长远看来它对身体是有害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中的极端主义其弊更是不可胜言。

中国饮食文化还特别注重融合创新,比如在菜品的做法上,中国的做法非常丰富,目前我国常见的中餐烹饪方式计有24种,分别是:炒、炸、熘、爆、烹、炖、焖、煨、烧、扒、煮、汆、烩、煎、贴、塌(这是个错字,应该是火字旁,但打不出来)、蒸、烤、涮、熬、拔丝、蜜汁、瓤、盐焗。中国凉菜的主要烹饪方式:炝、拌、腌、卤、冻、酥、熏、酱、卷、腊、挂霜、灌,共计12种。这相比西方饮食的烹饪方法就多了很多。这些烹饪方法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让菜品中的各种不同的调味料,食材能够达到完美的融合,变成最终合一的,可以供人食用的菜式成品。这相对西方人的饮食风格就大有不同。西方人是做不到中国人这种融合的。这也是西方人思维上总是两极分化,产生二元论思想在饮食上的体现。

西方饮食文化的特点

西方饮食文化的产生,是在西方文化背景中,西方人世俗,人文思想影和观念指导下,形成的具有西方人饮食特色,饮食风格,饮食品类,饮食样式,饮食礼仪等内容的饮食文化。

西方饮食文化是指西方人在较长历史时期内,通过对饮食品的生产、制造、加工、消费、实践等过程中,在饮食方面所创造和积累的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相较于其它类型的饮食文化,它具有浓厚的历史特点与体系结构,对西方现代饮食具有较大的影响。

西方饮食的特点

1.系统的饮食典籍

烹饪技术类、烹饪文化与艺术类、烹饪科学类、综合类。这方面西方人是基于科学思维建立的饮食文化体系。但这也无法改变西方人饮食品类少,饮食内涵不足的先天缺陷。

2.独特的饮食科学

天人相分的生态观,把人独立于自然之外,这符合西方人的个性化思维;合理均衡的营养观,从食材营养元素的角度,对应人体的微量元素的平衡,这是典型的科学思维;个性突出的美食观,让西方人在饮食上带给人的是形式上和味觉上的感觉,这跟中国是不同的。

3.起伏的饮食历史

西方人在饮食文化方面,主要分为三个比较有影响的国家。意大利菜是西方饮食文化鼻祖,法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国王,美国菜是西方饮食文化新贵。西方人的饮食丰富程度,与中国相比可能连一个省的饮食丰富程度都比不上。

4.精湛的饮食制作技艺

西方人在饮食的制作上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也重视美食与美名、美食与美器、美食与美境的配合。但在怎么制作,也仅仅是在饮食的形式上和口味上做文章而已,还达不到食材与食材之间做到完美融合的境地。

5.多样的饮食品种

著名菜点有意大利菜、法国菜、美国菜、德国菜、俄罗斯菜等。著名饮品有葡萄酒、咖啡、红茶。在饮食品种方面,相对中国就差的不知几千里远了!我们其实也不想这样,但是实力不允许,很多老外到中国来,都被饮食吸引,想吃遍中国。但是一个省都没走出去。

6.独特多样的饮食民俗

日常食俗,以肉食为主、素食为辅。西方人大多是 以肉食为主,所以西方人的饮食结构造成了西方人体质偏于酸性。饮食结构偏于肉食有关。这样会造成饮食结构的不平衡。所以,西方人胖子就非常多。

节日食俗,宗教色彩浓厚,缅怀上帝,玩乐为主。西方人的这种习俗跟中国也不同,中国人在宗教饮食方面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腊八粥、粽子、祭祀用的三生、敬神,敬祖宗的食物有些是人可以食用,有些是人不可以食用的。

社交礼俗,推崇“女士优先”、尊重妇女。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人在餐桌上首先是敬祖先,敬长辈,是以长为尊,以贵为先。

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性对比

中西方饮食文化对比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比注重“味道”的中国饮食,西方秉持的是一种理性饮食观念。不论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营养一定要得到保证,讲究一天要摄取多少热量、维生素、蛋白质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为有营养。这一饮食观念同西方整个哲学体系是相适应的。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点。西方哲学所研究的对象为事物之理,事物之理常为形上学理,形上学理互相连贯,便结成形上哲学。这一哲学给西方文化带来生机,使之在自然科学上、心理学上、方法论上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在另一些方面,这种哲学主张大大地起了阻碍作用,如饮食文化。在宴席上,可以讲究餐具,讲究用料,讲究服务,讲究菜之原料的形、色方面的搭配;但不管怎么豪华高档,从洛杉矶到纽约,牛排都只有一种味道,无艺术可言。作为菜肴,鸡就是鸡,牛排就是牛排,纵然有搭配,那也是在盘中进行的,一盘“法式羊排”,一边放土豆泥,旁倚羊排,另一边配煮青豆,加几片番茄便成。色彩上对比鲜明,但在滋味上各种原料互不相干、调和,各是各的味,简单明了。

西式饮宴上,食品和酒尽管非常重要,但实际上那是作为陪衬。宴会的核心在于交谊,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如果将宴会的交谊性与舞蹈相类比,那么可以说,中式宴席好比是集体舞,而西式宴会好比是男女的交谊舞。由此可见,中式宴会和西式宴会交谊的目的都很明显,只不过中式宴会更多地体现于全席的交谊,而西式宴会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与中国饮食方式的差异更为明显的是西方流行的自助餐。此法是:将所有食物一一陈列出来,大家各取所需,不必固定在位子上吃,走动自由,这种方式便于个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不必将所有的话摆在桌面上,也表现了西方人对个性、对自我的尊重这一特点。

中国人吃饭的餐具是碗,盘,碟,汤碗,用筷子和勺子就够了,而西方人在吃饭方面非常复杂,餐具用的刀叉等就有十几个,这跟中国用筷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所以西方人手没有中国人手灵活。而用筷子对大脑的锻炼也是非常有用的。所以,这方面西方人就相比中国人缺失了一种可以锻炼大脑的优势。

因此,总的说来,中餐更注重食品间的“渗透融合”,即味道的搭配和匀称,达到性为相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形成一个共生的新菜式。这是中国人文化和智慧在饮食上的体现,也在中国人的内在灵魂中,为人处世行为上体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中国人的和合之道;相比而言,西餐更注重食品的“齐全”,即保证营养的搭配和匀称。但特别注重个性,注重饮食营养,但是特别单调,不讲求融合。这也是西方文化和思维观念在饮食上的体现。这也是西方二元论的两极思维在饮食上的体现。更内化到西方人骨子里,并形成行为的执着观念。带有这种观念的西方人,侵略性的扩张称霸也就成为了西方人的本性了!

我们通过分析中国和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来剖析西方人和我们中国人在文化,思想,思维,观念以及行为上的不同,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世界,以便于更好的与西方人打交道,以此来更好的展现我们中国人的融合智慧,进而达到化西夷以为我所用的境地。这也是中国人在未来,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发挥中国人巨大作用所必须要了解的常识。愿我们中国文化能在人类世界行稳致远......

如果觉得《在中西饮食文化对比中看我们中国人的和融智慧(读了很长见识)》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