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百科

养生与修行 健康与长寿(重在修得一颗平常心和满足心)

2022-12-28 分类:养生资讯

TIPS:本文共有 324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7 分钟。

朋友的客厅里,悬挂着一幅精美的行草书法“寄情山水”。今晚,朋友们坐在这里喝茶,天南海北地聊着,从当下的禅茶一味,到未来的各种人生梦想。再谈到了诗情画意的人生美好以及每个人精彩的故事,共同分享带来了无比的快乐与惬意,欢声笑语此起彼伏,颇有诗酒与田园的境界与氛围。

著名学府大学教授、国学专家坐镇引导大家谈话,他低调与谦虚的简直就是像一个刚进校门的大学生,豪爽与热情,博学多才。他的学生遍布各地,包括世界一些国家和地方,可谓桃李满天下。仰着头,总是看到墙上的那幅“寄情山水”的书法。中国地大物博,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山一水皆画卷啊。还有那些遍布神州的一物一景都会是靓丽的风情与风景,对于这些大自然的无私馈赠挺让人顿生浓浓的感恩之情。我们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来自于山水之间,同时也悟道于草木之间,感谢蓝天白云与青山绿水,山水之情给了我们陶冶性情与情操的视觉盛宴和心灵的洗涤。

今晚,我们在这里饮茶悟道,谈古论今,挺热闹的。记得南怀瑾说过“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们的生活里肯定有诗意,但是需要你从平淡的生活中寻觅,今晚,这是一个有情怀和有温度,有梦想和有诗意的田园生活茶话会,这真是天地阴阳,人间佛道,清茶一杯,禅茶一味,人淡如茶,茶香入心。白天的浮躁与平日里的红尘滚滚,通过饮茶论道使变得内心清风朗月,那感觉好似隐居山水田园之中一样,在煮壶与泡茶里让大家的一颗心逐渐慢慢地沉静与平息下来了。

京城有个巴黎公寓,但是与法国巴黎公社关系不大。今晚在这里,大家又聊到了法国巴黎公社,更谈了人间生死与养生和长寿等话题。这就使我想起了在清华大学的教授楼里居住着我的一位老朋友,他为了养生与健康,平时他有一个习惯,看报前先把标题大声念一遍,重要部分要用笔抄下来,以此来养生与修行,锻炼身体。我前年秋天的一个周末见到他时,儿孙们刚刚给他过完99岁生日。他从饭桌上下来,与我聊天。手里还拿着报纸,突然他大声念起来了。他常说:抄写报纸能够回味新闻的重点内容,锻炼手部功能,朗读报纸,能使免疫系统提高和增加肺活量,这样持之以恒,健康的指数也会随之提升。看看人家的人生健康之经简直妙哉。他说,岁数大了,活动相对地减少了,但离休初期的锻炼,为身体健康打下了基础,使他真是受益匪浅……

他的淡泊、知足人生观和良好心态,科学养生, 合理锻炼, 使我这个从业近四十年的新闻人感慨万千,发自内心的佩服。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倡导举国进行大健康战略。我突然想到,老年人能安度晚年,幸福长寿,同样代表了国家的文明、进步,让老年人都振奋起来,注意衣食住行,注意情绪乐观,不但要做梦,更要追梦,要圆梦,实现自己的百岁梦,这也是实实在在的“中国梦”。生活其实不需要太多的东西,只要健康地活着,自由而淡然地呼吸着,就是最大的富有。正所谓淡定看人生,宁静做自我,从容过生活。活了百岁的这位清华老朋友曾经多次说过:“多数人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烦心事,此时,都要想开一些,大度一些,想事情看得远一些,把困难看得淡一些……”当时我为老人家拍手:好样的。活百岁的目标离您老人家并不遥远,让淡泊、知足与长寿同行。

这位老人的悟道给了我们中老年人启迪与参考,说明了要修得一颗平常心,无时不是幸福;修得一颗满足心,无处不是幸福。道家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九九归一,落实到人身上,通俗地讲就是做人要淡泊明志,修心养性,那是因为:心简单,世界就简单;心复杂,世界就复杂;心自由,世界就自由;心淡泊,世界就阳光。一个人能够在喧嚣中,独守一片平淡;在繁华中,坚持一份简单;不为眼前功名利禄而劳神,宠辱不惊,宁静从容,就会活得轻松而充盈。人生,只有月白风清的淡定,才会有人淡如菊的从容。这个方面,中国道家是世界级顶尖的典范。

