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各个朝代关于饮食文化的浅析

2022-12-23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248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5 分钟。

引言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

每一个国度都有自己的饮食文化与它的文明一同在历史中发展精进,在中国古代就有一种流传至今的说法——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们通过进食可以达到补充身体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的作用。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甚至可以有维护身体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疗还成为中医一种获得健康体魄或是预防治疗一些疾病的良方。可见饮食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那么中国的饮食文化经历过怎样的多样化发展演变,“饭桌文化”的成型又是如何养成的?

中国人对饮食很有讲究,以色香味俱全作为标准。对制作饮食的材料也十分考究,用料极其丰富,将食材资源利用到极致,就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一项特征。常见的调味料也是不胜枚举,油、盐、酱、醋、姜、蒜、香料等等,利用这些调味料可以让一些原本平淡的食材焕发生机,给食客们带来惊艳的味蕾体验。关于烹饪方法也是数不胜数,最常用的就有二十余种,煎、烤、炒、炸、熘、炖等方式,可知中国饮食文化烹饪技巧之精湛。

在新石器时代的时候,人们对食品的加工方式普遍比较粗糙,对于日常的谷物研磨统一采用碾盘、碾棒等工具去将粮食去壳方便入口。石磨在民间渐渐普及之后,到周时饮食情况得到较大的改良。与之前的新石器时期相比,周代在肉类的加工上会更加讲究,与新石器时代谷物加工方式相较要精细很多。在周代的一些大型祭祀、宴会上面的各种肉类,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烹饪和部位切割。在这个朝代人们已经完全学会规避一些腥味过大或是不宜食用的畜禽类。

对于这些畜禽类的身体结构也非常熟悉,能够进行精准的定位进行宰割。在进食的时候,对于不同切割形状的肉类都有不同的位置摆放顺序。周代随之还出现了一种名为“八珍”烹饪技术的出现,标志着烹饪已经正式成为一门非常重要的艺术。一道菜用三种以上的烹饪方式去制作,“八珍”的出现开辟了多种烹饪技巧同时进行的先河。

在后面发展出来的各种各式令人眼花缭乱的菜肴都是以此作为基础,例如“八宝粥”、“八宝鸭”诸如此类。随着中国统一局面的逐渐形成,汉朝统治者已经具备比较完善的饮食管理框架,已经建立有专门负责皇帝饮食的官职,汤官和导官。他们负责的领域也不相同,有专门负责膳食,有专门负责饼饵类,还有一类负责择选大米。

汉朝的饮食官吏体系已经发展到比较庞大的规模,整个皇宫的饮食开销相当于汉朝中等经济水平的两万户人家的家产。这期间汉朝一直还在加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从西域引进了胡瓜、胡桃等物产,也把中原的桃、茶叶等物产和饮食文化传播到了西域。

在出土的西域文物中有发现中原传过去的筷子,中国传统的烹饪技术啖炙法也在很早之前就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西亚地区。唐朝时候经济文化处于鼎盛时代,长安作为其经济文化的枢纽,为饮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唐朝时期,菜肴已经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高档次的菜肴作为皇宫专属。

宋朝时期加快城市化进程,出现了许多商业市镇,各类的饮食文化也在这种进程中相互贯通交融。商业市镇逐渐成为一个中心点,向外传输着独特的饮食文化。宋朝对于饮食的追求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追求吃的精致雅致。因此宋朝诞生了很多种精细的花样美食,例如面食,有插肉面、蝴蝶面、三鲜面等等数不胜数。

甜点更是层出不穷,乳饼、金花饼、梅花饼等等。我们现代社会的很多美食都源自宋朝,宋朝对于喜好吃食的人来讲无异于是一个天堂。明朝饮食文化特点呈现出一个鲜明点就是,出现更多的食材,例如辣椒、茄子等这些作物都是在明朝的时候传入中国的,在烹饪技术上明朝也比两宋时期更为精进,操作更加的规范,增加更多的烹饪技巧,爆、炙、卤等。

明朝的饮食文化对于中国菜系的形成也是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没有辣椒的传入,对于川菜和湘菜两大菜系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或许就不会有这两大菜系的存在,中国饮食文化又将少两员大将。清朝的菜系跟它的政治挂钩,满人吃满族菜,汉人吃汉族菜。只不过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后期出现相互交融混杂的现象。

“满汉全席”由此而来,汉人喜好吃米饭,满人以面食为主。这就形成之后的南方米,北方面的饮食习惯。两种文化进行碰撞的过程中,汉人满人都在渐渐习惯对方的饮食习惯,两种饮食习惯的礼仪也在潜移默化的相互影响。在清朝的宫廷中,王公贵族已经不再满足于肉类的食用,随后他们的饮食需求发展到海类,虾、蟹等。

各类餐桌礼仪文化俨然已经成为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人对饮食极具仪式感。饮食文化作为一个象征点,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孕育出优秀的饮食文化理论,践行出饮食文化的康庄大道,让其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璀璨闪耀。

中国饮食文化的仪式感可以定义为四个出发点,礼节、情谊、精致、象征。关于各类节日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比如端午节大家都会吃粽子,中秋节大家都会吃月饼。从食物的外表可以体会到饮食文化的美感,精致和完美的统一,让味觉体验和精神体验一同丰富。这美感体现在雕刻拼盘又或是食物的造型各异。

曾经孙中山先生说过一句话:“辨味不精,则烹调技术不佳,味是烹饪的第一要义。”这就说明味道在饮食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吃饭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是一种情感交流的媒介途径,吃饭过程中偶尔进行的交谈,就是一种培养和升华感情的方式。

如果心情不妙,也会借助饮食酒水类来舒缓心情,由此可见饮食对社会心理调节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古至今都有一种现象,心情不佳的时候会叫上三五好友把酒言欢,缓解心中的压抑和愤懑,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放松方式。在《礼记.礼运》中提到的“夫礼之初,始诸饮食”。祭祖拜神,无一不在折射着饮食文化的仪式感和礼制感。

逢年过节礼尚往来,伦理精神贯穿整个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历程,是它的首要出发点。精致彰显饮食文化的品质,情谊礼制展现饮食文化的调节作用,对于传统饮食文化的宣扬和继承也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结语

中华传统饮食文化的发展过程复杂且精彩,在了解的过程无一不在为这种文化所感叹和钦佩,祖先的智慧为以后进程的发展提供契机。我们作为饮食文化的传承者,有义务对它进行保护和发扬,让它在社会进步发展的途中更加显眼,因为饮食文化是每一个华夏人的骄傲和自信。

参考文献:

《论语.乡党》

《礼记.礼运》

如果觉得《中国传统饮食文化发展历程:各个朝代关于饮食文化的浅析》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