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中医养生之春分篇

2022-12-27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1828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春分,古时又称为“日中”、“仲春之月”。是春季第四个节气,意味着春天已过一半。

《春秋繁露》载:“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此时莺飞草长,岸柳青青,小麦拔节,桃红李白迎春黄。

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日前后来临,今年是在新历3月20日。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将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由于春分平分了昼夜、寒暑,人们在保健养生时也应注意保持人体的阴阳平衡状态。无论在精神、饮食、起居等方面的调摄上,还是在自我保健调理方面都要顺应此时的节气特点,讲求“平和”,以和为贵,以平为期。

顺应自然

在中医最经典的著作《黄帝内经》的《灵枢经》第八篇《本神》篇中,论述了养生的重要性: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养生的原则就是顺四时而适寒暑,要顺应天地节气变化的自然属性,当春季来临,人体的起居坐卧、吃穿住行、内心情致都要尽量符合春天的季节特点。

在《四气调神大论》里称: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春分时节,天地万物开始复苏、推陈出新;虫类破土活动、草木欣欣向荣。此时,人们不应违背这股初生的气机,应当遵循少阳初生之气的规律,顺着它舒展、调达、随性的自然属性。简言之,就是不要刻意约束,也不要特别地加速,这也便是春季养生的总原则。

《四气调神大论》里说,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如果人们违背了春分的自然属性,就会伤及肝脏,致使肝脏的生发之气不足,影响了夏天阳气的生长,虽然并不会在当季表现出来,但留下了隐患,容易导致夏天生出种种疾病。

生活起居

“春不减衣,秋不戴帽”。春分之后,有些地区气温还未转暖,不要过早减掉冬衣。冬季穿了几个月的棉衣,身体产热散热的调节与冬季的环境温度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由冬季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又大,过早减掉冬衣,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会使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袭击机体,容易引发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冬春季传染病。 春分时节,人们可以早起散步,让阳气在清晨就生发起来,天刚朦朦亮的时候,趁着初生的日光,穿着宽松的服饰,踏着舒缓、随意的步伐,不急不躁地散散步,以半小时左右为佳,这样有助于人体少阳之气的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大风、大雨或雾霾天气不适宜外出运动,人们应谨慎出行。民间谚语有云:“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所以大家应关注天气预报,决定出门着装。

初春的天气刚刚由寒转暖,各种致病的细菌、病毒随之生长繁殖,为避免春季各种疾病的发生,预防措施必不可少。家居生活中,要注意常开窗,使室内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清新。上午8时左右,一般气温适宜,空气质量也较好,是开窗通风的好时机。此外,居室至少还应在午睡后和晚睡前开窗通风。

精 神 调 养 篇

春分时节,做到心平气和,保持轻松愉快、乐观的情绪,从而安养神气,切忌大喜大悲、情绪波动剧烈而不利于肝气疏泄,与春分时节的“阴阳平衡”特点相应。

此时春光明媚,莺飞草长,桃红李白,百花盛放,仍然是郊游踏青的好时节,可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与好友结伴郊游,多去郊外走走,呼吸新鲜空气,调节身心情志,以利于肝气的疏泄。

春分期间,春光明媚,气候回暖,人们容易感到困倦、疲乏,民间称之为“春困”。保证充足睡眠,作息规律;多食含维生素B族食物,可驱“春困”,如大豆、花生、火腿、黑米等;饭量不宜过饱。“春困”不能单纯依靠多睡觉来解决,过度睡眠反而会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从而“越睡越困”。要积极参加锻炼和户外活动,促进或改善机体血液循环。

饮 食 篇

很多人在冬季时会进行食补,但是立春后进补就要注意了。一年四季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人生于自然一样,要顺应自然规律。冬季根据个人体质适量进行食补,符合冬藏的养生原则,但立春这个时节里,不论是食补还是药补,这个量一定要逐渐减少,以便逐渐适应春季舒畅、升发、条达的季节特点,与此同时,减少食盐摄入量也非常重要,因为咸味入肾,吃太多的盐易伤肾气,不利于保养阳气。 春分时节值得一吃的还有韭菜。韭菜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常见的一种蔬菜,韭菜在蔬菜界素有“长生草”之称。韭菜的功效也是非常棒的,其中含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并没有特别之处,但韭菜中的膳食纤维丰富,能增进胃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

如果觉得《中医养生之春分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