老子说: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过来的意思是说世上最久远的,最广大的,当然是天地,是宇宙,寿命动辄以几百亿年和上千亿光年来计算,所以说“天长地久”,而这种长久又不是刻意算计出来的。宇宙很低调,不自己追求长久,结果却很长久。用现代科普语言说,就是把这种天文学上的现象人格化,其意义就在于告诫人们,做人不要太刻意了。看吧,最原始的淡泊理念出来了。其实,不刻意就是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再换句话说就是要低调,要淡泊,要简单。圣人把自己的位置摆在后面,把自己的利益置身于外,结果呢?反而被众人摆到了前面,反而得以长久存在。

翻开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众多文人雅士展现在面前:庄周、陶渊明、王维、孟浩然……他们除了某一方面成就外,共同特点就是淡泊名利。庄子追求一种“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的高度抽象又极端具象的“道”。一旦心灵进入“道”的境界,精神就会获得绝对的自由,生命中就没有物质欲念和功名角逐的束缚了。一个人淡泊而知足了,就会不刻意于自己的一点点利益,如果自己太刻意,可能导致别人也会刻意起来。大家都盯着自己的那一点点利益,生存空间就会缩小和变窄,最后连你自己应得的那一份也保不住。在庄子看来,对功名利禄的追求,有如“舔痔得车”。因为有人生之淡泊观,所以庄子常常在月白风清的夜晚,独坐户外,默默地体察人生,体悟生死,体认天道,天人合一的理念就是这样在实践与探索之中而来的。在人均寿命只有30多岁的先秦时代,庄子竟然活到了83岁,这在当时来说,不能不算是创下了高寿的奇迹。

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我与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记者朋友在青岛开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顺道去崂山道教圣地参观,全国各地许多人来此讨教,但见那道士笑而不语,总是忙于给客人倒茶,赠送道经方面的书籍。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两年,面对人生有些困惑要讨教。于是,就美言加真诚与老道单独聊了一个小时。这位老道70多岁,他指着桌上的茶杯说,生活如水,人生似茶,再好的茶放到水中一泡,时间久了,也就淡了。道,就是要人淡泊。你现在年轻气盛,想法很多,再过若干年就会没有棱角了,脚步会非常踏实,日子会日渐平淡。那时,你就能心平气和地接受种种不如意了。

最后,我与老道合影留念。随后的日子里,常常想起他老人家的话。要说修炼佛的最高境界,就是要学会放下,而且要把放下也放下。那么,修炼道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我研究的结果是:要学会满足,而且让满足也满足。我还把这佛与道之理写成字配上照片挂在办公室里。人生必须学会自我调解,把一些不是很必要的东西放下,不能让你的人生行囊变得越来越沉重,我们需要的是把人生行囊减轻,这样才能够搁进去更多或更美好的东西。只有真正懂得适时地有所放下,才能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妙谛,获得内心的平衡和快乐。我们虽然身处纷繁,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有一片宁静之地。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心中修篱种菊,懂得放下和满足。人生,让心安宁下来,不被各种妄象所牵扰,坦然面对,心平气静,安然于得失,淡然于成败。这样,你就会逐渐地发现,自己苦苦追求的那片宁静与清澈,不必远寻,它就在你的心里。老子和庄子,率性而真挚的古代哲人与老顽童,两位淡泊名利的中国先驱者,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活在当下眼花缭乱世界的人们,不妨学学他们,淡泊,知足,简单,达观,自在,长寿…… 就在今天的聚会快要结束的时候,有人提议用写书法来结束这个品茶晚会,一位朋友率先写出了“缘“字,紧接着另一位朋友书写了“佛”字,第三个朋友书写了“道”字,最后一位朋友书写了“法”字儿。那么,就形成了竖条幅“缘佛道法”四个字,看看儒释道的文化在中国是多么厉害呢,养生与悟道,都在四个字儿里了。整体理解那四个字儿的意思就是,大家有缘来相会,修心与修行与佛同行,道法的意思是还要道法自然,注重养生的适度与自然,不能刻意地去养生与休闲,一切都要在随缘、随心和随意的道法自然里追求长寿与快乐,幸福与健康。这样的话,中国人实现百岁梦想就不是梦想了啊! (新华社高级编辑 杨兆波)

如果觉得《养生与修行 健康与长寿(重在修得一颗平常心和满足心)》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留下你的观点哦!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阅读
小编推荐